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如何減輕社會的壓力(3 / 3)

建立誠信的績效文化

保證企業內部公平競爭需要文化基礎,主要包括誠信以及對組織統一目標的認同和價值觀的遵守。沒有強有力的優良文化的支持,開展內部競爭很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後果。

向同行學習,刺激競爭

當內部員工缺乏競爭意識時,除了從製度上約束和獎勵外,還要開展向同行學習的活動,讓員工知道競爭的好處。同時樹立他們的憂患意識,明白不進則退的道理。

適當調劑,幫助職工減輕壓力

競爭可能會導致員工壓力加大,作為領導者要善於幫助員工減輕壓力,消除思想障礙。給予在競爭中的員工更多的人文關懷。

競爭是企業持久發展的動力,在企業內部適當利用壓力刺激競爭是企業永遠處於競爭前沿的保證。任何競爭都會給員工帶來壓力,作為領導者要善於利用壓力的積極因素,減少壓力的消極因素,從而保證競爭呈良性發展。

8.化壓力為成功動力的方法

為了盡可能地提高生產效率,領導者必須明白如何在正確的時間提升壓力水平,何時把壓力控製到最低限度,並遏製消極壓力反應。充滿壓力的環境使每個人經受了鍛煉,壓力使一些員工發揮出更大的潛能,而那些沒有適時做好準備的人常常在壓力麵前退縮不前,表現得非常糟糕。

舉個例子,一位銷售員把一個緊急訂單弄丟了,他非常尷尬並承認了錯誤。當領導問他為什麼不給顧客打電話,補一份訂單時,他回答說:“我怕顧客聽了會發瘋的。”

丟了訂單,銷售員被壓力壓垮了,短期內他的邏輯思考能力受到影響,無法看清行動的最終結果。

那些產生非理性反應的人,不管是在什麼職位上,不是長期以來受到急性壓力的困擾,就是從來沒有接受過這方麵的訓練。在高壓情況下,他們莫名其妙地沒有尋求任何幫助,也沒有接受更多培訓,甚至沒能努力工作,戰勝壓力。

然而,這類反應是可以改變的。例如,專業銷售人員把經常遭人拒絕當作正常現象,並讓這種壓力為自己增添力量,去尋找新的客戶。他們沒有在壓力麵前畏縮不前,而是把它當成了自己的優勢。這些人每時每刻都要麵對壓力,所以使壓力反應轉化為積極的情緒是大有好處的。你可以幫助員工增強對壓力的承受力,不斷把他們置於壓力環境中,訓練他們,鼓勵他們,讓他們看到積極壓力的益處,讓他們學會把恐懼變成積極的壓力。

此外,采用精神超越法可以化壓力為動力。

9.從危機中化解壓力的方法

日本著名的桑得利酒廠,在威士忌酒非常賺錢的時候,另外又推出了啤酒。該公司的佐治董事長,在公司運營得非常順利時,時刻牢記危機意識,為防患於危機而不斷推出新產品。就在桑得利酒廠推出啤酒之前,日本的釀酒業界被稱為是“三K時代”,表示當時的釀酒業由三家“K”字開頭的公司獨占市場,這“三K”在當時是風光無限,就連這些公司的員工,也是精神飽滿,信心百倍。

佐治董事長看到當時的情況,敏銳地從別的公司身上感到了危機意識。當時剛任董事長不久的佐治先生,表現出非凡的魄力,他決心讓習慣安逸的員工打起精神,不能安於現狀,於是決心發明新口味啤酒並推向市場,結果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任何企業都可能遭遇到危機,這是不可避免的規律,但是如何管理好危機呢?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策略和技巧,危機管理得好,“危機”就變成“機會”。以下是積極管理危機壓力的方法和策略。

尋求更多資源和信息

所謂危機的表現主要是:人員和資源受到威脅;局麵失控;對人員、資源和組織造成可見或不可見的影響。

從管理視角看,出現對人和物的威脅、失控和潛在危害等情況時,危機即可定義。由於危機的產生非常突然,必須馬上做出決策;而信息不可靠或不完備,應對危機所需的人力、物力的準備不充分,都有可能貽誤危機的最佳處理時機,產生危機壓力。

因此,降低危機壓力,就是要讓我們努力去尋求更多的時間,收集更可靠的信息,保護並有效配置現有資源。這些都是有效處理危機時所要采取的策略。在解決危機的這幾方麵時管理者要思考三個關鍵性的問題:如何爭取更多時間?如何獲取更多信息?如何降低資源損失或消耗?

對以上三個問題的思考有助於管理者集中精力,減少壓力,從而有效解決問題。有利於在解決危機的過程中樹立管理者的正麵形象,從而形成上下一心的凝集力,共渡難關。

從危機中尋找商機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每一次危機既包含了導致失敗的根源,同時又蘊藏成功的種子。危機管理做得好,往往可以使危機變為商機,通過負責、有效的危機管理,公眾將會對企業有更深的了解,更大的認同,優秀的企業及企業家形象也因此脫穎而出。因此,在危機麵前,發現、培育,進而收獲潛在的成功機會,這就是危機管理的精髓;而錯誤地估計形勢,並令事態進一步惡化,則是不良危機管理的典型特征。越是在危機時刻,越能昭示出一個優秀企業的整體素質和綜合實力。

利用危機所產生的壓力激發員工士氣

不論是企業還是職工個人,遭遇困境的時刻,也正是發揮最大潛能的時刻。因此,即使遭遇到了最艱難的處境,也不要沮喪,而應拿出超乎平常的鬥誌,衝破難關。在這個時候,員工的士氣會空前高漲,因此解決危機的過程也是和員工患難與共的過程,如果處理得好,在危機過去後,公司的整體生命力和創造力將會得到空前的提升。

培養員工危機意識

公司營運興盛,員工就容易忘乎所以,因此要經常給員工敲敲警鍾,樹立危機意識,要居安思危,隻有這樣企業才會有更大的發展,才會不斷創新。

10.預期性的壓力指的什麼

預期性的壓力一般是指對未來過分憂慮而引起的,比如對還沒有發生的事過分擔憂或過於著急。消除這種預期壓力的最好辦法就是製訂一個完善的未來計劃,有了這個計劃,隻要遇事靈活應變、因勢利導地去執行,就可以消除憂慮。即使意料中的事發生了,也有辦法去從容應付。比如,擔心自己年紀大了身體不好,將來可能需要一大筆醫療費,那就從現在起開始買保險吧,買了保險,這種擔憂就徹底消除了。

11.怎樣應對現實的壓力

這是一種你必須麵對並立即做出決定的直接壓力。對待這種即時的威脅或挑戰,我們該怎麼辦呢?最好的辦法就是盡量放鬆自己,給自己鼓勁,告訴自己能應付得了,要讓自己冷靜,冷靜,再冷靜,還要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

12.如何緩解慢性壓力

這類壓力是長期積累而成的。比如失去親人、重病纏身等。麵對這種慢性壓力,首先要在心理上認識它,並以堅忍不拔的毅力,一點一點地去處理。當然,這需要個人的耐力和一個攻克的計劃,有時候也需要他人的幫助及支持。

13.怎樣麵對過去的壓力

這類壓力通常都是過去已經發生過的,你無法也不願將這些傷痕抹去。這實在是一種自討苦吃的做法,過去的就讓它過去,曆史是誰也無法改寫的,如果你老是耿耿於懷,勢必使你舊的壓力沒去新的壓力又來了,長此下去,必然產生枯竭感。所以,要忘記過去的不愉快,放眼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