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怎樣端正心態以快樂工作(1 / 3)

第三章怎樣端正心態以快樂工作

1.掌握工作快樂的原則

找到新的“燈塔”

據調查,超過60%的人的職業困惑源於定位不清、目標不明,不知往何處去。每天為生計奔忙,工作成為一種重複,夢想開始淡忘,目標開始模糊。找到工作樂趣的辦法就是找到新的“燈塔”,像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小船在前方看到了指明的燈塔,瞄準目標全力前行。

從內心尋找快樂

讓自己在工作中變得快樂隻有一種辦法,就是挖掘內心的快樂源泉,快樂地工作。這種選擇來自你內心深處對工作的看法和觀念,即對待工作的態度。態度可以是你的無價財富,也可以是你成長的最大障礙,這一切在於你如何把握,如何選擇。一個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的人,比什麼都想要的人更容易快樂。

在行動中尋找快樂

如果你想要做到不平凡,首先你要停止平凡;如果你渴望成功,首先不能等待什麼“適當的時間”或“完美的機會”,你必須立刻開始行動,並且要堅持不懈地去嚐試。

在合作中尋找快樂

愉快的心情來自工作環境,團結向上的工作團隊能激發人的進取心,枯燥乏味的工作環境容易讓人氣餒。怎樣才能讓自己更受歡迎呢?

(1)不要隻顧自己,自尊心的最大滿足來源於別人對自己的尊敬,所以,幫助別人,就是幫助你自己。

(2)多拿一些好的信息與別人分享,談話是展現你人格魅力的主要通道。

(3)注意修複關係。人與人之間會因為多種原因發生衝突,有的是因為工作方案不同,有的是因為表達不當,但是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這對人際關係都是有影響的,許多事情完全可以因你的積極思考而帶來關係的重建。

在充電中尋找快樂

要想在本崗位做得更出色,就必須讓自己接受新的知識。接受新的學習不僅僅能讓你在工作中如虎添翼,而且在學習中你能感受到年輕的活力,活躍你的思維,而不同於單一工作中的枯燥乏味;學習中你還能認識新的朋友,對離開學校在職場裏摸爬滾打多年的你來說,重新回到熟悉的課堂未嚐不是一件開心事。但是,“充電”也要進行規劃,盲目學習不可取。

在平衡中尋找快樂

生活與工作需要平衡,在忙碌工作後你是否在新年裏應該回家看看日夜想念你的父母,還是和三五知己去很想去的城市或是地方旅遊,或是在假期裏做些你平時上班沒時間做的事情……總之,有了充沛的休息之後你才能更有精力去應對新的工作,接受更高層次的挑戰。

2.領悟快樂工作的內涵

一個職工,要想“工作並快樂”,必須對快樂與工作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領悟其內涵,才能有“工作並快樂”的思想基礎。現代社會上的每一個人,對工作與快樂的理解不同,追求也不一。作為一個有正常思維的人,追求一份自己熱愛又能發揮聰明才智的工作,希望獲得財富與成功,並過上舒適開心、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很正常的。但所有的追求與希望必須在實事求是的前提下,且必須在法律及相關製度約束內。一個人如果好逸惡勞,或大事做不來、小事又不做,或權欲熏心、利欲熏心,不切實際的無度追求與希望,是永遠也不可能幸福和滿足的,也永遠達不到“工作並快樂”的境界。

3.如何正確地看待工作

工作不是為興趣而生,所以它注定不是非常有趣。身為職工,必須明白工作首先是為了生存,為了自己能更好地生存。對於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溝通顯得尤為重要。領導、同事乃至客戶都可以成為個人工作中的良師益友,要善於做問題的解決者而非挑剔者,及時溝通協調,才能盡快解決問題。

另外,薪酬高低是衡量個人價值的重要的指標。但是,在抱怨單位待遇不好之前,個人不妨先分析自身工作創造的價值有多少。優秀的員工即使給他發一百萬也不算多,因為他為企業創造的價值比這個多得多;苟且度日的員工即使發給他一千也嫌太多,因為或許他創造的價值還不夠一百。隻有正確地看待工作,我們才能做到快樂工作。

