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增強機體免疫力(1)(2 / 3)

抗體極為重要的作用是溶解細菌、殺傷細菌、中和細菌產生的毒素、中和病毒。例如,霍亂病患者痊愈後或接種過霍亂疫苗的人,胃腸道對霍亂弧菌的抵抗力特別強,這是因為腸液中含有大量的針對霍亂弧菌的分泌型1gA抗體。隻要這些抗體與霍亂弧菌一接觸,霍亂弧菌便無法逞凶了。

再如注射白喉預防針或白喉患者病愈後,血液中含有大量的抗白喉毒素的抗體,它可以中和白喉毒素的毒性,消除白喉毒素對心肌、神經細胞的毒害。

因此,必須千方百計地提高和發揮抗體有利的一麵,以便在抗擊外敵入侵的戰鬥中輕鬆獲勝。

骨髓,負責製造“士兵”的工廠

單核吞噬細胞、中性粒細胞等免疫細胞,就像是免疫係統裏的士兵,而骨髓就是負責製造這些士兵的工廠。這裏每秒鍾都有大量的細胞死亡,並有相同數量的細胞生成。

骨髓是主要的造血器官,是各類血細胞的發源地。胚胎期血細胞生成場所最早在卵黃囊,後移至胚肝和胚脾,最後由骨髓替代。成年期造血功能主要發生在胸骨、脊椎、髂骨和肋骨等扁骨的紅髓。

血細胞的祖先是多能幹細胞,多能幹細胞可增殖並分化為淋巴係幹細胞和髓係幹細胞,再進一步增殖分化為單能幹細胞或前體細胞進入血流。禽類的前體B細胞進入法氏囊成熟,哺乳類包括人類的前體B細胞仍繼續留在骨髓內直至成熟。

胸腺,各“兵種”的培訓基地

胸腺位於胸骨後麵,緊靠心髒,呈灰赤色,扁平,橢圓形,分左、右兩葉。青春期前發育良好,青春期後逐漸退化,為脂肪組織所代替。

就像為贏得戰爭而訓練海軍、陸軍和空軍一樣,胸腺是訓練各軍兵種的基地。胸腺指派T細胞負責對敵作戰。此外,胸腺還分泌具有免疫調節功能的激素,如胸腺素和促胸腺生成素等,它們是具有激素樣作用的活性物質。

骨髓中的T淋巴係前體細胞經血液循環進入胸腺後,在胸腺激素影響下,最終分化為成熟的T細胞,隨後釋放入血液循環中,再經血液循環遷移到周圍淋巴器官,參與機體的免疫反應。如給切去胸腺的動物注射胸腺素,則可恢複其部分功能。促胸腺生成素可促使包括胸腺本身在內的淋巴細胞分化為可參與免疫反應的細胞。

成熟T細胞定居在固定的部位後,成為機體的常駐警衛部隊。若遇到病原體等抗原物質入侵,就能發生特異性免疫應答反應,產生免疫物質與之對抗。身體某個部位發生創傷炎症時,該部位附近的淋巴結便會腫大,顯示出這些部位增加了“警衛部隊”並正在和病原體作戰。

除了血液中有來自母體的免疫因子以外,出生時在很大程度上對疾病沒有防禦能力,而這些免疫因子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將消失。倘若出生時沒有胸腺,最微不足道的感染也會危及生命,最終將成為一個發育不良和多病的嬰兒,或許幾個月內就會夭折。

相反,有了胸腺,不久就能依靠自己來抗禦感染。胸腺能促使不成熟的淋巴細胞迅速成熟,然後把它們送到脾髒、淋巴係統以及其他器官,最後使之完全成熟。

為了刺激這些器官,促使它們活動,胸腺還供給它們激素。幾天內,使免疫功能逐漸完善。從那時起,胸腺就一直指揮著這個免疫係統。

長大成人後,胸腺就不再像以前那樣重要了。很早以前由胸腺分送到其他器官去的淋巴細胞已經在那裏牢固紮根,並全麵開工生產了。

扁桃體,咽喉的守衛者

扁桃體狀如扁桃,呈半月形位於咽喉的兩側,是咽喉的忠實守衛者,對經由口鼻進入人體的入侵者保持著高度的警惕性,在保護上呼吸道方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扁桃體在幼年時充分發揮其作用。到3歲時,它們變成不太重要的抵抗細菌入侵的器官。隨著年齡的增長它們逐漸縮小,最後變成杏仁大小。

扁桃體的表麵有許多皺褶,病菌易於藏身,使扁桃體極有可能被感染。扁桃體發炎時,扁桃體腫脹,咽喉紅腫並疼痛,嚴重時會妨礙正常的進餐和呼吸。

兒童患扁桃體炎的危險性是成年人的20倍。以前,受感染發炎的扁桃體通常是被摘除。但是現在,如果藥物治療能去除感染的話,扁桃體很少被摘除。

如果在一年內患6次膿毒性咽喉炎,或者連續兩年,每年患4次膿毒性咽喉炎,則需考慮扁桃體摘除手術。扁桃腺摘除隻對細菌性感染引起的咽喉炎有效,對病毒性咽喉炎是無效的,因此手術前一定要確診是否是細菌性咽喉炎。

盡管扁桃體能幫助保持健康,但摘除它並不會變成一個病人。也沒有人能證明摘除扁桃體會影響免疫係統,因為扁桃體的作用是困住抗原和細菌,從而給身體一個產生抗體的機會。但沒有人曾經證明摘除扁桃體會損傷這種功能。

脾髒,免疫過濾器

脾髒是血液的倉庫,同時兼做回收站。它承擔著過濾血液的職能,清除死亡的血細胞,並吞噬病毒和細菌。它還能激活B細胞,使其產生大量的抗體。

脾位於人體左側的肋骨腔的下端,呈紫色,是個鬆軟的條形器官。脾的脾氣相當好,辛勤工作而無怨言。正常情況下,它忙於清除每隔3個月就會衰老的紅血細胞,並回收可以再次利用的物質,將提取出來的鐵再轉運到骨髓,鐵在那裏又被裝配到攜帶氧氣的血紅蛋白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