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五經:《周易》(1)(2 / 3)

與此同時,周國的臣子都在想辦法營救姬昌。閎夭等人為營救文王出獄,為殷紂王送去很多珍貴的禮物:莘國的美女,驪戎國帶有花紋的寶馬,熊國的駿馬以及無數奇珍異玩。殷紂王看到這些禮物很高興,對寵臣費仲說:“僅僅有這個美女,我就可以放了西伯侯。何況他們還有其他寶物孝敬我呢!”於是下旨赦免姬昌出獄,還賜予姬昌弓、矢、斧、鉞等,並賦予他征討其他諸侯國的權力。

姬昌出獄之後,一麵向紂王獻地以麻痹他,一麵在周和其他諸侯國中行善,借以壯大自己,為滅殷商做了充足的準備。後來,殷商終於被姬昌的兒子武王所滅,“文王拘而演《周易》”的故事也隨著周人而流傳了下來。

潛龍勿用

《易經》第一卦樂為:“初九,潛龍勿用。”

它的意思是說,事物在最初的時候比較弱小,這時候要小心謹慎,不要輕易妄動。也可以說,龍深潛在水中,把自己的光芒收斂起來,還不到施展抱負的時機。“初九”指乾卦由下向上的第一爻。

舜被堯發掘之前,就屬於深潛在水中的“龍”。

帝堯管理天下的時候,國泰民安,人人安居樂業,家家戶戶都遵守禮儀規範。但曆山這個地方,卻出現了不和諧的現象。

相傳舜是帝顓項的後裔,但帝顓項之後的五代人都是平民,到舜的父親瞽叟這一代時,已經是社會最下層的人士了,家境極為貧寒。然後這還不是舜所遭遇的最艱苦時光,最困難的是,他的母親去世了,父親為他娶了繼母,繼母生了弟弟象。因此舜所麵臨的環境是:父頑、母囂、象傲,三個人沆瀣一氣,經常欺負舜。在如此險惡的環境中,舜卻表現出非凡的品德。

舜以孝道聞名於天下,盡管父親和母親都想欺負他,甚至都想置舜於死地,但舜都機警地避開了,但卻從來沒有逃走。待父母親心平氣和之後,再回到他們身邊侍奉他們。這樣以德報怨的行為,這樣行大孝的事跡,都是“人中之龍”才有的品質。舜跟隨父母居住在曆山,雖然他此時尚沒有什麼名氣,但他已經具備了“飛龍在天”的素質。

除了躲避父母親和弟弟的暗算,舜做得最多的事,就是從事各種體力勞動,養家糊口。他曾經在曆山耕耘種植,曾經在雷澤捕魚,曾經在黃河之濱製作陶器,曾經在壽丘製作家用器物,曾經到負夏做過小買賣。總之,為了讓全家人過得更好一些,他寧願自己顛沛流離,寧願自己多吃點苦,也要為全家人的生計忙碌下去。這些都是極好的品德,都是“人中之龍”才有的特征。

舜的孝順和能幹等光輝都是掩蓋不住的。舜20歲的時候,就有了很大的名氣了,人們紛紛稱讚他的孝道。

過了不久,帝堯感覺自己老了,想要尋找繼承人,就讓四方諸侯為自己推薦一個繼承人,大家一致推薦了舜。帝堯對舜進行了長達三年的考驗之後,也認為他是一個人才,就將帝位傳給了他。

舜執政之後,果然表現出很多不同尋常的才幹:重新修訂曆法,祭祀上天,祭祀天地四時,祭祀山川群神,重新頒發信圭,製定律例,懲罰“四害”,等等,為天下人帶來很多新氣象,使天下人對他的管理心悅誠服。

帝堯去世三年後,舜將帝位讓給帝堯的兒子丹朱,自己隱退。但天下人都還朝見舜,遇到刑事麻煩的人,也都找舜評理,民間還編了許多歌謠稱讚舜的英明賢德。舜繼承帝位已經是天命所歸,舜五代又回到都城,登上天子之位。而丹朱,因為不夠賢德,雖然他是帝堯的兒子,人們依舊不買他的賬,他隻好灰溜溜地退下了。

舜重新登上帝位之後,又對天下進行了一番大的改革:選拔人才,建立官製,大禹、皋陶、契、棄、伯夷等人都得到他的重用,天下在他和大家的管理下,一切井然,人們安居樂業,天下太平無事,致使“四海之內鹹戴帝舜之功”、“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天下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安定和繁榮。

有才幹的人在未發達之時,都是潛於深水中的“潛龍”,假以時日,終有飛天之時。舜雖然出身寒微,深潛在曆山,但因為孝道聞名天下,因而被選為帝位繼承人,成就了一番偉業。

利見大人

乾卦第二爻曰:“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意思是說:龍已經從深水中出來,來到地麵上。比喻人的才幹已經為大家所知道,這時候急需有權勢、有帝位的人提攜,因此稱做“利見大人”。

舜的賢德為天下人所知的時候,就是“見龍在田”的時候,他急需得到“大人”的提攜。

帝堯管理天下的時候,沒有設置官吏。天下之事,除了帝堯親自打理,剩下的事就讓東、南、西、北四大諸侯協助管理,這四個人並稱“四嶽”,其中東嶽是羲仲;西嶽是和仲,南嶽是羲叔,北嶽是和叔。這四個人分管四方,是帝堯的左膀右臂,每每有重大決策出現的時候,帝堯都會將這四個人召集在一起,大家一起商量著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