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虎正要停止戰鬥時,周宣王派的使者正巧來了,於是召公虎忐忑不安,不知道周宣王會怎樣處置自己。
周宣王下了兩道誥命。第一道誥命:賞賜圭瓚,表彰他作戰有方,立下戰功;第二道誥命:賞賜美酒,表彰他立下顯赫戰功。這兩道誥命,猶如定心丸,讓召公虎沒了後顧之憂,於是他便更賣力地攻打淮夷,淮夷叛亂很快被平定。
召公虎班師回朝時,周宣王率領百官,親自出城迎接,並為他舉行了隆重的慶功宴。在慶功宴上,周宣王又賞賜召公虎一大片土地做為獎賞。
依照周朝的禮儀,君王在任用官吏的時候,要下達三道誥命:第一道誥命授予官職,第二道誥命曰“再命授服”,第三道誥命為“三授位”。這三道誥命被稱做“三錫命”。召公虎由於恪盡職守,沒有為了個人命運而做出有違自己職位的事,因此被“王三錫命”。這就體現出了信任的重要性,君王既要信任自己的大臣,大臣也要信任君王而賣命工作,如此雙方互相信任,都做出符合自己身份的事,才不會有禍患發生。
困蒙,吝
蒙卦第四爻說:“六四,困蒙,吝。”
這個卦爻的意思是說:蒙昧無知的人,如果又處於窮困之境中,會有災難。
周幽王的故事恰如其分地詮釋了這個卦爻的含義。
周幽王是西周最後一位天子,此時周王室已經衰微,朝政遠不如建國初期那般順利。周幽王本身又是一位剛愎自用的庸才,耽於聲色,不理朝政,周圍因此聚集起一批溜須拍馬的奸佞小人。
有一位叫做褒珦的褒國君主,看不慣周幽王不理朝政的樣子,於是就從封地來到周國都城,勸周幽王行天子之禮儀,做天子當做之事。周幽王自以為是慣了,加之周圍奸佞小人對他的阿諛奉承,他已經很久沒有聽過“逆耳忠言”了,因此對褒珦的勸諫甚為惱火,想要立刻殺了他泄憤。褒珦畢竟是一國國君,所以有很多大臣連忙為他求情,周幽王才將褒珦暫時關到監獄裏。
褒珦的兒子知道父王被囚禁在成周之後,非常焦急,趕忙召開會議,讓大家想辦法營救褒珦。一位大臣說:“周幽王喜歡玩樂,一定喜歡美女,如果我們像他進獻一位美女,他肯定會放出我們的國君。”大家覺得這個主意不錯,於是在全國尋找美女,果然找到了一位傾國傾城的美女,這就是後來的褒姒。褒國人將褒姒打扮一番,又準備了許多金銀財寶給她做嫁妝,然後將她和財寶一起送到成周。
周幽王見到褒姒之後,猶如看到仙女下凡。他立刻宣布褒珦無罪,並下令重臣退朝,迫不及待地將褒姒帶回自己的宮殿。
褒姒雖然美麗,但對周幽王卻很冷漠。她自從進了周幽王的宮殿之後,從來沒有笑過,自然也沒有給周幽王一個笑臉。周幽王為了博得佳人一笑,各種各樣的招數都用過了,他甚至讓他的寵臣虢石父、尹球、祭公易裝狗叫,但褒姒依舊麵若冰霜,沒有絲毫笑意。
最後,虢石父終於想了一個好辦法。他對周幽王說:“從前我們為了防備西戎,在翻山建造了許多烽火台。敵人來犯,我們就點燃烽火台上的烽火,臨近的諸侯見了,都會前來支援。現在天下太平,西戎不敢進犯,烽火台好久就沒用了。我們不妨現在讓人點燃烽火台,讓臨近的諸侯國上當,看著他們急急忙忙地趕來,一定很好玩,娘娘一定會開懷。”
周幽王一聽,覺得此計不錯,於是不管後果,令人點燃烽火台上的烽火。果然,諸侯國很久都沒有看到烽火台被點燃了,以為西戎突然來犯,趕緊手忙腳亂地帶著兵馬前來救援。來了之後卻沒有看見一個敵人,隻見周幽王的樂聲,大家麵麵相覷,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周幽王對他們揮揮手說:“沒什麼事,辛苦各位了,你們回去吧!”眾人更驚愕,隻得再帶著自己的兵馬回去。褒姒看到眾諸侯的呆樣,果然笑了。周幽王很高興,重賞了出點子的虢石父。
此後,周幽王還搞了好幾次這樣的“烽火戲諸侯”,眾諸侯知道周幽王是為了博得美人一笑而戲弄自己,都非常憤怒,發誓不再理會烽火台上的信號。不久,西戎派兵攻打成周,周幽王趕忙命人點燃烽火台上的信號。但這次,卻沒有一個諸侯帶兵來,大家都惱怒周幽王對自己的戲弄。周王室隻有少量的兵馬,大家抵抗了一陣子之後就被西戎打敗了,周幽王和虢石父都被西戎殺了,褒姒被擄走。
周幽王身為末代天子,本身周王室已經衰微不堪,如果不知道努力振興,反而寵信佞臣,做出不利於國家的事,無異於既“困”又“蒙”,遲早會招來災難。昏庸如周幽王,意識不到危機,殘害忠良,落得身死亡國的下場,絲毫不值得同情。
履霜,堅冰至
坤卦第一爻為:“初六,履霜,堅冰至。”
這個卦爻的意思是說,腳踏在初秋的輕霜上,結著嚴冰的冬天就要來臨。暗指災禍就要來臨。
驪姬亂晉的故事較好地解釋了這一卦爻。
晉獻公原本是一位很有做為的君主。他在位期間,不但活捉了戎狄的首領詭諸,還向虞國請求借路討伐虢國,趁機滅了虢國、虞國兩國,還攻滅驪戎、耿、霍、魏等國,史稱“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成為諸侯國中聲望最高的國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