4.快樂工作包括哪些方麵

勝任常樂

天下的快樂在感官愉悅、心情舒暢這一點上都是相同的,但是快樂的工作和工作的快樂是不盡相同的。快樂的工作是一種積極的工作態度,而工作的快樂則是從工作中尋找和產生出快樂的基因。快樂的工作首先要以工作的快樂為基礎。

工作的快樂分為短期快樂和長效快樂。短期快樂是一種新鮮感,隨新鮮的感覺消失而消失,是最不可靠的。長效快樂來自對所從事的工作的理解和勝任。理解是一種境界,勝任是對工作主動性的把握,是工作的底線,也是人生價值的實現。沒有勝任,就談不上快樂;沒有勝任,就會有無窮無盡的煩惱伴隨你。勝任未必愉快,但不勝任就一定不會愉快。

心態快樂

快樂是一種心態。快樂是一種幸福感,幸福的來源是多方麵的,有的來自事業的成功,有的來自欲望的滿足,有的來自理想的實現,有的來自生活的安逸舒適,有的來自情感的歸宿……而最直觀的,就是心情的舒暢。

心態不僅決定快樂,還可以決定身體的健康。

心態的常態要提倡空載。空載是心境的一種良好狀態,空載的心境可以區別於盲目和麻木。人的心態隻有在兩種情況下處於空載的狀態:一種是原始的朦朧狀態,另一種是超凡脫俗的忘我狀態。我們要追求的良好心態,是建立在一定心理素質基礎上的忘我狀態。人的社會存在決定了人的社會意識,但是社會意識並不能決定心態。事實上心態的空載是相對現象,人的心境是非常複雜的生理和生存反映,所謂調整心態其實就是化繁為簡、心理製衡的過程。

化繁為簡的要訣是減少無端的聯想和後悔心理,就事論事;心理製衡的重點是不能不對比,也不能泛對比。恰當對比是比低不比高,比不幸者而不比榮幸者。心態並不能代表高度的理智,但是心態直接決定情緒的起伏和憂喜。唯思想單純者和超脫的智者能做到寵辱不驚、臨危不懼、心平氣靜。所以,心態需要修養,修養必須有洞察事物的睿智,方能擁有平和的心態。

身體快樂

心理健康的物質基礎是身體的健康。好的心態有益身體的康健,一個健康的體魄,正是好心態必不可少的支撐。有了心理平衡,才有生理平衡,有了生理平衡,才可能有健康。

在人生擁有的資本計算式中,身體的健康狀況是第一位數,其餘係數如物質財富、精神財富、事業、家庭、情感等皆為一位數以後的零。如果第一位數為零,後麵的零就沒有任何意義了。可見身體是我們從事任何工作的本錢,也是快樂的基石之一。

成功快樂

快樂工作不可僅僅把工作視為謀生的手段,而要當作一項事業來做,當作生命的需要、精神的需要來做。這樣才會給你帶來成功的喜悅。

要獲得事業的成功,必須努力奮鬥。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過:“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兩件事——努力獲得你所需要的;然後去享用它。”所謂獲取所需,並不是簡單地實現一個小小的願望,主要是指事業上的成功。享用並非坐享其成,坐吃山空,而是消化和鞏固成果。

要成功當然首先必須用功。隻有充分相信耕耘,把收獲的希望放在耕耘上,才能獲得成功的快樂。

知足快樂

人生非常矛盾的選擇是知足和知不足。常常是知不足容易而知足難,知不足是一種欲望的反應,知足卻是一種理智的抑製。

知足者也較多地涉及到心理比較問題:如果拿自己的不足去與別人的富足相比,越比較越令人沮喪;如果拿自己的優勢去比較別人的弱勢,越比較越沒有不滿足的理由。要自尋煩惱,你就去尋找高不可攀的目標;要尋得心靈的慰藉,你不妨多比較低於自己生活水準的群體。

修養快樂

修養快樂其實就是學習快樂。良好的修養是快樂的重要源泉,而且可以使你終身受用。修養大體包括道德修養、黨性(責任感)修養、情商、智商修養等。

通過學習修養可以樹立遠大理想,可以益智,可以陶冶情操,可以“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可以寵辱不驚,從容麵對生活和工作中的波瀾起伏,守護住自己一份良好的心境。修養能使你認清個人的價值,發揮潛能;能使你參透生命的內涵,優雅而充實地生活;能使你明白工作的意義,從而更加精神抖擻地、愉快地投入工作。

