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防止早衰和疑病以減輕精神負擔
隨著年齡步入中年,人們生理上出現一些衰退,這本來是正常的事情。但是,有些中年人卻把這種生理上的衰退看得過重,在心理上產生很大的負擔。有人對鏡梳發,見鬢角漸白,不禁愁緒萬千,時常發出“青春已去萬事空”的感歎,有人體力漸退,易感疲勞,生機活力不如從前,於是擔心暮年將至,似乎年老無用的可怕情景很快就要來臨。這些都是心理早衰的典型反映。我們知道,人的身心是相互作用的。心理上的早衰,勢必會影響到生理過程,從而有可能加速生理上的衰退,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卻始終在心理上保持青春活力,那麼就有可能延緩生理上的衰退。因此,四、五十歲的中年人,千萬不可在心理上過早地產生衰老感。這是自我心理保健很重要的一環。
人到中年,容易受到多種疾病的侵擾,這是客觀事實,因而增強防病意識,加強體質鍛煉和健康檢查,防患於未然是很有必要的。不過,有些中年人的防病意識過於強烈。他們深恐絕症纏身,有點不舒服就大驚小怪,甚至把正常的體質衰退也視為“大禍臨頭”,這種疑病傾向極為有害。疑病傾向的確是中年人身心保健的一個大敵。所以,既要增強防病意識,又要嚴防疑病傾向,這種自我心理保健上的辯證法,是值得每一個中年人去研究的。
12.更年期心理的調控方法
更年期是指從中年邁向老年的過渡時期。由於女性的更年期適值絕經前後,因而又將女性的更年期稱為絕經期。
婦女的絕經期通常在45歲至50歲左右。在這一時期,女性的卵巢功能開始衰退,月經周期逐步延長,經血量漸漸減少,直到月經最終停止。一般而言,婦女在絕經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身心上的不適。例如,潮熱,出汗,刺痛感,陣發性頭暈,疲倦,易激動,失眠,多慮,煩躁,易怒等。這些身心不適,隻要適當地加以調理,就能逐漸減輕並消失。然而,有些婦女在絕經期間,心理負擔太重,精神壓力過大。她們缺乏更年期的心理準備和必要的知識,一旦出現不適,就覺得驚恐萬狀,甚至到處求醫問診,自充“患者角色”。這種不良的精神狀態,若不及時地進行調整,勢必會加劇更年期的困擾。
可見,絕經期的婦女要想穩妥地度過更年期,一定要對更年期的身心保健常識有必要的了解,並應努力消除恐慌心理和疑慮懼怕,積極增強自我調節、自我控製的能力。有的婦女是這樣來認識更年期的心理變化的:30多歲時自己忙於家務,難得輕鬆,40幾歲時,雖有更年期的煩惱,但此時孩子已經長大,家庭牽累減少,這是自己的幸運,過了更年期,自己可以輕鬆愉快地去做個人想幹的事了,這意味著一個人的第二個“青春期”即將來臨。有了這樣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心理狀態,更年期的心理困擾,自然可以較好地排除。當然,婦女在更年期如果出現明顯的異常反應,還是應當及時取得醫生的診斷、指導或治療幫助的。此外,家庭成員和社會有關方麵對更年期婦女的關懷、體貼和適當照顧,也有助於更年期婦女的身心調適和順利過渡。
男性的更年期,一般發生在50歲之後。其主要特征是,睾丸縮小,分泌睾丸酮的功能下降,性機能和性欲望減退,並伴有一些身心上的不適。例如,神經過於緊張,頭痛,眩暈,失眠,情緒不穩定,易疲乏,注意力不易集中,記憶力明顯減退,缺乏興趣,感到孤獨等。當然,並不是每個男子在更年期都會出現上述表征。事實上,許多男同誌是在不知不覺中度過更年期的,他們並沒有感到什麼明顯的不適,因而男性更年期的問題曆來不如女性受重視。但男性更年期的身心變化還是客觀存在的,因此也不能忽略這方麵的問題。
