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增強機體免疫力(1)(1 / 3)

人體的防禦設施

人體的免疫係統

如果人體沒有抵禦病原菌入侵的能力,就無法生存。這得依靠我們自身的免疫係統,它既能抵禦外來入侵者,又可消滅“內奸”。

免疫係統主宰機體免疫功能,是構成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主體。它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和免疫分子,三者各司其職,各盡所能。

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髒、淋巴結、扁桃體、小腸集合淋巴結、闌尾等,免疫細胞包括淋巴細胞、單核吞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等,免疫分子有補體、免疫球蛋白、細胞因子等。

免疫係統具有防禦功能、自我穩定功能和監視功能。如果這三大功能發揮正常,那麼人體就會安然無恙。但是,免疫係統有時也會貿然行動,出現“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局麵,甚至發生“大水衝倒龍王廟,一家人不認一家人”的自相殘殺等悲慘情景。

人體還有一種心理免疫,其實質就是腦啡肽。人類隻要具有旺盛飽滿的精神狀態,腦啡肽的產量就高。它能促進調動免疫係統的積極性。所以,人類的精神狀態十分重要。這就是為什麼說心理健康是能夠戰勝疾病的根本,也是預防疾病、健康長壽的基石。

人體的免疫器官

免疫器官按照功能不同,又可分為中樞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樞免疫器官是指免疫細胞發生分化成熟的場所,是免疫係統的“司令部”。例如,骨髓是B細胞成熟的場所;胸腺則是T細胞成熟的場所。如果由於某種因素破壞了中樞免疫器官,例如艾滋病病毒即可破壞免疫係統,其後果是不容樂觀的。

外周免疫器官是指T細胞和B細胞等定居和增殖的場所,是免疫係統的大本營,自始至終是戰鬥最激烈的前沿陣地。脾髒是外周免疫器官中最大的一個,它既是哨卡,又是調兵遣將的場所,同時還是製造各式“武器”的“兵工廠”。

外周免疫器官除了全身淋巴結、脾髒外,還有扁桃體、闌尾、腸淋巴結以及在呼吸和消化道黏膜下層的許多分散的淋巴結和彌散淋巴組織。尤其是淋巴係統,它就像網一樣密布全身,入侵者要想越過去,簡直比登天還難。

人體的免疫細胞

免疫細胞是指所有參與免疫反應的細胞,包括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單核—巨噬細胞以及粒細胞等。這些細胞雖小,但能量巨大,它們都是保家衛國的勇士。

免疫細胞就像解放戰爭時期的各種革命武裝力量,既有野戰軍,也有地方部隊;既有邊防哨兵,又有通信兵。在這些浩浩蕩蕩的免疫大軍中,T細胞和B細胞是兩支主力大軍。

T細胞統領細胞免疫,B細胞統管體液免疫。它們不但各自發揮威力,而且互相配合、英勇善戰,在保家衛國的戰爭中立下了不朽功勳。

單核—巨噬細胞有的鎮守在人體組織內,有的巡邏於血液中,是一支多功能的“別動隊”。它既是“邊防哨兵”又屬於“通信兵”。它們一旦遇到了敵人,如各種病原微生物或者腫瘤細胞,就會迎頭痛擊,盡到“邊防哨兵”應盡的職責,而且把異物抗原信息等敵情轉告T細胞及B細胞,使這兩支主力大軍很快行動起來,以發揮其殲滅來敵的作用。

粒細胞是一支出色的“遊擊隊”,它依仗著兵多勢眾、行動方便的特點,到處捕捉、吞噬和消化細菌等異物。一旦人體有細菌感染,人們就可能見到化膿的膿液,這是粒細胞抗擊病菌後兩敗俱傷的屍體,粒細胞具有視死如歸的氣概。

抗體的“五虎上將”各顯神通

抗體是由B淋巴細胞分化成漿細胞產生的,能引起體液免疫應答,發揮抗微生物感染的作用。它也有對人體不利的一麵,如引起變態反應、自身免疫疾病、器官移植的排斥反應等。

抗體的化學本質就是一種免疫球蛋白,它有五大類,即IgG、IgM、IgA、IgD和IgE。它們五兄弟像五虎上將一樣,各顯各的威風,在抗擊外敵入侵的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

IgG、IgM、IgA是抗感染的重要抗體,但各有特點。IgG在血液中含量高,占總量的70%~80%,分布在血管內外,能激活補體。它是唯一能通過胎盤的抗體,是體液免疫的主要成分,大部分抗菌性、抗毒性、抗病毒性抗體均屬於IgG,故它是抗感染的主力軍。

IgM是五聚體的聚球蛋白,分子量最大,是高效能的抗體,主要存在於血管內,含量為IgG的1/10。而IgM產生最早,在胎兒出生前便產生了,也是感染早期出現的抗體。

IgA有血清型和分泌型兩類。前者存在於血液中,含量僅次於IgG;後者存在於呼吸道和消化道等處的分泌液中,是局部抗感染的主力軍,具有抗細菌、抗病毒的雙重作用。

IgD含量極少,功能尚不清楚。IgE含量甚少,主要參與I型速發型超敏反應。當身體免疫力受到損害時,這五兄弟都有變化。所以,可通過檢驗來了解身體抗病能力如何。

人體產生抗體的組織器官主要是脾髒和淋巴結。抗體產生後大量分布於血液、淋巴液、組織液中;眼淚、唾液、腸液、呼吸道分泌液中也含有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