5.以愉快的心情進行工作

也許人生的最大快樂就在於有目的地、朝氣蓬勃地工作,一個人的信心、活力和其他種種優良品質都依賴於它。

在牛津大學流傳著關於一個非常卓越的建築師的故事,他接受了長時期的良好教育,並且到古老的東方作過旅行。然後回家準備從事一項實際工作。他決定能找到什麼樣的工作,就從什麼樣的工作入手。因此,他從事了一個與房屋維修有關的職業,這是一個最下賤而且報酬最低廉的職業。但是,這位建築師卻有著良好的心態,沒有改行。並且,他下決心要一直做下去,因此,他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在一個非常炎熱的六月天,一個朋友發現他跨坐在屋頂上全神貫注於房屋維修工作。他用手擦了擦臉上的汗珠,大聲喊道:“對於這個走遍了全希臘的人來說,這是一個最好的職業。”他就是這樣全身心地一絲不苟地從事自己的工作,直到他一步一步轉入其他報酬更為豐厚的職業,最後達到他輝煌的頂點。

愉快的工作心情是極為難得的財富。它能促進工作的順應性,使時間在不知不覺中過去。智慧的精髓就在於愉快與勤奮的結合。所以,愉快地工作是成功之道、幸福之源。

6.如何養成快樂的習慣

快樂純粹是內在的,它不是由於客體,而是由於觀念、思想和態度而產生的。不論環境如何,個人的活動能夠發展和指導這些觀念、思想和態度。

除了聖人之外,沒有一個人能隨時感到100%的快樂。你的意見可能使事情更不樂觀,甚至在遇到悲慘的條件和極其不利的環境時,我們也很難做到快樂,其實即使不能做到完全的快樂——隻要我們不在不幸之中再加上自憐、懊悔的情緒和於事無補的想法,快樂也是比較容易把握的。

快樂或隨時保持人的思想愉悅的觀念,能夠在漫不經心的練習中巧妙地、係統地培養出來。首先,快樂不是在你身上發生的事,而是你自己所做的,取決於你自己的事。如果你等著快樂主動降臨,或者碰巧發生,或者由別人帶來,那你可能要等很長時間。除了你自己以外,誰也無法決定你的思想。這個世界上和我們的私人生活中,不斷出現的各種因素和“事實”,它們不是體現出一種悲劇、抱怨的看法,就是一種樂觀、快活的看法,這完全取決於我們的選擇。

能否快樂的關鍵問題僅僅在於我們主要注意哪一方麵,思想集中在哪一方麵。

7.如何使自己陶醉在工作中

成功的人必須有健康的身體和無限的精力,全身心投入工作中,才會得到“忘我”的快樂,這種快樂是因循苟且者永遠享受不到的。

沒有人能永遠全神貫注,事實上也沒有這種必要。隻要養成習慣,必要時便可把精神集中在工作上,你會發現生活比以往更有味道,因為你已學會專心做一件事,你會工作得更有勁,也玩得更痛快。

事業有成是人健康的因素之一。他們樂於接受壓力,因為他們精力充沛,麵對壓力和挑戰時,會全力以赴,集中精神解決問題,不久便進入忘我的境界,這種精神狀態和運動一樣有益健康。

如果你在工作上隻是盲目地做牛做馬,那就太不值得了。你必須有目標,為你的目標而努力。辛勤工作並不表示你真正投入工作了。同樣砌磚牆,有的人默默埋頭苦幹,覺得工作很無聊,但還是認命地做下去;有的人一麵砌,一麵想象這座牆砌成後的麵貌,上麵也許會爬滿玫瑰花,孩子們也許會攀在牆頭看風景等,他努力砌牆的同時,眼睛已經看到努力的成果了。

前一個砌牆人雖然賣力,其實跟牛馬差不多,在現有的工作上打轉,生活對他而言是一種苦刑。後者卻能陶醉在工作中,同時他很可能一麵工作,一麵思考改善,因此技術會不斷進步,工作不僅不讓他覺得無聊,還讓他有機會成為這一行的高手。

8.從工作中發現自己的價值

你的工作快樂嗎?