男子更年期的心理調控,除了要解決思想認識和情緒上的問題之外,還應注意起居有常、飲食有節、勞逸適度等問題。人是萬物之靈,人的意識可以對人的行為起到調節、控製的作用。所以,經過個體的積極調控,男性更年期的心理困擾,一定能夠得到有效排除,平穩地度過更年期的任務,也一定能夠順利完成。
13.退休前的心理準備
這個問題過去很少引起人們的關注。人們隻注意到老年人退休後的難以適應,而對與此相聯係的退休前的心理準備問題,卻缺乏必要的研究和探討,這一缺憾顯然應當盡快彌補。
從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很多老年人退休後的適應困難,來自於退休前的缺乏準備。特別是那些事業心較強的人,退休前一心想的是工作,對於退休後應該怎樣生活,他們似乎沒有時間考慮,也不願意提前考慮。而在退休之後適應最困難的老年人中,這種人又占絕大多數。從心理衛生的觀點來看,無論什麼背景的中年人,臨退休前都要有一定的心理準備,這既是人生轉折的客觀需要,也是維護心理健康的必由之路。
做好退休前的心理準備,主要應注意這樣幾方麵的問題:
(1)要對退休後的角色轉變有提前安排。臨近退休的中年人,應對自己未來角色的轉變有清醒的認識。一方麵,要從國家的大局、集體的大局出發,努力為自己的角色轉變物色合適的接替人選,另一方麵,要提前做好角色轉變的“交接班”準備,力求把自己多年來積累的人生經驗和職業技能,提前傳遞給即將接班的中年人。實踐證明,這種角色轉變前的提前安排越有序、越出色,對老年人退休後的角色適應越主動、越有利。特別是那些擔負重要的領導角色,即將離開工作崗位的人,這一點顯得尤其重要。
(2)要適當注意興趣、愛好的拓寬或更新。人在年輕時,興趣、愛好比較廣泛。成家立業後,繁重的工作與家務,常常迫使人們縮小興趣範圍,以便集中精力應付所麵臨的矛盾和問題。到臨近退休的年齡,一個人在事業上已有所成就,兒女們也已長大成人,並大多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在這種情況下,適當地拓寬興趣範圍,“重操舊業”或發展某些新的興趣、愛好,如書法、繪畫、音樂,盆栽等,不僅是有可能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因為這對於退休後的生活適應大有好處。有的老年人在退休前沒有做好興趣方麵的準備。他們的“重操舊業”或興趣、愛好的更新,是在經曆了“退休打擊”後不得已而為之的,這樣就顯得十分被動。因此,臨近退休的中年人,一定要對這個問題有所預見、有所準備,這樣才能在退休之後,愉快地轉入新的生活。
(3)要重新認識和調整夫妻生活。臨近退休的中年人,已經度過更年期的困擾,即將迎來幸福的晚年,在這人生轉折前的重要時刻,重新審視一下夫妻關係,並對夫妻生活進行必要的調整,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一般來說,經過幾十年的同床共枕,夫妻之間的感情已相當牢固。誠然,在夫妻關係的發展過程中,可能有波折,甚至有痛苦,但這道道難關險阻畢竟一個一個闖過來了。這時的中年夫婦,把鏡觀容,不免皮皺顏衰,自有一番感歎,但此時此刻夫妻之間在心靈深處的理解更加默契,情感上的依戀也更為濃烈。有的中年夫婦甚至產生這樣的願望:是該“重新戀愛”的時候了!應當說,這種願望是一種夫妻關係的新的升華,是值得稱道與提倡的。如果每一對臨退休的中年夫婦,能以不同的方式恢複年輕時的情愛吸引和依戀,或漫步於花叢,或相偎於月下,那麼,這種“青春戀情”的複蘇,一定會有助於退休時的情緒穩定以及退休後的生活適應。
14.緊張狀態的自我調節方法
學習、工作與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大大加劇了人們的緊張狀態。當人的緊張狀態達到一定的強度,超過人的生理,心理負荷的時候,往往會給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脅。
