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五經:《詩經》(3)(3 / 3)

清早起來,古公亶父就騎上馬出發了,他要尋找更好的土地。他從豳西水兵出發,來到岐山下,觀察了這裏的地形和地勢,覺得附近周原地區很不錯,於是回去之後就動員人民,全民族就搬到周原地區。

周原確實是一個好地方,土地肥沃,疆域遼闊,就連這片土地上生長出來的苦菜,吃起來都是香的。古公亶父帶領大家舉行了隆重的祭祀活動,根據龜甲的占卜結果,這裏確實也適合他們居住。於是大家就安心在這裏住了下來。由於這片土地很遼闊,周人就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居住地點,有人住東邊,有人住西邊,這樣一來,無數的周人就像種子一樣,在周原的土地上落地生根了。

周人在周原地區開墾農田,播種、種植農作物,沒有一個人偷懶不幹活的。古公亶父讓司空幫助人們建築房屋,讓司徒幫助人們管理勞役,周民族在他的安排下,一切井井有條,百姓各司其職。就拿建築房屋這件事來說,有的人忙著用準繩拉線,有的人忙著往兩塊甲板上裝圖,有的人忙著鏟土,有的人忙著壘牆,有的人為了鼓舞精神,還發出號子聲。總之,就是一副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麵。房屋建築好了,有富麗堂皇的宮殿,有莊嚴的神廟,有居家的普通屋子,也有專門的休閑娛樂場所。看到自己的新家,周人都開心極了。

不料,戎狄再次來犯。為了捍衛周人的尊嚴與禮儀,古公亶父這次命令百姓奮起抵抗。戎狄被打跑了,四處鼠竄。古公亶父沒有派人將他們趕盡殺絕,而是號召百姓繼續從事農業生產,繼續美好和樂的日子。

四周國家的百姓都聽說了古公亶父的美名,都前來投奔他,依附他,周人越來越多,國家也越來越強大。周民族的強大,可以說是古公亶父決定遷岐山的結果。古公亶父之後,他的兒子周王季禮和孫子文王,都延續了他的事業:發展農業生產,整頓吏治,周民族愈發強大,為周國的建立和強大奠定了基礎。

周人為古公亶父而驕傲,因此作詩《綿》來稱讚古公亶父遷岐奠定周王朝基業的故事,詩曰:

綿綿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複陶冗,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爰及薑女,聿來胥宇。

周原膴膴,堇荼如飴。爰始爰謀,爰契我龜,曰止曰時,築室於茲。

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畝。自西徂東,周爰執事。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繩則直,縮版以載,作廟翼翼。

捄之陾,度之薨薨,築之登登,削屢馮馮。百堵皆興,鼛鼓弗勝。

乃立皋門,皋門有伉。乃立應門,應門將將。乃立塚土,戎醜攸行。

肆不殄厥慍,亦不隕厥問。柞棫拔矣,行道兌矣。混夷駾矣,維其喙矣!

虞芮質厥成,文王蹶厥生。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後。予曰有奔奏,予曰有禦侮!

皇矣

上帝的眼光是銳利的,誰做了什麼事,都逃脫不了他的法眼。夏朝、商朝兩國的國君荒淫無道,人們不肯聽從他們的政令,自然也不擁戴他。上帝努力尋找新的順應天命之人。他反複查看,發現岐山一帶的人,國君賢明,人們和樂,於是就打算將天命交到這國國君的手裏,周人因此順天命而生。

周人在古公亶父的帶領下,兢兢業業地從事農業勞動,認真地疏通水渠,披荊斬棘開墾土地,清除叢生的灌木,拔掉土地上的雜草,周原一帶漸漸發達起來。上帝為了庇佑周人,還傳達天命,讓他們將山上沒用的樹砍掉,讓有用的鬆樹和柏樹接受陽光、雨露,生長得更加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