麵對越來越大的工作壓力,我們是選擇一味地歎氣抱怨或者幹脆放棄?還是處之泰然,並努力在工作中尋找快樂,享受工作的過程?

當然是後者!

擁有快樂的態度最重要

人終其一生,半生都在工作。薪水與職位不能讓一個人對於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高度的承諾。唯有在工作本身實現自我,感到快樂,才能持久。

如何培養快樂的工作態度?

找到日常生活的快樂小片段

不過,就算再樂觀的人也有情緒跌落穀底或壓力大的時候,沒有人天天都是快樂的。

要如何找到方法,讓自己的情緒有宣泄的出口?那就得培養日常生活的快樂小片段。就算早上被客戶罵到臭頭,還是可以迅速調適自己,打起精神,繼續拜訪下一個客戶。

透過簡單的小活動讓自己快樂,是非常有效的方法,特別是麵對壓力時。

選擇可以發揮自己長處的工作

工作快樂的關鍵不在於找到對的工作,而是如何發揮自己的長處,把任何一份工作轉化成對的工作。工作本身沒有所謂的好與壞,而是看你如何去做,在工作中發揮自己的長處。

工作與生活不但是平衡,也是融合

工作隻是一部分,相較於過去,新時代的工作者更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事實上,要達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不表示工作與生活完全地切割。

工作與生活應該是多元的平衡,在生活中工作,在工作中生活,兩者很難真正切割,而是結合在一起的,每個人最好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讓自己能夠沉浸在其中。

工作之外,尋求其他成就感來源

歸根究底,工作不會是生活的全部,個人自我形象的建立如果愈多元,愈容易感到快樂,同時在遇到挫折時也比較容易複原。

如果成就感來源隻有工作,很容易因為工作上的不順心而影響自己的情緒。一旦在工作上遭遇挫折,心理的衝擊也會更大。所以,每個人應該在工作之外,尋求其他的成就感來源。

快樂力量大

每個人都有自己快樂的方式和定義,就看你如何調適自己。聰明的人會做三件事:改變自己去適應環境、塑造有利的環境、選擇新環境。

9.保持快樂工作的心態

對於每一個職業人來說,我們可能無法左右與影響外部環境的變遷,我們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在晴空萬裏的日子裏享受陽光的喜悅,在陰雲密布的日子裏心中仍然充滿燦爛的陽光。

調整自己,改變態度

心態影響人的能力,能力影響人的命運。生命的質量取決於你每天的心態,如果你能保證眼下心情好,你就能保證今天一天心情好,如果你能保證每天心情好,你就會獲得很好的生命質量。

也許我們改變不了環境,但可以改變自己;改變不了事實,但可以改變態度;改變不了過去,但可以改變現在;不能控製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

活在當下,精彩每一天

我們都以為自己有無限的時間與精力。其實我們可以一步一步實現理想,不必在等待中徒耗生命。如果現在就能一步一步努力接近,我們就不會活了半生,卻出現自己最不想看到的結局。

發現美好,樂觀豁達

職業人士在職業生涯和生活中,不可能一帆風順,種種失敗、無奈都需要我們勇敢地麵對、豁達地處理。如果一味地埋怨生活,從此消沉、萎靡不振,永遠也無法達到自己的目標。

工作是一種帶薪的愉快學習過程

不少人總是抱著“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態度來工作。如果這種心態過於較真,就會使自己陷入苦惱和鬱悶之中,而享受不到工作帶給我們的快樂和幸福。比如,出色地完成了一項工作,領導沒有任何表示,自己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很失落;克服了一個難題或簽下了一個大單,領導沒有加薪或提拔,自己總是憤憤不平,認為領導對不起自己;幫同事一個大忙,同事連一個咖啡也不請喝,真沒勁。如果總是以這種“一報還一報”的心態工作和生活,不僅我們體驗不到快樂,反而最後累壞了自己的心情。任何具有獨立意誌的人都會根據他自己的愛好生活,根據他自己對工作的理解來生活,把工作當成一種愉快的學習與生活經曆,而根本不會去介意別人怎麼想。

