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周成王的懷疑,周公不是不知道。尤其是他平定了叛亂、誅殺了管叔、蔡叔之後,這種感覺更加明顯。因為又有人向周成王進言道:“周公誅殺這兩位有權力的叔叔,是為了徹底架空大王您,讓您沒有絲毫還擊之力。”
眼看叔侄的關係越來越疏遠,周公很著急,於是就寫了一首詩,名曰《鴟鴞》。詩中有兩句是這樣說的:“鴟鴞鴟鴞,既取我子,無毀我室。”意思是說:貓頭鷹啊貓頭鷹,你已奪走了我的孩子,就別再毀壞我的家室了。暗指那些散布流言的人,你們已經導致了國家的動亂,就不要再做出危害社稷的事了。周成王看到這首詩之後,仍舊不相信周公。
周公對周王室的忠心,是舉目共睹的,周成王如此懷疑一位忠臣,引起了上天的不滿。秋天的時候,到收莊稼的季節了,全國人民都在等待這個收獲的季節。突然天降大風,頃刻之間雷電交加,正待收割的莊稼全部被風吹倒,連大樹都被連根拔起。
天災在全國造成了恐慌,周成王擔心這是上天有所暗示。那些一直進讒言的人就趁機對周成王說:“上天果然發怒了,他這是警告您:怎麼還不約束周公?警惕周公會篡權奪位!”周成王再次相信了奸人的話,於是就尋找古籍,希望從中找到對付周公的辦法。
在尋找古籍的時候,周成王無意中發現了一篇名曰《金滕》的文章。文章出自周公,內容為周武王病危時,周公向上天祈禱,內容即願意用自己的健康乃至性命換取武王的健康。看到這裏,周成王才意識到,周公的確對周王室忠貞不二 ,自己的懷疑險些讓國家失去這樣一位忠臣。於是他趕緊請來周公,留著眼淚對周公說:“叔叔,您為國操勞,我小子年幼無知,誤聽奸人之言,險些惹起天怒人怨,還請叔父您原諒我,以後國事還有勞您多擔待呢!”
叔侄倆冰釋前嫌,君臣二人從此聯手,將周國打造得更強大。七年之後,周公覺得成王已經長大成熟了,有能力自己管理國家了,就自動辭去攝政王的職位,將朝政交還於周成王。有了前麵的教訓,周成王從此處事更謹慎,管理國家更用心,天下迎來繁榮的“成康之治”。
人在蒙昧未知的時候,遇到問題,容易受到蒙蔽或者他人的蠱惑,會導致災難的發生。因此,當蒙昧除去的時候,就好像受刑之人去掉了枷鎖,也去除了禍患。周成王年幼無知,還沒有成熟的辨別是非能力,險些鑄成大錯。這就警告人們,有些事當自己不太確定的時候,不要聽信他人的片麵之辭,要多方考證,讓自己的思想成熟起來,如此才可接近自己想要的目標。
王三錫命
師卦第二爻為:“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
這個卦爻是說:人要自律自重,做符合自己身份的事,處事要合乎為人師表的規範,這樣就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幹,得到提攜和重用。
召公虎的故事就能很好地詮釋這一卦爻。
早在周成王時期,淮河流域一帶的淮夷民族就被周成王所征服,這塊土地和他們的民族就成了周天子的國土和臣民。西周末年,周王室衰微,淮夷在貴族的煽動下鬧起了獨立,想要擺脫周天子的控製。於是很長一段時間,淮河流域一帶的人民就處於動亂中,人們生活得非常辛苦。
周宣王繼位之後,有感於淮河流域百姓的痛苦,決定派兵征討淮夷,大將召公虎奉命前往討伐淮夷。
召公虎率領三軍,很快就趕到了淮河流域。大軍穩定之後,召公虎開始著手製訂作戰方案,打算一戰定勝負。不料一位謀士對召公虎說:“大帥,萬不可這樣做!否則會引起朝中大臣的嫉妒。如果他們在君王麵前進讒言,您的處境就很危險了。”
召公虎聽後,覺得這番話很有道理。但他又想起臨行前周宣王對自己的教誨,心想:隻要自己問心無愧,幫助周國排憂解難才是真正應該考慮的事。因此就打消了個人安危的顧慮,義不容辭地按照既定方案,與淮夷展開搏殺。
淮夷隻是周王室一個少數民族,怎麼可能是周王室的對手?淮夷的軍隊一個月之後就被召公虎擊潰,召公虎凱旋班師,指日可待。朝中一方麵稱讚召公虎英勇殺敵,一方麵,一些小人不免因為嫉妒開始重傷召公虎,朝中果然出現了不利於召公虎的流言。有的人說:“召公虎真的打了那麼多勝仗嗎?恐怕他是為了討大王您歡心而編造出來的吧!”有的人說:“召公虎手握兵權,大王您要小心提防他啊!”還有人的說:“召公虎編造勝仗的謊言,恐怕是有所圖謀啊!”等等。
這些謠言很快傳到召公虎的耳朵裏。召公虎很擔心,他想:萬一大王聽信了別人的讒言,我該怎麼辦?於是後悔當初沒有聽從謀士的建議。
當然,這些流言也傳到了周宣王的耳中。周宣王聽到這些流言,非常氣憤。不過他是氣憤這些亂說話的人。在上朝的時候,周宣王怒氣衝衝地對眾大臣說:“現在召公虎冒著生命危險討伐淮夷,你們有些人不但不為他的安危而擔心,反而散布流言中傷他,你們這是何居心?以後如果誰再敢議論召公虎的不是,我一定殺了他!”這樣一來,那些人才不敢再造謠、汙蔑召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