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五經:《周易》(3)(2 / 3)

晉獻公不但在對外關係上獲得了成功,而且對內,也將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他的三個兒子,太子申生、重耳、夷吾,都是當時鼎鼎有名的君子,在各國中都享有一定的威望,他們兄弟之間的感情也很好,沒有發生爭權謀利的事。大家都很羨慕晉獻公,認為他百年之後還有優秀的繼承人,晉國一定會更強大。

這時候,“秋霜”來了。晉獻公在夫人齊薑死後,又娶了兩位妻子驪姬和少姬。其中驪姬不但美貌如天仙,而且很有計謀,能經常為晉獻公提一些不錯的建議,晉獻公很寵信她,經常讓她伴於左右,對她言聽計從——聽信和取悅於夫人,這與殷紂王有什麼分別呢?晉國的災難已經不遠了。

後來,驪姬為晉獻公生了一個兒子奚齊,晉獻公愛屋及烏,對這個小兒子非常疼愛。驪姬利用晉獻公對自己的寵信,多次要他改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晉獻公很想答應下來,但太子申生為人處世很講禮儀,沒有任何借口可以廢掉他。於是晉獻公就立驪姬為夫人,這樣奚齊就成了嫡子了,有資格繼承王位。

但眾大臣不同意立驪姬為夫人,他們的占卜結果為:“專之渝,攘公之。一薰一蕕,十年尚有臭!”即立驪姬為夫人會為晉國帶來十餘年的災難。大臣史蘇甚至以“履霜,堅冰至”的道理來勸晉獻公防微杜漸,並告誡晉獻公不要成為下一個殷紂王。但晉獻公此時已經“鬼迷心竅”,堅持立驪姬為夫人,眾臣無奈。此時的晉國,已經離“堅冰”不遠了。

驪姬被立為夫人之後,無論是人脈,還是威望,都比過去有所增加,因此在施展計謀的時候也更得心應手。晉獻公的兩個寵臣,優施和梁五,都被她拉攏過去。他們三個人裏應外合,為晉國帶來了一連串的災難:太子申生被迫害致死,公子夷吾逃到梁,公子重耳被迫流亡十餘年不得歸國。在此期間,晉國一直處於動亂中,直到十九年後重耳被迎回國登基,驪姬帶給晉國的災難這才停止,正印證了當初的占卜結果“一薰一蕕,十年尚有臭!”

寒霜降,堅冰至,雖然隻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但它卻告訴人們,堅冰到來之前,必然會降霜。這就是說,任何壞事,不是無緣無故出現的,之前必定會有一些預兆。要想避免更大的災禍,就要在它萌芽的時候就阻止它,不要任其發展下去,這就是“履霜,堅冰至”所要傳達給人們的道理。

含章可貞

坤卦第三爻說:“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這個卦爻的意思是說:含蓄地做事,保持美好的德行,如果從政的話,能做到不居功、不炫耀、胸懷才華而不顯露,就能獲得較好的結果。

晉文公成為霸主的故事,就較好地詮釋了此卦爻的含義。

春秋初期,天下有一百多個諸侯國。這些諸侯國每年要朝貢周天子,受周王室的管轄。後來,這些諸侯小國彼此之間經常攻伐,連年兼並別國的土地,一些諸侯國逐漸發展壯大起來,他們對周天子也漸漸不恭起來。到了鄭莊公時,鄭莊公甚至與王室開戰,一箭射中周天子的肩膀,成功打敗了王室之軍。這件事之後,周天子不敢再輕易與諸侯國開戰,凡事隻能苟且隱忍。那些強大的諸侯國因此膽子越來越大,很多國家甚至對於周天子的號令視而不見,聽而不從。

周王室衰微,這個局勢已經無力控製;更可怕的是,後來的周天子自己也不爭氣,周王室衰落得更厲害,連周王室內部的人都對周天子不客氣起來。到了周襄王時期,王室終於爆發了一場醜聞。

周襄王好美色,他的寵臣頹叔與桃子便投其所好,四處為他尋找美女。後來,他們得知翟國國君的公主叔隗是位絕世美女,便立刻將她推薦給了周襄王,並自告奮勇自己前去提親,周襄王高興地答應了。

有大臣勸諫周襄王說:“大王您貴為天子,怎麼能迎娶夷國女子呢?”

周襄王不聽,堅持迎娶叔隗。將叔隗接回王宮後,周襄王還效仿殷紂王,將自己寵愛的女子立為王後,對他言聽計從。沒想到,這位王後卻讓他吃了大虧。

周襄王有一個弟弟,叫做子帶。子帶表麵上是一位謙謙君子,其實卻是一個小人。他很快就與新王後勾搭在一起,讓周襄王帶了綠帽子。起初,周襄王並不知道這件事,還一味地寵信叔隗。

這時候子帶又做了一件令人討厭的事。他與王後私通還不滿足,還要強奸王室的一個小宮女。小宮女擔心遭到王後的報複,但又不敢違背子帶,兩下為難,就跑到周襄王麵前,將王後與子帶有私情的事稟告給他,於是周襄王終於知道了這件醜事。

自己寵愛的女子竟然與弟弟有苟且之事,這讓周襄王惱羞成怒。他憤怒地將叔隗打入冷宮。子帶聞訊,逃往翟國。曾經將叔隗推薦給周襄王的頹叔與桃子擔心受到連累,也逃到翟國。這三個人見到翟國國君,向他編造了一番謊言,並且說周襄王虐待他的女兒,煽動翟國出兵討伐周襄王。翟君信以為真,調兵五千,以子帶之名攻打周王室。

周襄王雖然貴為一國國君,但實際上卻是一個空架子,他的軍隊連小小的翟國都打不過,周襄王狼狽逃走。當周襄王逃到鄭國的汜地時,將自己的處境告訴給當時的諸侯大國魯、晉、秦等國,希望他們救自己。這些國家認為不值得為這樣一個落魄的天子貢獻出自己的兵力,因此隻是派來使者送來糧食、錢財,沒有做出任何救援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