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使呼吸更通暢(3)(2 / 3)

飲食中,攝取β—類胡蘿卜素很少的人患肺癌的危險性,是那些攝取大量的β—類胡蘿卜素的人的兩倍多。色彩鮮豔的水果和諸如胡蘿卜、紅辣椒以及綠色的蔬菜是β—類胡蘿卜素的最好的來源。

流行病學研究表明,飲食和血漿中含有的維生素A能維持細胞膜的完整性,維持上皮組織正常代謝,阻斷細胞癌變過程,能加速細胞核DNA修複,對基因表達具有調控作用。

肺炎的防治

肺炎是指肺實質的炎症,有肺毛細血管充血、水腫、肺泡內纖維蛋白滲出和細胞浸潤,乃至肺實變等病理改變。其最常見的病因是感染、物理、化學和過敏性等。

病毒也可引起肺炎,但日常所講的肺炎主要是指細菌感染引起的肺炎。肺炎的症狀由輕微到嚴重不等,常會出現發熱、畏寒、咳嗽、肌肉痛、乏力、胸痛、咳鐵鏽色痰、呼吸短促等症狀。重者神誌不清、煩躁不安、嗜睡甚至精神錯亂,症狀隨感染的擴大而加重。

嬰幼兒或老人、長期吸煙或飲酒者、接受過移植術者以及白血病患者、艾滋病患者都易患肺炎。這類人群在平時生活之中應注意加強保健,以防肺炎的發生。具體措施如下。

注意防寒保暖,遇有氣候變化,隨時更換衣著。

戒除吸煙,避免吸入粉塵和一切有毒或刺激性氣體。

進食或喂食時,注意力要集中,應細嚼慢咽,避免邊吃邊說,以免食物嗆吸入肺。

在易發病的冬春季節,應保持居室的空氣流通,少去人員雜亂的公共場所,避免感染。

積極鍛煉身體,以增強抗病能力,免疫力衰弱是感染肺炎的主要原因。

據臨床觀察,出現以下情況應高度警惕:一是原因不明的精神委靡,不思飲食或臥床不起;二是感冒後遷延不愈,出現呼吸加快,麵色潮紅,口唇發紺;三是短期內眼眶下陷,脈搏細數,血壓下降,手足發冷;四是神疲力乏,表情淡漠,嗜睡;五是“老慢支”等病人出現呼吸急促、痰多色黃或混有血絲。

如果懷疑患了肺炎,應趕緊求助於醫生,以便取得及時的治療。同時,應注意補充水分,多喝純果汁、新鮮檸檬汁及溫開水等,這有助於消除肺內的分泌物;飲食宜營養豐富,清淡,易消化,多吃新鮮蔬菜,但應避免糖、咖啡、茶、煙、酒等辛辣刺激之品。

卷土重來的肺結核

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支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具有傳染性,其臨床主要症狀有咳嗽、咯血、潮熱、盜汗及身體逐漸消瘦等。

結核杆菌生命力強,很頑固,它在強烈陽光的直射下能存活1~2小時,在陰暗潮濕的地方可以存活數月之久,痰內的結核杆菌在沸水中能存活5分鍾。

肺結核的發病率直到20世紀80年代的早期都在穩步下降,正當醫生們認為他們即將看到最後一例肺結核感染時,肺結核卻卷土重來。本病可發生於所有年齡段的人,但以青壯年居多,男性多於女性,近年來老年人發病率有增加的趨勢。

由於肺結核杆菌是通過空氣傳播的,而肺結核病患者的咳嗽、噴嚏,甚至呼氣都會將結核杆菌散播到空氣中,所以隻要周圍有肺結核患者存在時就有可能會感染上肺結核。但是,由於人體的活躍的免疫係統會抑製它,隻有在人體抵抗力降低時,較易感染發病。

因此,肺結核病患者最好與家人分室居住,分開吃飯,碗筷分開,每隔10天將碗筷放在水中煮沸5分鍾消毒一次。盡量做到少接觸或不接觸孩子,不要隨地吐痰,咳嗽時最好用幹淨手帕把嘴捂起來,以避免傳染其他人。

如果懷疑自己患了肺結核病,就要及時到醫院檢查,以明確病灶性質及範圍,以便醫生製訂出相應的治療方案。一旦治療方案決定了,就要堅決服從,不折不扣地按照方案進行治療,不得隨意變動,按時按劑量服藥打針,這樣才能保證治療的成功。

如果在治療期間自行變換藥品,或自行停藥,這不僅不能及時有效地控製結核杆菌的生長繁殖,反而促使耐藥菌株的產生,使肺結核病治療失敗。在積極治療的同時,還應加強營養,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促進早日康複。

1.食品多樣化。

任何一種食物都不可能包含所有的營養素,隻有食品多樣化,才能充分、全麵地補充人體所需營養,才更有利於身體健康。另外,還應注意色、香、味和葷素搭配,以增進食欲。

2.不宜攝取過多的脂肪。

脂肪能供給較多的能量,但也會增加消化係統的負擔,特別是肝髒的負擔,從而影響食欲。一般脂肪供給量每日每千克體重不得超過l克,做菜以植物油為佳。

3.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品。

維生素C能增加機體抵抗力,B族維生素可促進機體代謝過程,維生素A能增強上皮細胞抵抗力,維生素D可幫助對鈣的吸收,故應多吃蔬菜、水果和含維生素A、維生素D豐富的食物,必要時可服用魚肝油。

4.補充鈣、磷。

多食用乳製品和海產品,如牛奶、新鮮的無糖酸奶、海帶、海蝦等,以增加飲食中鈣、磷的含量,促進病灶愈合。

5.補充含鐵的食物。

肺結核患者往往會伴有咯血,甚至可能出現貧血,故應注意多吃一些肝、動物血、綠葉蔬菜等富含鐵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