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卦爻的意思有些抽象,如果用陳敬仲奔齊的故事來詮釋此卦,可得正解。
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陳國國君陳桓公去世,陳國王室因為爭奪王位而發生內亂。內亂的結果,陳桓公的庶弟五父佗殺了太子勉,自立為君。太子勉有三個弟弟,躍、林和杵臼,其中躍是蔡女所生,這三兄弟就請蔡女色誘五父佗,然後借機殺了五父佗。五父佗死後,躍理所當然地繼位,這就是陳厲公。
陳厲公有一個兒子,叫陳敬仲。陳敬仲年少的時候,周太使帶著《周易》見陳厲公,陳厲公請他為兒子算卦,占卜的結果為觀卦;六四繇變卦,變後的卦是否卦。
周太使說:“這個卦叫做‘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這個孩子會代替陳國擁有國家。但是這個國家不是陳國,而在別的國家;不是他自己享用,而是他的子孫享用。光的遠照使他物燦爛,庭院的各種物品都充足,擁有天地各種美好的食物。他的後代在異國有所享用的話,必然姓薑。薑為太嶽之後。物體不能有兩個大的,他的子孫後代昌盛,陳國必然衰弱。”
這番話說得甚是奇妙。後來,陳國大夫的女兒嫁給敬仲,大夫也占卜詢問吉凶。占卜的結果為:吉。卦為“鳳凰於飛,和鳴鏘鏘,陳姓之後,將育於薑。五世其昌,列於正卿。八世之後,莫之與京。”意思是說,他們夫妻生的兒子會在薑姓的齊國繁衍,從第五世開始昌盛,第八世之後,齊國沒有人比他們的地位更高。這個卦的結果更令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陳厲公在位僅僅七年,就去世了。他死後,陳敬仲沒有繼位,而是陳厲公的弟弟林繼位,是為陳莊公。陳莊公繼位七年後,也去世了,其最後一個弟弟杵臼繼位,是為陳宣公。
陳宣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72年),陳宣公打算將寵妃的兒子款改立為太子,於是找借口殺了太子禦寇。陳敬仲與太子禦寇的私交很好,太子禦寇死後,陳敬仲擔心自己會遭到迫害,就逃亡到齊國。
齊國國君齊桓公很看重陳敬仲,讓他做齊國的卿。陳敬仲是一個很知趣的人,連忙推讓說:“我是一個長久寄居他鄉的客臣,幸虧陳國不計較,幸虧齊國不嫌棄,使我免於承擔罪過,卸下我身上的負擔。國君您的恩惠,我已經得到太多了,怎麼敢再接受這麼高的官位呢?我擔心自己不稱職啊!所以才敢以性命告訴您這些。正如《詩經》所說:‘翹翹車乘,招我以弓。豈不欲往?畏我友朋。’”齊桓公聽他這樣說,就不再勉強他,而讓他做了工正,掌管齊國百工。
齊桓公認為陳敬仲是一個賢人,就來他家做客。按照周朝的禮儀,以陳敬仲的身份,原本是沒有資格宴請國君的,但是既然齊桓公來了,就要隆重地招待他。齊桓公絲毫不嫌棄陳敬仲的招待,反而玩得很盡興。天黑了,齊桓公仍然沒有要走的意思,還吩咐陳敬仲點上燈火,君臣繼續宴飲。陳敬仲推辭道:“小臣占卜的結果,白天能招待您,還不知道晚上招待您是否吉利,不敢輕易就招待您啊!”因為,酒以成禮,不可過分,是為義。接待國君成了禮,不使國君過度,是為仁。齊桓公就不再勉強強留在陳敬仲家繼續欽酒了。
從這些事上,我們可以看出齊桓公對陳敬仲的喜愛程度。陳敬仲的後代從此就在齊國繁衍起來,到了第五代田桓子(陳氏因為食采於田,後改稱田氏),陳氏果然開始繁盛。到了第八代時,田氏(即陳氏)已經取代薑氏國君,成為齊國的國君,齊國進入田氏齊國時代。
陳敬仲及其後代的經曆,正如卦爻中所說:“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陳敬仲堅持不接受齊桓公賜予的卿位,而以旁觀者的身份打量齊國的一舉一動,對齊國的時局逐漸有所了解。他的後代致力於仕途,慢慢發展壯大,後來居然取代齊國國君,成為齊國勢力最大的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