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如何減輕身心的壓力(1 / 3)

第八章如何減輕身心的壓力

1.如何認識自己的心理矛盾

成年人心理發展的主要矛盾,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麵:

建功立業時間緊迫與家庭瑣事步步纏身的矛盾

成年期是出成果、出人才的大好時期,因此,成年人普遍有一種緊迫感、壓力感,希望在這人生最寶貴的黃金時節,能夠建功立業,有所成就。然而,隨著成年人結婚、生育等家庭生活的步步推進,數不清的家庭瑣事也接踵而來,這對於建功立業需求強烈的成年人來說,不能不帶來煩惱與焦慮。例如,剛剛當上爸爸、媽媽的成年夫婦,既要洗衣、做飯,又要照料嬰兒,可謂“馬不停蹄”,忙得不可開交,等到孩子長到上學的年齡,輔導孩子學習,操心孩子的品行,自然又少不了成年人的一番心血,當成年人步入“不惑”之年,渴望大幹一場的時候,此時也恰恰是他們“上有老,下有小”,家務負擔最沉重的時候。可見,如何正確處理好建功立業時間緊迫與家庭瑣事步步纏身的矛盾,這確實是成年期心理衛生的一個重要問題。

工作負荷日益加重與職業滿意不夠均衡的矛盾

成年人年富力強,是各項工作的骨幹力量。在生產第一線,成年人發揮著主力軍的作用,在教學,科研的崗位上,成年人肩負著“挑大梁”的重任,在其他各項事業中,成年人都義不容辭地分享著工作的重擔,揮灑著辛勤的汗水。但是,日益加重的工作負荷與成年勞動者的職業滿意程度,並不是自然而然地協調匹配的。由於種種條件的限製或領導者的疏忽,使得不少的成年勞動者,不能完全人盡其才,或者不能得到相應的物質報酬和精神鼓勵,這就勢必影響到他們的職業滿意及其工作積極性。所以,恰當地解決成年人工作負荷日益加重與職業滿意不夠均衡的矛盾,也是成年期心理衛生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夫妻情感要求更新與愛情調節遭受衝擊的矛盾

在成年期,夫妻生活占有重要位置。夫妻生活不僅僅是肉體上的接觸和衣食住行的共享,更重要的是情感上的交流和愛情上的更新。誠如魯迅先生所說:“愛情必須是時時更新、生長,創造。”然而,在夫妻之間的實際情感生活中,隨著歲月的流逝,常常會發生在愛情調節上遇到困擾與衝擊的情況。例如,育兒期間妻子愛的轉移(育兒移情),夫妻雙方隱私的暴露和爭執,夫婦之間性生活的不快或障礙,“第三者”的介入等等,這些困擾與衝擊,無疑會造成夫婦之間情感上的不和或危機,嚴重時還會導致家庭悲劇。因此,妥善處理夫妻情感要求更新與愛情調節遭受衝擊的矛盾,對於維係成年人的家庭幸福與身心健康,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身體漸衰的矛盾

力不從心與角色多樣仍需奉獻的矛盾。成年人的社會地位及其多樣化的角色,要求他們對社會,對家庭作出較多的奉獻。這種責任和義務,是絕大多數成年人都能夠理解的,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責任感、義務感會更加強烈。但是,隨著中年時期的到來和生理機能的漸漸衰退,特別是到了50歲以後,中年人便會逐漸產生一種力不從心的感覺。他們想更多地擔當奉獻的責任,可那漸衰的機體甚至是抱病的身軀,卻給他們帶來種種障礙。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年後期是各種主要疾病的多發期、潛伏期,所以在這一時期最容易誘發心身疾病或埋下隱患。可見,適當解決身體漸衰力不從心與角色多樣仍需奉獻的矛盾,直接關係到中年期特別是中年後期的身心保健,因而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總之,通過以上對於成年人身心特征及其心理發展的主要矛盾的分析,可以使我們認識到,成年期既值得驕傲,又令人擔憂。成熟與收獲,自然值得讚美,但困擾與壓力,也萬萬不可掉以輕心。