現在要討論的是,采取什麼樣的自我調節措施,可以緩解人的過度緊張狀態,以利於人的身心健康?對這個問題,國內外學者已經進行了廣泛的探討,並且在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麵,便概括地向讀者介紹幾種常見的方法:
認知調整
人的過度緊張狀態,通常是由於內在的精神壓力造成的。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強烈的競爭意識和求勝心理,過高的期待水準等等,都在無形中助長著人的精神壓力。因此,要想緩解人的過度緊張狀態,首先必須對個人的認知過程加以調整。
要學會用辯證的觀點思考問題。無論辦什麼事,確定什麼樣的奮鬥目標,都應當留有充分的餘地,做兩手打算,這樣才有利於人的心理平衡。工作中一旦遇到挫折,切不可看得太悲觀,要從挫折中看到光明,在失敗中積累經驗。對個人的認識需貴有自知之明,既不失於自卑,也不盲目自信,更不無端自傲,這對於保持心態的穩定十分重要。在競爭的問題上,最重要的是同自己競爭,而不單單是同別人爭高低、比輸贏。隻要自己盡了最大的努力,同個人的過去比,有所長進,有所提高,就應當視為成績,為之高興,為之振奮。
總之,認知調整的關鍵,是把個人的認識置於現實的土壤中,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能夠用全麵的、辯證的、發展的觀點對待自己,認識別人,這是擺脫心理壓力,緩解精神緊張的根本。
放鬆訓練
這是采用肌肉鬆弛技術逐步緩解身心緊張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最初為美國學者雅各布森首創,現在已風靡全世界。北京師範大學心理係副主任鄭日昌教授,采用放鬆訓練技術,幫助高考的學生減輕考試壓力,取得很好的效果。其他應用實踐也證明;放鬆訓練有助於增強機體的能量水準,緩解情緒緊張,消除身心疲勞,增進工作效率,因而是一種值得大力推廣的自我調節方法。
放鬆訓練的基本步驟是:遵循由下至上的原則,先從腳趾肌肉的放鬆開始,然後依次進行小腿肌肉的放鬆、背部肌肉的放鬆、肩部肌肉的放鬆、臂部肌肉的放鬆、頸部肌肉的放鬆,最後進行頭部肌肉的放鬆。整套放鬆訓練,每進行一次約需30分鍾左右。
在進行放鬆訓練時應當注意:訓練用的房間要盡可能保持安靜,所坐的椅子或沙發要大小合宜,舒服適用,整個放鬆過程中,切忌吸煙、吃零食等多餘動作,練習時間以午飯後一小時或晚間臨睡前為宜,放鬆訓練必須堅持幾周或數月,才能收到明顯的效果,其間一定不要間斷,以防功虧一簣。
娛樂休息
娛樂休息是緩解緊張狀態不可缺少的方法與措施。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看到,有些人夜以繼日地將精力集中於某項工作,弦繃得太緊,一時一刻得不到放鬆。這樣做,在短期內尚可維持,長此以往則必定會因過度緊張而精疲力竭,甚至還有可能誘發疾病。所以,一個真正會工作的人,既懂得時間的重要,又深曉休息的意義,將這二者有機地結合,恰是心理健康的“訣竅”之一。我國東晉時的道教理論家、醫學家葛洪認為,“勞而不休則蹶,精用而不已則竭。”美國當代著名的實業家福特,也說過一句類似的話:“隻知工作而不知休息的人,有如沒有刹車的汽車,極其危險。而不知工作的人,則和沒有引擎的汽車一樣,沒有絲毫用處。”願這兩句名言,能給那些終日勞作不肯休息的同誌以啟迪和告誡。
15.工人應樹立什麼角色意識
