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團隊情商:用情商提升領導力(2)(3 / 3)

對於小事,不必苛責

著名教育家戴爾·卡耐基經曆過這樣一件事:在一次宴會上,某客人引用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格言,並說此話出自《聖經》。卡耐基為了表現自己的淵博學識,便指出那位客人說錯了,此話應該出自莎士比亞的戲劇。那位客人聽了惱羞成怒,與卡耐基爭辯起來。當時卡耐基的老朋友葛孟也在座,而且葛孟是研究莎士比亞的專家。卡耐基便向葛孟求證,葛孟卻在桌子底下踢了他一腳,說:“你錯了,這位客人是對的,這句話出自《聖經》。”

後來,在回家的路上,卡耐基很不服氣地說:“那句格言明明出自莎士比亞的戲劇嘛。”葛孟回答:“當然,是出自莎士比亞《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場,可是為什麼非要去證明他錯了呢?我們大家都是宴會上的客人,為什麼不給他留點麵子呢?”

卡耐基由此事得到了深刻啟發:一些無關緊要的小錯誤,不必計較,不必去苛求責備於他人。

批評結束,最後要鼓勵

“好了,你可以走了”,這往往是一頓訓斥的結語,是否真的是“好了”呢?如果改為“我想你一定已經明白了我的意思,好好幹吧”,不是更妥當嗎?

作為一個管理者,有時需要嚴厲,甚至要對人進行批評;有時又應體貼,不時地對下屬來幾句稱讚,關鍵要適當,要有個合適的度。這樣的管理者,才能夠調動員工的情緒,鼓舞員工的士氣,從而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圓滿地完成工作任務。

做一個高親和力的領導者

一位女經理經常發火,她也知道自己亂發脾氣不好,很想控製自己發怒的情緒,可就是做不到。於是,她去看心理醫生。

醫生問,你都衝誰發火了?你敢衝市長發火嗎?她說不敢。

跟頂頭上司你敢發火嗎?她也說不敢。

醫生問,那你都對誰發火?

女經理說,她經常對下屬發火。

其實,女經理的自製力相當強,該發火時發火,不該發火時就不發火。麵對市長和上級她不敢發火,因為她對他們有一種畏懼心理,即使她想要發怒,也隻能去竭力控製。

而對待下屬,她有一種優越感,這種心理使她唯我獨尊。當對下級稍有不滿情緒的時候,根本不用顧忌和克製,火氣自然會迸發出來。

在與下屬相處時,領導者一定要控製好自己的情緒,慎防發怒。如果經常對下屬發怒,自然會失去領導的威力。

用一種親切感來對待下屬,往往可以取得成功。那些擁有高情商的總裁,通常會展現出和藹可親的形象。他們更像是一個優秀的溝通者,一個熱誠關心他人的人,同時,他們也很受大家歡迎,具有領導者的魅力。領導者必須做到能夠讓員工釋放全部能量,而不僅僅是盡職盡責。

盛田昭夫曾經總結過索尼公司取得成功的經驗,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力求與工人親近。

在公司裏,從公司總裁到普通員工,一律穿藍色工作服,以示在公司內沒有等級觀念。公司也會經常舉行各種戶外活動,以增進相互之間的了解。為了培植“索尼家庭觀念”,盛田昭夫主張把每個工人都當成家人來看,不把他們看做是出錢買來的勞動力。

人往往因為自己優於別人而驕傲自大,看不起卑微者。人之於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作為上司來說,如果他藐視比自己地位低的人,那麼他將得不到下屬的尊重。

實際上,很多成功的上司都會善待下級。這是因為,他們有著很高的情商,善於運用人際溝通的能力,因而都很受下屬愛戴。

16世紀時,神聖的羅馬皇帝帶領著一批隨從走進提香畫室。忽然,提香的一支筆脫手落地,皇帝彎腰拾起畫筆,遞到了提香手裏,並笑著說:世界上最偉大的皇帝,給最偉大的畫家拾起一支筆。

羅馬皇帝無疑是一位善於利用情商製造影響力的人。首先他使下級感到被尊重,同時讚美了他是最偉大的畫家,樹立了自己平易近人、善待臣民的形象及威望。

若想運用情感能力影響他人,就要把人的因素當做領導工作之本。如果你想圓滿完成工作任務,那麼你必須對員工進行激勵、啟發、引導和指導,必須虛心傾聽他們的建議。

領導者最主要的工作是讓手下員工產生良好的感覺。這種“良好的感覺”指的是理想感覺。為了達到最佳工作狀態,每個人都有一個理想的心理狀態。員工能否做好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是否處在理想狀態,不能產生乏味、過度焦慮或壓抑的情緒。

科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處於憤怒、焦急、與人疏遠、沮喪的狀態時,他的工作通常做不好。當你情緒不好時,你的思路就會不清晰,吸收信息也會不全麵,理解問題也不夠透徹,也不能作出適當的反應。

發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令人心煩的情緒會給大腦發出一個信號:將注意力集中到令你煩惱的事情上去,並且采取行動試圖改變它。而當你全神貫注地處理這件事時,你有效處理信息的能力就減弱了。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一個團隊中時,就會變得很危險,團隊的機能很可能會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