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堯自感年事已高,處理國家大事的時候已經力不從心,於是將“四嶽”召集過來,討論繼承人的問題。
在“四嶽”來之前,有人知道帝堯的意圖,就勸帝堯立自己的兒子丹朱為繼承人。可帝堯清楚,丹朱好逸惡勞,不務正業,天下如果交到他的手裏,恐怕會引起大亂,因此堅持不將帝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從天下賢良之中選擇一個合適的繼承人。
“四嶽”來到帝堯的麵前,明白帝堯選取人才的標準之後,異口同聲向他推薦了舜。因為舜不但能幹,而且對於自己頑固不化的父親、蠻橫驕縱的母親、桀驁不馴的弟弟,都能無怨無悔地恪盡孝道,愛護弟弟。他的這些優良品德已經傳遍了天下,沒有人不知道舜有如此好的德行。因此,將帝位傳給這樣一個人,相信天下都會信服。
對於舜的孝道和品德,帝堯也有所耳聞,但也隻是知道這件事而已,並沒有刻意想過他會成為繼承人。現在既然“四嶽”都一致推薦了舜,可見舜的確名不虛傳,於是決定考慮一下大家的建議。
人通常都是很奇怪的,有些事明明自己認為是正確的,但是如果沒有絕對的把握,不會輕易做出確定。如果有第三方告訴他,你那個決定就是對的,或者說第三方的意思與他的想法一致,他就會因此受到鼓舞,真的相信自己的決定是對的。盡管帝堯已經聽說過舜的事跡了,但這時候他的賢德隻是帝堯個人的看法。當“四嶽”一致推薦舜的時候,毫無疑問,帝堯對舜的好感進一步得到加強,因此就決定選擇這個人才,而不是像丹朱被提名一樣,立即就否定了。
畢竟掌管天下蒼生不是一件小事,繼承人的問題不能有絲毫含糊,於是帝堯就對舜進行了一番考驗。如我們前文所說,舜原本就是“龍”,是一個有德行、有才幹的人。所謂“真金不怕火煉”,盡管帝堯對他的考驗長達三年,不過他還是很成功地通過了考核,被帝堯指定為接班人。
舜能順利繼位,他的才幹和品德是最重要的因素,但若不能“利見大人”,沒有大人物的舉薦,他登上帝位,恐怕還要費一番周折。或許他根本不可能登上帝位,隻是民間一個名聲很好的人而已。曆史上有很多賢德之人、飽學之士,不見得都能當上帝王,也不見得都能做出一番事業。因此,關鍵時候,人的才幹還需要大人物的發掘、提拔、重用,需要得到“伯樂”的賞識,“龍”才有可能成為龍,而不是“潛龍”。
亢龍有悔
乾卦的最上爻為:“上九,亢龍有悔。”
它的意思為:極盛則衰,衰極則盛。因為龍行至於亢時,必定有遺憾之事發生,因此形象地稱之為“亢龍有悔”。這個卦爻的主旨在於,身居高位的人,要戒驕戒躁,驕傲自滿會做出令你後悔的事。
殷紂王身居高位,但卻不知道戒驕戒躁,因此做出令自己悔恨終身的事,身死亡國,這就是“亢龍有悔”。
殷紂王是皇後所生,是嫡子,因此他做為繼承人的命運,從他出生就開始了。人們知道他就是未來的君王,從小就巴結他,吹捧他。加之他原本天資聰穎,身材威猛,善於言辭,是一個帝王的材料,所以殷紂王對於人們已經誇張了的吹捧,也一並接受了下來,真的認為自己是一個勇猛過人、德才兼備的“聖人”。
帝乙去世之後,紂王理所當然地繼承了帝位。不過,他的確是一位難得的帝王材料。他統治前期,重視農桑,國力強盛。後來,他發起對東夷、徐夷的戰爭,打敗他們,將商王朝的國土擴張到江淮一帶,比起他的父親,可謂建立了“不世功勳”。不僅如此,紂王還革除舊弊,不讓奴隸服役,而是讓他們參加勞動,或者補充兵員,這些都進一步增加了商王朝的強大。此外,他還重視人才,唯才是舉,不管人才的身份地位如何。總之,在殷紂王統治前期,殷商的國力比之前任何一個時候都強大。
殷紂王統治後期,他開始驕縱,加之他自從登上帝位之後,身邊吹捧巴結的人更多,殷紂王更飄飄不知所以然了。他自以為自己是“聖人”,即使不理朝政,天下也會太平。因此,終日喝酒狂飲。為了讓自己玩得更盡興,他還命人在沙丘上建立了一個專門玩樂的鹿台。勞民傷財所修建的鹿台,不但廣大——方圓有數裏,而且布置很奢華。裏麵有不計其數的宮室,有不計其數的大池,每個池子裏都灌滿了酒,方便殷紂王隨時飲用,此為“酒池”。宮裏到處還懸掛著香肉,便於殷紂王隨時享用,是為“肉林”。然後,殷紂王還在全國征召美女,讓她們光著身子住進鹿台,他就終日與這些美女們在酒池肉林中玩樂。後來傾國傾城的美女妲己進入鹿台之後,殷紂王更是荒淫無道,而且對妲己的話言聽計從,徹底荒廢了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