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四書:《孟子》(2)(1 / 3)

孟子說:“大王如此獨自喜歡音樂,那麼齊國距離王道就遠了。如今的音樂就是源自於古代的音樂。”

“為何這樣說呢?能不能給我講解一下?”齊王說。

“一個人獨自欣賞音樂,和別人一起欣賞音樂,哪一個更快樂呢?”

“當然是和其他人一起欣賞音樂更快樂了。”

“和少數人欣賞音樂同和大多數人一起欣賞音樂,哪一個得到的快樂更多呢?”

“當然是和大家一起更快樂,人多才會更快樂。”

於是,孟子對齊王說:“大王請準許我為您講解一下快樂的含義。如果現在大王在皇宮中奏樂,宮外的百姓聽到了鼓樂聲,個個皺起眉頭說:‘大王喜歡音樂,卻為什麼讓我落到如此境地呢?父子不能相見,兄弟分別,妻離子散。’

“如果現在大王到野外去打獵,百姓聽見大王的車馬聲,看見整齊的儀仗,但是卻皺著眉頭說:‘大王喜歡打獵,但是為什麼讓我落到如此的境地呢?父子不能相見,兄弟分別,妻離子散。’如果是這樣的情況,那麼,就說明大王不能與民同樂。

“如果說大王現在在宮中奏樂,百姓聽到了音樂聲,紛紛開心地說:‘大王身體肯定康健沒有疾病,要不然宮中也不會有音樂響起。’如果大王去打獵,百姓看見了高興地說:‘看來大王的身體非常健康,不然怎麼會出來打獵呢?’如果是這樣,那麼說明大王可以做到了與民同樂。如果大王可以與民同樂,那麼,不久您就可以稱王於天下了。”

孟子勸齊王行仁政

齊宣王問孟子說:“大家建議我應該毀掉明堂,你說我是毀掉它呢,還是不毀呢?”

孟子回答說:“明堂乃是施行仁政的君王的殿堂,如果大王您打算施行仁政,那麼,就請不要毀掉它,讓它繼續存在下去。”

齊宣王說:“哦,是這樣嗎?那麼,你能給我講講仁政的道理。”

孟子說:“以前,周文王在統治岐地的時候,對農民隻要九分之一的賦稅;為官者可以世世代代享有俸祿;在市場上都不征收稅款;國內的湖泊池沼從來不設置禁捕令,百姓可以任意捕魚;如果有人犯錯,從來不會牽連到妻子、兒女和家人。年老沒有妻子的叫做鰥,年老沒有丈夫的叫做寡,年老沒有孩子的叫做獨,年幼沒有父親的叫做孤。鰥、寡、孤、獨這四類人是天下生活最困難、最沒有依靠的人。文王施行仁政,在發布政令的時候一定是首先照顧到這四種人。《詩經》上說:‘有錢人的生活是稱心如意的,但是,也要同情可憐那些孤苦無依的人們!’”

齊宣王說:“說得非常好!”

孟子說:“大王如果認為我說得好,那麼您為何不依照著我說的去做呢?”

齊宣王說:“我有個不好的缺點,就是喜歡錢財。”

孟子說:“從前公劉喜愛錢財,《詩經》上說:‘將糧食積聚到滿倉,籌備好幹糧裝在橐囊中。安定團結才可以有一個好名聲。將箭上在弦上準備開張,幹戈斧鉞都要帶上,這就是要向前方啟程了。’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在家鄉留守的人要將糧食囤滿倉了,遷徙到其他地方的人要帶足在路上的幹糧,才可以開始啟程。假如大王喜愛錢財,如果能夠將錢財和百姓一同享用,那麼,實行仁政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齊宣王又說:“我還有一個缺點呢,我好色,喜歡美女。”

孟子說:“從前,太王也好色,非常寵愛他的妃子。《詩經》上說:‘古公亶父,在大早上騎著馬奔馳,他沿著西邊的水濱來到了岐山腳下,帶著寵愛的妃子薑氏女,到此地來勘察是否是個可以建宮室的地方。’在他的統治時期,國家內沒有找不到丈夫的女子,也沒有找不到妻子的男人。假如大王好色,那麼也要讓您的百姓都有妻子或者丈夫,那麼,實行仁政並不會有多大的困難!”

王顧左右而言他

孟子經常對齊宣王說一些治國的道理,一次,孟子對齊宣王說:“大王,在您的臣子中,有一個人,他要去楚國遊曆,因此他就將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托付給了給他的朋友照顧。可是,等到他回來的時候,他看見他的妻子和孩子在受凍、挨餓,您說,這個人應該如何對待他的朋友呢?”

齊宣王回答說:“這樣的朋友如此對待自己的妻子和孩子,那就和他絕交,不再和他做朋友了,將他拋棄。”

孟子又問說:“大王,如果說一個國家的司法官不能夠好好管理他的下屬,那麼您將對司法官怎麼做呢?”

齊宣王回答說:“如此不稱職的官員,當然是要罷免了他。”

孟子再次問道說:“如果一個人不能將國家治理好,那麼應該對他如何做呢?”

齊宣王這次聽到孟子的話後,沒有做任何的回答,而是向周圍看了看,就和其他的大臣談起了其他的事情,不再和孟子探討下去了。

王顧左右而言他,現在就形容某個人在回答他人的問題時,總是不回答正題,而是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就好像齊宣王一樣,當問到自己心虛的問題時,他就不再回答了,而是將話題岔開。

齊人伐燕

齊國攻打燕國,打敗了燕國。齊宣王問孟子說:“現在我打敗燕國了,有人對我說要我吞並燕國,也有人對我說不要我吞並燕國。我這樣一個擁有一萬輛車的國家去攻打同樣擁有一萬輛車的燕國,結果僅僅隻用了五十天就勝利了,能夠做到這種程度,僅依靠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如果我不吞並燕國,恐怕上天會有災禍降臨的,如果我吞並了燕國,那又會怎麼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