成年期(包括中年期)存在著大量的心身健康問題,需要人們去關心、去探討、去解決。所以,在心理衛生的實踐中,那種“重兩頭”(重視兒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的心理衛生)、“輕中間”(忽略成年人的心理衛生)的做法,是不足取的。作為“社會中間”的成年人的心理衛生問題,理應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2.多做有益於減壓的健康活動

倒走

如果你經常腰痛,可以在地上倒著走,膝蓋要彎曲,同時要甩開雙臂均勻地呼吸,每天早上堅持半小時,一兩個月後即可以見效。

多活動

有人坐久了站起來,眼睛會突然發花,直冒金星,如果坐時抖抖腳就可緩解。

按摩耳朵

每天清晨起來後及晚上臨睡前,用右手過頭頂輕輕牽拉左耳27下,再以左手過頭頂牽拉右耳27下,如此反複兩次,持之以恒,可以使頭發不白。

每晚堅持用熱毛巾搓耳朵上下輕輕搓摩雙耳各40次,毛巾涼了再放入熱水浸泡後再搓,這樣既能防止感冒,又能治療感冒。

漱口能按摩大腦

連續漱口5~10分鍾,可引起中樞神經係統的興奮,漱口結束後瞬間分泌出大量唾液會加劇這種興奮刺激,這些複雜的變化就是一種特殊的大腦按摩,對大腦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

把握生活細節來健身

不想參加體育鍛煉的我們,如何取得參加體育活動的效果呢?其實我們身邊就有“健身房”。

早上起床前,在床上做貓兒拱起脊的動作。起床後,用力伸展四肢,兩手十指張開用力伸展,使四肢關節活動舒展,這是一節延伸運動。

刷牙洗臉時,做腳趾抓地活動,吸氣時全身放鬆,直到刷牙完畢。毛巾盡量掛得高些,這樣讓我們踮起腳尖去拿、掛,有利於伸展身體。

不管在辦公室還是在家裏,別忘記以下原則:能坐著的不要躺著;能站著的不要坐著;能活動的不要站著。

3.增進體育鍛煉以減輕身心壓力

有些人認為參加了某種體力勞動,就無需參加體育鍛煉了,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現代運動生理學認為,體力勞動並不等於體育鍛煉。它們主要有以下幾方麵的區別:

經常性從事體力勞動,長期采取幾種固定的姿勢,這樣受到鍛煉的僅僅是與此姿勢有關的小範圍的肌肉,而體育鍛煉恰恰可以彌補這種缺陷。

長期從事某種體力勞動,身體對勞動量就已適應,心髒功能並不會因為這種勞動而得到鍛煉,而體育鍛煉可使心髒功能得到全麵的鍛煉。

體力勞動往往隻是力量的鍛煉,而體育鍛煉,則不但是力量,還有速度、韌性、耐力等方麵的鍛煉,鍛煉麵更為廣泛。

體力勞動機械、呆板,而體育鍛煉還具有調節大腦功能、健全神經機能和陶冶心理的作用。

體育鍛煉不僅可增強體質,還具有防治疾病的作用。即使是有病的人,選擇適當的體育項目,可以使疾病早日康複。這一點是體力勞動所不及的。

適當的低運動量的體育鍛煉,能消除體力勞動的疲勞。

所以,體育鍛煉能比較全麵地作用於身體的各個部分,克服體力勞動給身體帶來的局限性。

4.使用健身器材緩解身心壓力

在很多小區和公園都安有公共健身器,這些健身器受到人們的喜愛。但在鍛煉的時候,人們往往隨著自己的興趣選擇健身器。

現在的健身器械中練腿的主要有攀登架、高低杠、太空漫步機、跑步機、坐蹬架、健騎機、雪橇板等。人們喜歡挑選一種器械長期練下去,若把它們搭配起來使用,健身效果更好。

(1)先使用漫步機、攀登架、高低杠等。在運動時,熱身很重要,若一上來就做高負荷運動,容易傷肌肉。因此應先用漫步機、攀登架、高低杠等器械熱身。

(2)用跑步機、健騎機、坐蹬架、雪橇板健腿。跑步機是有氧健身器械,但中老年人不宜使用跑步機,可選用雪橇板、漫步機、健騎機、坐蹬架等。

(3)用扭腰器、秋千做整理運動。運動完後,腿部練習使血液積聚在下半身,肌肉容易疲勞。運動後,用扭腰器轉腰部,用秋千活動腿部。如果沒有漫步機,可以做原地踏步、散步、做操等運動來熱身,再到攀登架、高低杠處壓腿。不要一開始就壓腿或者用跑步機、健騎機等器械,避免拉傷肌肉。