作為一個成年人,通常要擔當多種多樣的社會角色。既有家庭中的多重角色,又有不同職業團體的特定角色。其中成年人在不同職業團體的角色適應問題,無論對個人還是社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就成年人職業角色的適應來說,一方麵要考慮其中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另一方麵也不能忽視其中的角色意識和角色行為問題。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強調成年人的職業角色意識,對於其職業角色的適應有突出的價值。下麵討論一下工人應樹立什麼樣的角色意識。
工人階級是我們國家的領導階級,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主力軍。作為工人階級的一名成員,應當樹立下列角色意識:
(1)熱愛勞動,當家作主。以主人翁的精神對待本職工作,幹一行,愛一行,不怕髒,不怕累,不計名利,爭做貢獻,這是工人階級角色意識的核心內容,也是一名工人能否勝任本職工作的關鍵。
(2)勤奮學習,刻苦鑽研。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積極鑽研技術業務,切實掌握現代化工業生產的本領,向技術革新和技術改造要時間、要潛力、要效益,這是當代工人的神聖使命,也是工人階級角色意識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
(3)遵守紀律,勤儉節約。嚴格遵守勞動紀律,堅持實行勤儉節約,這既是工人階級的優良傳統,又是發展我國工業生產不可忽略的一項措施。因此,作為工人階級的一名成員,應當不斷強化這方麵的角色意識。
16.如何控製心理的“壓力閥”
如果總是抱怨現代生活的壓力太大,自己快被“逼瘋”了,請立刻停止這樣的想法,因為我們心理的“壓力閥”就操在自己手上,是我們而不是別人在控製給自己“加壓”還是“減壓”。在同樣的負擔下,誰的心理和身體更健康,取決於誰更善於控製這些“壓力閥”。我們會發現,能保持健康是一種才能。
情緒管理
對情緒的處理有三種方式:壓抑、放任和恰當地表達。前兩種是“加壓”的方式。“減壓”的方式就是恰當地表達情緒。
對問題的態度
遇到問題是繞開走、拖拉、依賴他人、猶豫不決還是勇敢麵對、立即行動?前麵的選擇在短時間內可以減輕自己的壓力感,後麵的選擇是長遠的減壓方法。
對自我的態度
我們可以選擇自信、自尊或自卑的態度。自信的態度是“我能行”,它讓我們很少擔憂、懷疑、猶豫不決,讓我們更可能成功;自尊的態度是“我知道自己的價值”,它讓我們不必擔心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不必為別人的批評感到憤怒或惶恐不安;自卑的態度是“我無能為力”、“我是受害者”、“我比不上別人”、“我毫無價值”,它讓人麵對問題時回避和擔憂、壓抑自己的情緒,抱怨和牢騷,自我孤立、內疚……顯然,自卑的態度會給自己“加壓”。
對他人的態度
合作、分享、互愛、互相尊重的態度可以讓自己獲得他人的讚許,關心、支持、幫助和愛,自我中心將導致社會適應及人際關係上的重大壓力。自我中心有不同的類型:
(1)自我重要型(“沒有我地球就不轉了”)。大包大攬,耗盡崩潰。
(2)自戀型(“誰也比不上我”)。控製、指責、攻擊他人,被他人孤立。
(3)焦慮型(“別人都盯著我的毛病”)。退縮、依賴、害怕失敗,結果是失敗、受傷害。
(4)虛榮型(“看著我”)。輕浮、淺薄、虛偽,令人厭煩。
目標和時間管理
認清自己的目標和掌握時間管理的方法,能夠產生滿足感、控製感,減少心理衝突,減少壓力。
成就動機
成就動機過高,使自己想“我必須成功”,“我必須出名”。這些想法就是給自己“加壓”。“減壓”的想法:“我盡力而為”,“我樂在追求的過程中”。
思維方式