10.培養積極工作的心態

從早晨起床開始

“一日之計在於晨”,早上起床時的情緒,往往會影響一天的心情。想提高積極性,首先必須由清晨掀開被子起床時開始做起。早上醒來,告訴自己今天要好好幹,迅速地掀開被子跳下床來,也許這是一件小事,但對你一天的生活卻有莫大的益處。想好好用功了,毫不猶豫地說出來,告訴別人也告訴自己。有許多企業,非常重視員工早上的精神,往往要求員工一到單位便大聲地念工作宗旨。

除了快速起床的方法之外,還有許多方法可以提高積極性。例如,掀開被子起床之後,自己動手去把窗戶打開,深深地吸一口早晨新鮮的空氣;打開門,感受一下旭日柔和的照耀,等等。

消極的人很容易依賴他人,時時處於一種被動的狀態;要想改善這種狀態,首先要養成獨立的個性,自己動手做,絕不假手他人。自己動手開窗戶隻是一件小事,但打開窗所見到的陽光,不僅刺激了你的雙眼,也振奮了心情,並在潛移默化中將自己的生活改變為自覺的人生。

讓音樂帶給你活力和信心

一般來說,有節奏的音樂會帶給人活力與信心,促進心髒、血管、內分泌腺的功能,使自己的身體產生有節奏且規律的活動。有位詩人曾說:“音樂能夠使人產生感情,讓心靈潔淨清爽,音樂的物理振動對身體有強烈的刺激作用。”

接受新的挑戰,給自己一種全新的感覺

從事相同的工作太久,頭腦會漸漸刻板化,產生職業倦怠。若換新工作而環境不變,原有的惰性仍會在新的工作中持續。

因此在接受新的工作挑戰時,可以稍微改變一下自己的工作環境或習慣。將桌子整理整理,書桌上放一瓶花,小小的改變便可以帶給自己全新的感受。

消極的人通常都不喜歡改變,被惰性限製而成不了大事。其實,不隻是幹新的工作,即使是千篇一律的工作,也可以經由稍稍的改變而獲得改善並提高效率,如此,就連很難的工作也會有進步,亦可使你成為一個積極的人。

從自己最擅長、最容易做的工作著手

工作中,如果獲得一次成功,下次再做起來便會覺得充滿信心。將這種原理推廣到新的一天上,也是增加積極性的有效方法。

先從自己最有信心、絕對會做得很好的工作開始著手,心裏便會產生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會成為一股很大的原動力,使自己充滿了愉快的心情,這一天也會過得非常積極。

為此,你可以在前一天預留下較為簡單的工作,待明天一早再做。這並不表示自己偷懶,而是為展開積極的明天做一番準備。

麵對一天的第一件工作時,稍微盡點心,使它成為一個好的開始。如此,一天的心情都會非常愉快,積極性也會增加。

先要將正麵的影響做一番全盤研討

假使你麵對新的工作下定決心開始做時,便必須馬上動手去做,否則你可能會失去致勝先機。而這種隨即施行的行動力,便是所謂的起跑,起跑時精神的好壞,可以成為勝敗的關鍵。因此,若你做任何事都先考慮到負麵影響,就無法刺激自己動手去做的意欲,所以,先要將正麵的影響做一番全盤研討,然後再考慮負麵,這也是產生積極性的好方法。

因此,要養成凡事皆考慮到正麵利益的習慣,如此也較易產生積極性。

不要擔心失敗

每一個人都很容易自我否定,對難得的構想在一開始便否定它的價值。尤其是消極的人更是如此,使得原本即缺乏的自信心與積極性更加縮小,任何事都不去做、不去想,隻等著別人幫忙。因此,在麵對新的工作挑戰時,先不要想自己能不能做、後果如何,而要先考慮如何動手去做,自己先做好心理準備,養成接受後果的堅強心態。

11.保持競爭的心態

競爭可以克服惰性,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競爭讓人們滿懷希望,朝氣蓬勃,這是一種健康的心理。但是,競爭也容易使人在長期的緊張生活中產生焦慮,出現心理失衡、情緒紊亂、身心疲勞等問題,尤其對失敗者,由於主觀願望與客觀滿足之間出現巨大差距,加上有的人心理素質本來就存在不穩定因素,則會引起他們消沉、精神變態,甚至出現犯罪或自殺。那麼,在充滿競爭的現代社會裏,如何才能揚長避短,保持心理健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