5.用靜坐緩解身體壓力

有一種利用心靈的活動來影響身體健康的方法叫靜坐。靜坐的目的是使人集中注意力,不被外在的環境所控製。

靜坐起源於我們的鄰國印度,在遙遠的歐美國家非常流行。

靜坐的作用

關於靜坐的研究很多。不同的靜坐方式所起到的效果不同。靜坐者的動機和經驗,也影響效果。一般靜坐的作用分為生理上和心理上兩部分。

生理作用。早期的瑜珈行者和禪師們發現靜坐會使呼吸次數減少為每分鍾4~6次,心跳次數減慢為每分鍾約24次,有效緩解肌肉緊張的程度。

有4個月以上靜坐經驗的人,比隻學習一星期放鬆技巧的人,有明顯的心跳減慢現象。當他們在受到刺激時,比沒有靜坐經驗的人,更容易恢複正常心跳。

靜坐還減低氧氣的消耗量,增加皮膚的抵抗力,減少皮膚的帶電量,減少血液中乳酸鹽的成分,減少二氧化碳的產生,促進手、足的血液流通。

心理效應。靜坐能夠減低焦慮,增加情緒控製能力,改進睡眠狀況。在麵對壓力時,靜坐能夠減少頭痛、害怕和恐懼的程度。靜坐者能夠更有效地管理壓力,帶來很多正麵情緒。

怎樣靜坐

我們可以花昂貴的學費學習靜坐,也可以自學。自學時首先找個安靜的地方。對靜坐熟練以後,任何地方都能靜坐。

我們可以在房間裏放一個東西,看著它約5秒鍾,其他東西都當作“背景”,而我們所注意的東西是“主題”。

集中注意力的靜坐就是集中注意力在主題上,忽略背景。流暢注意力的方式,就是讓主題和背景融為一體。

對初學者來講,除了找安靜的地方之外,還要找適合的椅子。為了防止睡著,找一張直背的椅子,把腰挺直。

坐上椅子上,雙腳略向前伸,超過膝蓋,雙手放在扶手上,全身的肌肉盡量放鬆。閉上雙眼,吸氣的時候在心中默念“1”,吐氣時默念“2”,要自然地吸氣、吐氣,堅持20分鍾。如果感到不舒服或者頭昏眼花,或者有幻覺的幹擾,停止靜坐就可以了。

靜坐的注意事項

每天靜坐兩次,每次20分鍾,一般在起床後、晚餐前做。

靜坐能夠降低新陳代謝,要避免飲用含咖啡因的食物。抽煙和刺激性藥物也要避免。

頭不要垂下來,應靠在背上。垂頭會使得頭部和肩膀的肌肉繃緊,無法達到肌肉鬆弛的目的。

在靜坐過程中,停一、兩次看表不會影響靜坐效果。如果靜坐次數多了,會產生20分鍾的生物時鍾。

不要用鬧鍾。鬧鍾聲音的刺激太大,最好也把電話關機,不要被電話聲驚嚇到。

你會想到許多雜事無法專心注意呼吸,不要怪自己,這是很正常的,隻要恢複到吸氣時默念“1”,呼氣時默念“2”就行了。

人們往往急著結束20分鍾的靜坐或者思考其他問題。也許我們有許多事情很棘手,那麼就等靜坐完後再去做吧!在靜坐時,要盡量放鬆,最好忘記它們!

