正文 第38章 五經:《周易》(3)(3 / 3)

晉文公聽說這件事之後,很同情周襄王的遭遇,於是將周天子請回自己的國家,以天子之禮款待他,並且出兵幫助他平定了叛亂,將他重新扶上王位。

危難之中方可見真情,對於晉文公的義舉,周襄王很感激。於是他重新登上王位之後,為晉文公舉行了隆重的慶功宴,將陽樊、溫、原和攢茅四個邑賜給了晉文公,並封他為“方伯”,授予他有權“得專征伐”,即可以打著天子的名義征討其他諸侯國。晉文公因此成為諸侯國中的霸主,晉國從此稱霸中原很久。

春秋時期,雖然“禮崩樂壞”,已經沒有多少人還遵從周初的禮儀,也沒有諸侯國將周王室、周天子當回事。晉文公身為貴族大國的國君,沒有仗勢欺人,反而挽救周襄王於危難之中,幫助周天子平定叛亂,匡扶王室,還以天子的禮儀對待他。此舉自然贏得了周天子的賞識,所以能得以擁有其他國君所沒有的待遇,成為春秋一霸。

這就是本篇所告訴我們的,為人處世時刻“含章可貞”,維護正義,就能獲得名利,利人利己。

不克訟,歸而逋

論卦第二爻曰:“九二,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無音。”

這個卦爻的意思是說:在發生刑事案件的時候,不要輕易逞強,否則會敗訴被捕,田地被沒收。相反,處事低調就不會看不清局勢,從而避免禍患的發生。

這個卦爻其實講了一個故事。

齊國有一位貴族,叫做伯偃,他有很多封地。伯偃雖然身為貴族,但卻不是紈絝子弟,治理家業也井井有條。糟糕的是,他卻容易輕信人。他的管家章禾,表麵上為人謙恭,處事大方,但其實卻是一個善於偽裝的人。他取得伯偃的信任之後,擁有管家的權力之後,開始露出猙獰的麵目。而且章禾的妻子也是一位貪財的人,夫妻倆經常算計怎樣搜刮百姓的錢財,伯偃封地上的人民因此怨聲載道。

章禾接手伯偃的封邑之前,封邑內的百姓人人豐衣足食,不愁吃穿。但章禾才接手管理封邑一年,封邑內的百姓就被他剝削得不能解決溫飽了,很多人家都窮得沒有衣服穿。

封邑內的人對比前後生活的變化,都知道是章禾搞的鬼,於是幾個有名望的人聯合起來,準備向伯偃告發章禾的罪行。章禾知道這件事之後,趕忙派人將這幾個準備告發自己的人囚禁起來,還讓自己的心腹聯名向伯偃尚書說:封邑在章禾的治理下,已經變成了齊國最繁榮的封邑了。伯偃聽到這裏,很高興,從此就更信任章禾了。

然而紙包不住火,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不久,伯偃就知道了章禾的倒行逆施。不過章禾比較善於偽裝,伯偃最初隻是懷疑而已。

伯偃問章禾:“我在外麵聽說了一些對你不利的流言。”

章禾又偽裝出一副謙恭的表情,溫和地說:“敬愛的伯氏,我是您最忠誠的奴仆。您也知道,自從您任命我為管家之後,您的封邑已經成了齊國最繁榮的封邑了。以至於我走出封邑的時候,其他封邑的管家都向我請教經驗。我對他們說這一切都是您的功勞,我隻不過是按照您的吩咐做事罷了。人們因此都很羨慕我,說我有一個英明的主人。”

這番話說得伯偃眉開眼笑,不再懷疑他。後來再有邑人控告章禾時,伯偃不但不相信,反而還將控告之人訓斥了一頓。伯偃遇到其他封地的貴族時,還將這番話轉述給大家聽,說章禾是一位難得人才。其他貴族聽了這番話,都暗地裏嘲笑他。

伯偃封地的百姓無法再容忍章禾的所作所為,而主人伯偃又不肯相信自己,於是聯名將章禾的罪行告到相國管仲那裏,管仲立刻命人徹查此事。章禾的惡性,隻有伯偃一個人蒙在鼓裏,其他所有人都可以作證章禾做了哪些壞事,於是這起案件很快就水落石出了。

可笑的是,章禾竟然以為管仲與伯偃一樣好打發,還派人為管仲送去厚禮賄賂他,以為自己可以繼續作威作福。管仲身為千古名相,怎麼可能為這樣一個奸佞小人所擺布,他毫不客氣地下令將章禾處以極刑,嚴令斥責伯偃輕信他人。封地的三百戶人家不肯原諒伯偃,紛紛表示不願再在伯偃的封地生活。管仲於是將封地上的三百戶人家沒收了,伯偃失去了自己的封地與百姓。但對此懲罰,伯偃並無怨言,認為一切都是自己的錯,從此粗茶淡飯了卻一生。

章禾為非作歹,又不知道低調行事,終於惹起眾怒。他自己做了壞事尚且沒有自知之明,還想賄賂主審官,因此被處以極刑,可謂罪有應得。他的主人伯偃因為輕信他人,被他連累,落得“邑人三百戶無音”的下場,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

象卦中說:“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

這個卦爻的意思是說:隻以旁觀者的身份關心異國的國家大事和風土人情,由於六四最切近九五而且得正,觀察得最明朗,因此適宜於進於王朝施展自己的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