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四書:《孟子》(8)(2 / 2)

慎子攻打齊國

魯國想要任命慎子為將軍,然後讓他帶兵去攻打齊國,奪回南陽一地。孟子聽到後,就說:“不事先訓練教授百姓本領而直接讓他們去打仗,這就是在殘害百姓。殘害百姓的人,如果在堯、舜統治的時期是不會容忍他存在的。即使這場戰爭戰勝了齊國,得到了南陽,依舊是不可以做的。”

慎子聽到孟子的話後,非常不高興,於是他就說:“這不是我所明白的事情。”

孟子說:“那就讓我好好給你講講吧。屬於天子的土地,方圓有一千裏,如果達不到一千裏就沒有資格招待諸侯。屬於諸侯的土地,方圓必須要有一百裏,如果連一百裏都沒有,那麼,就沒有資格尊奉祖宗的禮法製度典籍。周公當時被封在魯國的時候,方圓的土地有一百裏,並不是說土地不夠了,而是封給他的土地就剛好是一百裏。薑太公被封在齊國的時候,給予他的也是一百裏土地,這樣做也並不是因為土地不夠了,但是給他的就剛好是一百裏。你看,現在魯國的土地麵積大概是一百裏的五倍了,你認為假如有聖明的君王出現,會將魯國的土地減少呢,還是增加呢?從其他國家無緣無故掠走土地而送給另一個國家,凡是一個有仁人之心的人都不會去這樣做的,更何況要用殺人這樣的手段呢?做為一個君子在侍奉君王的時候,一定要將其引導到正路上麵,讓其實行仁政,這才是一個君子應該做的事情。”

白圭定稅率

白圭,名丹,是戰國時期洛陽著名的商人。他曾在魏國做過官,後來又到了齊國、秦國,是曆史上著名的經濟謀略家。白圭知道孟子主張的是仁政,國家也要實行薄賦稅,因此,白圭就刻意過來問孟子關於稅率的事情,而孟子也從實際情況給出了他一個中庸的答案。

白圭問孟子說:“先生,您看我想將稅率定為二十抽一,您覺得怎麼樣呢?”

孟子回答說:“你這樣定稅率的方法是貉國的辦法。我問你如果擁有一萬戶人的國家,卻隻有一個人是做陶器的,你認為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

白圭說:“當然不行了,那麼多的人如果隻有一個人做陶器,必然會導致國家內陶器不能滿足國人的使用啊。”

孟子說:“貉國,是一個土地不能生長五穀,而隻能長黍子的國家;在貉國沒有城牆、沒有宮廷、沒有祖廟和祭祖的禮儀,這個國家和其他諸侯之間也沒有禮尚往來和宴飲的需求,更加沒有各種衙署和官吏,因此說他們隻需要二十抽一的稅率就完全足夠了。但是,你看現在中原國家,如果不需要社會倫理道德,將各種管理國家的官吏取消掉,那可以嗎?顯然是不行的啊!如果做陶器的人太少了,就會使一個國家出現混亂,導致國家用品不夠使用,如果說一個國家沒有了官吏會是個什麼情況呢?想要比堯、舜十分抽一的稅率更加輕的那隻能是大貉小貉之類的國家;想要比堯、舜十分抽一的稅率更重的國家那也隻會是大桀小桀那樣的國家。”

又一次,白圭對孟子說自己比大禹治理洪水好多了,結果卻遭到了孟子的反駁和批評。

白圭對孟子說:“我認為我治理洪水比大禹要強許多。”

孟子說:“你說這話就不對了。大禹治理水患是順著水的流勢和本性進行疏導,因此所有的水都流到了大海中。但是你看看你現在治理的洪水,卻讓洪水流到了其他的國家,如果河水逆流,就稱做洪水了,你這並不能被稱做是治水。你這樣做是會讓仁慈的人討厭的,因此說你做錯了!”

好善之人

孟子的弟子樂正子剛剛跟隨子敖來到齊國。

到了第二天,樂正子才前來拜見老師孟子,孟子看見他,就說:“你還知道前來看我嗎?”

樂正子不明白老師為什麼不高興,於是就問:“老師為什麼說這樣的話呢?”

孟子問他:“你來這裏幾天了?”

樂正子回答說:“昨天剛剛到這裏。”

孟子說:“昨天你就到了,為什麼到現在才過來看望我呢?難道我這樣說你有什麼錯嗎?”

樂正子解釋說:“老師,不是這樣的。是因為我昨天還沒有找到住的地方,因此沒有過來。”

孟子說:“難道你聽到有人對你說,必須找到了住的地方,然後才可以前來拜見老師嗎?”

樂正子聽了之後,慚愧地回答說:“老師,弟子知道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