切忌在飯後靜坐,吃完東西後,有大量血液流往胃部。靜坐血液的循環差,難以達到放鬆的目的。

靜坐後,應使身體逐漸恢複正常的狀況。慢慢地睜開眼睛,看房間中的某個東西,再慢慢地看其他地方。做幾個呼吸,伸伸腰,站起來。靜坐後不要立即站起來,在血壓和心跳都很慢的情況下,突然站起來容易產生昏眩的現象。

6.預防神經衰弱減輕身體壓力

起先認為神經衰弱就是神經的能量的減低,但沒有能進一步說明。後來的研究者認為這種能量的減低一方麵與素質因素有關,另方麵也與勞累過度或長期的情緒緊張有關。

我國精神病學界一般認為,神經衰弱的病因與素質及環境因素有關,後者包括工作學習過分緊張、生活缺乏規律以及長期的情緒矛盾等。

神經衰弱的症狀表現繁多,幾乎涉及所有的器官係統。歸納起來,主要表現有精神疲勞、神經過敏、失眠、疑病、焦慮和憂鬱。

盡可能照顧好病人的生活。注意保持清潔衛生,督促病人保持與周圍環境的必要接觸,鼓勵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和文娛活動,盡可能多與患者交談。

忌食辛辣發物、肥甘厚味及煙酒等。

預防神經衰弱的食療方有:

豬腦山藥湯:山藥、丹參各15克,豬腦髓1具。共入砂鍋內加水燉煮,調味服食。隔日1次,常食之。

核桃補腦蜜餞:核桃1500克,去殼炒熟,用適量多瓶裝備用,每日適量食之。

7.正確處理競爭心理

競爭可以克服惰性,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競爭讓人們滿懷希望,朝氣蓬勃。這是一種健康的心理。但是,競爭也容易使人在長期的緊張生活中產生焦慮,出現心理失衡、情緒紊亂、身心疲勞等問題,尤其對失敗者,由於主觀願望與客觀滿足之間出現巨大差距,加上有的人心理素質本來就存在不穩定因素,則會引起他們消沉、精神變態,甚至出現犯罪或自殺。那麼,在充滿競爭的現代社會裏,如何才能揚長避短,保持心理健康呢?

首先,應該對競爭有一個正確認識。我們知道,有競爭,就會有成功者和失敗者。但是,關鍵是正確對待失敗,要有不甘落後的進取精神。

其次,對自己要有一個客觀的恰如其分的評估,努力縮小“理想我”和“現實我”的差距。在製訂目標時,既不好高騖遠,又不妄自菲薄,要把長遠目標與近期目標有機地統一起來,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做起,這樣才有助於“理想我”的最終實現。

再者,在競爭中要能審時度勢,揚長避短。一個人的需求、興趣和才能是多方麵的,如果在實戰中注意挖掘,那麼,很可能會造成“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麵。這樣不僅能增加成功的機會,減少挫折,而且會打下進一步發展和取勝的好基礎。

當然,成功了固然可喜,失敗了也問心無愧,如果從中悟出了—番道理,或者在競爭中學到了知識,增長了才幹,那麼這種失敗或許更有價值,誰能說它不是明天成功的起始呢?

8.成年期怎樣進行心理保健

成年期心理衛生的課題主要包括:

個體身心的自我保健

這方麵的具體任務包括:早衰心理的積極防範,過高負荷的主動調整,飲食狀況的妥善調理,休閑時間的合理利用,緊張情緒的適當鬆弛,等等。

角色的轉換及其角色適應

這方麵的具體任務包括:成熟者角色的扮演及其職業適應,配偶角色的扮演及其新婚生活的適應,父母角色的扮演及其中年家庭生活的適應,“社會主角”的扮演及其社會生活的適應,退休前的角色扮演及其相應的心理適應等。

家庭氣氛的不斷調整

這方麵的具體任務包括:夫妻矛盾的調和與愛情關係的更新;婆媳障礙的清除與婆媳關係的改善,姑嫂衝突的化解與親朋關係的疏導,親子距離的調節與親子關係的把握等。

更年期的穩妥過渡

這方麵的具體任務包括:更年期生理變化的正確認識,更年期疑病狀態的預防或克服,更年期的夫妻關係及其相互調適,更年期的情緒困擾及其有效排解等。

9.形成良好的生活節奏以減輕壓力

成年人工作緊張,家務繁重,難得有輕鬆和消遣的機會。就像有的成年人所概括的:匆忙的工作日,“戰鬥”的星期天。然而,越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越應當注意生活節奏的調控問題。否則的話,弦繃得過緊而容易斷開,人過於緊張、勞累而身心易損。

