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四書:《孟子》(7)(3 / 3)

“如果一個人所熱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麼,無論如何他都會有生存下去的辦法,還有什麼方法不能夠采用的呢?如果人們所討厭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了,那麼,人們則會想盡辦法去躲避災禍,因此,就沒有他們所不采用的方法。有很多方法可以使人生存下去,但是人們為什麼卻不這樣去做呢?人們避免災禍的方法也有很多,但是,人們為什麼不全部去采用呢?由此可以看出,這個世界上是有比生命還寶貴的東西的,這個世界上也是有比死亡還讓人討厭的事情的。這樣的情景不隻在賢人身上發生,每個人都是這樣的,隻是有些人將其喪失了,賢人卻沒有放棄而已。

“人們隻要有了一碗米飯、一碗肉湯就可以活下去不用死。但是,如果你是惡聲惡氣地將飯菜給予人家,即使是即將餓死的人也是不會接受的,如果你將飯菜踐踏過之後才給予人家,就連乞丐也是看都不會看一眼的。如果他人給予你萬鍾這樣高的俸祿,你連問都不問它是否合乎禮儀就坦然接受,那麼,如此之高的俸祿對我能夠什麼增益呢?是為了得到富麗堂皇的住所、妻妾的侍奉還是那些我所認識的窮苦人的感激?以前是寧死也不肯接受這些,可是現在為了富麗堂皇的住宅就接受了?為了妻妾的侍奉就接受了?為了得到窮苦人的感激就接受了?如果這樣做了,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

禮儀與食色

曾經有一個任國人,他向孟子的弟子屋廬子說:“禮儀和吃飯,兩者相比較哪一個更重要呢?”

屋廬子回答說:“自不必說,當然是禮儀重要了。”

任國人又問:“那麼,妻妾和禮儀比較起來,哪一個更重要呢?”

屋廬子回答說:“還是禮儀重要啊!”

任國人就說:“如果遵從禮儀去尋找食物,那麼肯定會因為得不到食物而餓死,而不遵從禮儀去尋找食物就可以填飽肚子,那還要不要遵從禮儀呢?如果遵從禮儀去迎娶妻妾反而得不到妻妾,如果不遵從利益去迎娶妻妾,反而可以得到妻妾,那麼,還要不要去遵從禮儀呢?”

屋廬子聽了任國人的話,一時無言以對,不知該如何回答。於是,他第二天就來到了鄒國,向自己的老師請教這個問題。他見到孟子,就將兩個人的對話向老師敘述了一遍。

孟子聽完之後,就說:“想要回答這個問題也並沒有多難。如果你將兩件事物放在一起對比高低,但是不考慮其的起點,那麼,即使是一寸見方的木頭也比高樓大廈高。金子是比羽毛重的,但是,如果隻有三錢金子,那麼比一車的羽毛還要重嗎?將吃飯的重要性與禮儀的細節性相對比,肯定能夠說明吃飯比禮儀要重要嗎?拿婚娶的重要地方和禮儀的細節處相對比,那麼,婚娶勢必要比禮儀重要。你去對他說:如果說拽住你哥哥的胳膊搶奪了他的飯你才可以得到食物吃,如果你不拽不搶就得不到飯吃,你會去拽嗎?如果說你隻有翻越了東邊鄰居的牆頭去劫持人家的女兒才可以娶到妻妾,否則的話你根本就娶不到妻妾,那麼,你會去翻牆頭劫持人家嗎?”

人人都能做堯、舜

孟子的弟子曹交曾經問他說:“聽說人人都可以做堯舜,是這樣的嗎?”

孟子回答說:“是這樣的,沒有錯。”

曹交又問說:“我聽說周文王身高有十尺,商湯身高九尺。如今我曹交身高九尺四寸多,但是,卻隻是一個隻知道吃飯的飯桶而已。老師,我需要怎麼去做才可以成為堯、舜、周文王、商湯那樣的人呢?”

孟子回答說:“這有什麼難的呢?你隻要去努力做就可以做到你想要達到的高度了。假如說有一個人他的力氣連一隻小雞都拎不起來,手無縛雞之力,那麼,隻能說他是一個沒有力氣的人。假如說一個人他可以舉得起三千斤重的東西,那麼,他就是一個力氣非常大的大力士。如果一個人能夠舉起大力士烏獲(此人是秦國的大力士,據傳說他可以舉起千斤重的東西)所舉起的東西,那麼,他就是和烏獲一樣的大力士。

“人不能為自己不能去勝任而擔憂,隻有不去做的罷了,沒有做不到的。我給你舉個例子,你跟在年長之人的後麵慢慢走,就稱做‘孝悌’,如果你在年長之人麵前快步走,那麼,就會被稱為‘不孝’。難道你不會慢慢地走嗎?非要超過年長者嗎?你並不是不會做,而是不想做而已。堯、舜所實行的道義也不過是孝悌的道義,如果你可以像堯那樣穿衣服,像堯那樣說話,像堯那樣做事的話,那麼你就會和堯一樣了,成為堯一樣的人。如果你像夏桀那樣穿衣服,像夏桀那樣說話,做事也像夏桀,那麼,你肯定會成為夏桀那樣的人!”

曹交說:“我現在就去拜見鄒國國君,讓他借給我一個住的地方,然後能夠留在此地聽先生您的教誨,向您學習。”

孟子說:“我們所追求的‘道’就好比是大路一樣,難道很難理解嗎?並不是這樣的,隻是人們並不願意去追求,去理解,你不必留在這裏,你回去自己尋求吧,世間的老師到處都有。”

有仁義才有和平

宋牼,戰國時期宋國著名的學者,他主張和平,反對戰爭,因此想要勸說諸侯停止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