主觀、片麵、絕對化地評價事物,要麼給自己帶來壞情緒,要麼使自己產生過分誇大的自我意識。
生活方式
休息、飲食、娛樂、運動都是有利於心理健康的方式。
17.女職工如何擺脫健康誤區
我們的身體不是一個取之不盡的能量倉庫,即使一個聰明女人,以下的諸多健康誤區也會發生在身邊。
不了解自己的家族病史
有人知道自己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死於何種疾病嗎?很多如:糖尿病、心髒病以及某些癌症都會遺傳。了解家庭成員的病史能幫助自己提前關注相關髒器的健康。實際上很多惡性疾病如果及早發現,治愈機會還是很大的。
整天工作,沒有休息
長時間從事一種工作會讓人感到無聊,而無聊恰恰讓身體感到疲憊。每天都應該盡可能地為自己找點兒樂,例如:看看笑話,翻翻休閑雜誌,給好朋友打個電話。讓自己偶然做做白日夢等一些能讓自己輕鬆的事情。
健身房裏的馬大哈
最好準備專門的健身軟底鞋或厚棉襪,因為潮濕的健身房地毯很容易隱藏和滋生細菌,如足癬和足底疣。類似的還有公共更衣室和泳池的拖鞋,雖然都已消毒,但還是穿自己的最保險。
經年不變的避孕方式
避孕方法應隨著身體狀況的改變而改變。即使比較習慣目前的避孕方法,也要在體檢時向醫生詢問是否仍適合自己現在的狀況。五年前常用的避孕藥未必仍適合現在的身體。
超負荷的衛生棉條
在量少的日子裏也許會忘記體內衛生棉條的存在。長時間不更換棉條容易導致陰道炎症以及其他婦科疾病。衛生棉條的最長負荷時間是8小時,所以睡前務必要更換新棉條。
牙線會讓牙縫變寬嗎?
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實際上,由於牙線質地很軟,所以比起牙簽來更不會傷害牙齒。一般的,一天使用一次牙線就夠了,但如果你的牙齒稀疏,就必須隨身帶著牙線。每次進食完用牙線清潔時,盡量使牙線到達牙縫深處,進入齦溝底,以清潔齦溝區,但注意不要用力過大,以免損傷牙周組織。
做愛後不及時“排空”
做愛之後最好養成排尿的習慣,這樣可以降低感染泌尿係統疾病的幾率。而且,帶著飽滿的膀胱入睡也不利於美容,第二天早晨睡醒後很可能成了個腫眼泡。
鍛煉模式一成不變
如果多年不改變鍛煉模式,很容易造成經常鍛煉的那部分肌肉勞損,而沒有運動到的肌肉一直被忽視。長此以往,很可能使身體不成比例地發展。而且,從心理上看,時常變換鍛煉方式不僅使鍛煉更加有效,而且更有新鮮感,也更容易堅持。
高跟鞋的美麗錯誤
高跟鞋問世以來一直備受女性的青睞。但鞋跟在7厘米以上的高跟鞋使人體重心自然前移,給膝關節造成了壓力。研究發現:膝部壓力過大是導致關節炎的直接原因之一。另外,如果身體重量過多集中在前腳掌上,趾骨也會因為負擔過重而變粗。科學證明,過高的高跟鞋還是跟腱和脊椎骨變形的罪魁。據統計,喜歡穿高跟鞋的英國婦女中有62%的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上述疾病。
呼吸太淺
人們平時的呼吸總是太淺。這樣血管裏含的氧氣水平就低於二氧化碳水平,人因此而感到疲憊。如果血液中氧氣不足,就會心跳加速、血壓升高。這對人的身體是很不利的,所以應該每天多做幾次深呼吸。
長期用冷水刷牙
資料表明:人的牙齒最適應35~36.5℃的溫度,如果經常用冷水刺激牙齒將導致牙齦出血、牙髓痙攣或其他牙病的發生。
牙齒的壽命平均比人的壽命短10年以上,根源便出在“涼水刷牙”的習慣上。
忽視常規婦科檢查
最新醫學報道發現:近5年,及早發現的宮頸癌死亡率降低了70%。婦科癌症初期症狀很容易被忽視,所以,定期婦科分泌物檢查很重要。醫生建議所有18歲以上的女性,特別是已有性經驗的女性,每年至少要進行一次婦科常規檢查,其中包括分泌物化驗和盆腔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