形成良好的生活節奏,首先要求成年人在工作之餘,要適當地進行運動、鍛煉。達·芬奇曾說:“運動是一切生命的源泉。”運動或鍛煉,不但可以強壯身體,而且可以健心益智。從生理上來說,有規律的運動,如跑步或打球,能夠提高中樞神經係統的反應能力,增強肌肉活力,改善心肺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延緩機體衰老;從心理上來說,則可保持或提高感知與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緩衝心理負荷,增進心理健康。業餘運動、鍛煉,不僅為腦力勞動者所必需,而且對於體力勞動者也有好處。因為職業體力勞動,往往偏重於機體某一部位或某幾個部位的活動,這種體力勞動雖有較大的活動量,但不能滿足機體各部分的協調運動和整體鍛煉。所以,體力勞動者在工作之餘,進行一些全身性的運動項目,如健身操等,對於調節心身功能,增強心身素質,有益無弊。

形成良好的生活節奏,還要求成年人在星期天、節假日,要擠出時間去消遣娛樂。關於消遣娛樂,有的成年人認為,這是孩子們的事,或者老年人的事,似乎百忙中的成年人去遊樂玩耍,多少有點兒“不合時宜”。其實,這種看法是片麵的。利用星期天、節假日,成年夫婦帶上孩子,或去爬山,或去戲水,或去賞花,或去覽勝,這些賞心悅目的娛樂活動,既有鬆弛身心,陶冶情操之功效,又有寓教於樂、密切家庭關係之妙用,何樂而不為呢?對於成年知識分子來說,適當地進行消遣娛樂,也是防止創造力衰退、捕捉靈感的有效手段。據很多科學家回憶,他們的創造靈感,有時並不是在苦苦思索中獲得的,而是在長期思索後的暫時鬆弛狀態,即在消遣娛樂中獲得的。例如,法國著名數學家彭加勒曾回憶道:“一天,在山岩上散步的時候,我突然想到,而且想得又是那樣簡潔、突然和直截了當,不定三元二次型的算術變換和非歐幾何的變換方法完全一樣。”這說明,成年知識分子要想取得創造性的成果,一定不能忽略消遣娛樂這一環節。而對從事體力勞動的成年人來說,閑暇之時多參加一些耗用腦力的活動(如讀書,學科學,學文化),這也是一種調劑身心的積極手段。

10.增加積極情緒體驗以減輕壓力

成年人處事繁雜,苦惱頗多,很容易陷入不安和抑鬱的狀態之中。薩克斯認為,成年期特別是成年中期,是抑鬱與不安的危機時期,而且帶有全球性的色彩。這種說法雖有些過分,但也道出了成年期情緒保健的重要性。

成年人情緒的自我保健,最重要的是要不斷地增加情緒體驗的積極方麵,也就是說,要學會運用積極的情緒體驗,來戰勝或驅除那些不愉快的情緒騷擾。例如,當我們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或無端諷刺的時候,可以盡力克製自己的不悅,並閱讀一些名人傳記。從那些名人的不平凡遭遇中,我們可以領悟到經驗,挖掘出智慧,激發起熱情。就像我國的現代政論家鄒韜奮,在《不相幹的帽子》一文中詼諧地講的:“我認為挫折磨難是鍛煉意誌增加能力的好機會,講到這一點,我還要對千方百計誣陷我者表示無限的謝意!”試想,有了這樣的一種胸襟和氣度,還愁那些不愉快的情緒騷擾繼續折磨人嗎?再如,當夫妻之間因為某件小事紅了臉、不愉快的時候,可以聽一聽《梁山伯與祝英台》等愛情名曲,或者吟誦幾首千古流傳的愛情佳句,這種情緒上的自我調整,也有助於煩惱的消除和積極情緒的產生。

增加積極的情緒體驗,除了可以用上述方法進行情緒調整之外,最根本的還是要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這是情緒調控的精神支柱。運用唯物辯證的觀點觀察事物,分析問題,你可以發現:矛盾普遍存在,挫折不可避免,情緒困擾的產生也是十分正常的。問題在於,應該如何來認識矛盾?如何來對待挫折?如何來擺脫困擾?借助於辯證唯物主義這一銳利的思想武器,我們就會找到化解矛盾的鑰匙,對待挫折的方法,擺脫困擾的途徑。這樣,我們在情緒上的認知調控,也就從根本上有了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