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使呼吸更通暢(2)(2 / 3)

肺由3~4億個肺泡組成,每個肺泡就像一個氣球,肺泡壁非常薄,外麵布滿了密密麻麻的毛細血管,呼出的二氧化碳和吸入的氧氣,都是通過這些毛細血管進出體內外的。

肺沒有肌肉,因此呼吸時是被動的。四足動物的肺,是靠肋肌伸縮導致胸腔壓力變化來控製的。因為胸腔呈負壓,當胸腔擴張時,肺也擴張。呼氣時,由於回縮機製而塌陷。如果胸腔負壓消失,肺就會被壓縮,在沒有恢複胸腔負壓之前,肺將不能正常工作。

人類頂天立地站起來以後,本來位於膈肌前邊的肺就擺到了膈肌的上麵。這樣,肋肌伸縮不是導致胸腔壓力變化的主要因素。而膈肌的上下移動,則更便於直接控製肺部的呼吸。

吸氣時,膈肌收縮,把肺的下半部向下拉到12根肋骨中第10根的位置。同時,其他肌肉把肋骨架拉開,使得肺的側壁向外擴張。當肺膨脹後,形成負壓,使得空氣能湧入。呼氣時,膈肌鬆弛,回升到乳頭下方的部位,肋骨收縮,將空氣擠出。

肺的呼吸自動控製器位於延髓,即脊髓連接大腦的膨大部分。它是個非常敏感的化學探測器。肌肉燃燒氧氣,放出二氧化碳。當二氧化碳蓄積到一定濃度時,血液就變成微酸性。這種改變立刻被延髓覺察到,於是就命令肺加快工作,使呼吸加深,再重新恢複正常呼吸。

安靜臥床時,每分鍾大約需9升空氣,坐著時需要18升,走路時需要27升,跑步時需要56升之多。你如果是坐辦公室工作的,對氧氣的需要不是很多。

正常情況下,每分鍾大約呼吸16次。肺喜歡的空氣是近似熱帶沼澤地帶的那種溫暖、潮濕又新鮮的空氣。因此,吸入的空氣必須在呼吸通道裏經過一定的處理。

氣體如何通過肺部進行交換的

空氣通常由鼻孔或口腔進入體內,接著進入喉部,再進入氣管。在氣管末端,然後進入支氣管,支氣管與肺連通。在肺內部,空氣再進入更小的支氣管,最後是細支氣管。這些細支氣管又分成肺泡管,它們通到細胞大小的空氣袋——“肺泡”中。

肺泡是吸入肺的空氣的最後一站。血管中最細的毛細血管形成圍繞著肺泡的網。心髒把血泵入毛細血管的一端,紅細胞排成單行通過。

呼吸時,肌肉牽拉肺部向下向外運動,為空氣的進入創造了空間。空氣中包含約20%的氧,接近80%的氮,加上一些微量元素。氧透過肺膜進入極薄的毛細血管,然後與血液中的主要成分血紅蛋白結合。同時,紅細胞將它所運載的二氧化碳通過毛細血管薄紗般的膜壁擴散到肺泡內。由於血紅蛋白不與氮結合,因此它將與二氧化碳等氣體一起被呼出體外。

此時,流入肺內的汙穢的紫黑色的血將變成鮮紅色的血從另一端流出。鮮紅的富氧血液又輸入心髒,再從心髒循環到身體其他部位。當富含氧的血液經過體內的肌肉和器官,如果遇到含有許多因能量化學反應而產生的二氧化碳的細胞時,就進入細胞內,與二氧化碳換了位子,而後者與血紅蛋白結合。當含有二氧化碳的血進入肺部,又進行了一次交換,新鮮的氧又補充入血液,二氧化碳就被排出體外。

讓你的呼吸更通暢

其他器官都過著隱蔽的生活,並能受到保護,但是為了交換空氣、維持生命,肺隨時都暴露在環境的危險和汙染中。每吸一次氣,許多有害物質如花粉、灰塵、病毒及其他微粒都混進來。

大多數情況下,鼻孔、氣管及支氣管內的纖毛能將這些雜質清除,它們被咳出、打噴嚏噴出或吞入胃裏。附著在呼吸道內的黏液也能粘住細菌、灰塵和其他微粒。如果細菌已深入到肺泡,勇敢的白細胞將對其發起攻擊。

但隨著年齡增長,肺在清除細菌時變得力不從心。對於過了35歲的人來說,纖毛變得不太靈敏,呼吸也因肋骨缺乏靈活性而遇到麻煩。此時,除了強化呼吸肌,還可以通過有規律的飲食與鍛煉,及遠離某些不良習慣來預防疾病及肺功能的減弱,以延長肺的使用壽命。

1.用鼻呼吸。

鼻孔呼吸,可使空氣暖濕,並能過濾會使肺部感染的微粒及細菌。

2.別用意念想象呼吸。

呼吸是種自然而然的行為,養成一個好的呼吸習慣,然後任其自然。不要試圖調節呼吸頻率及深度,並因之而幹擾自由自在的呼吸。

3.補充維生素。

大量的研究證實,維生素C、維生素E及β—胡蘿卜素、硒具有防癌作用,而且對維護呼吸係統的健康也大有益處。維生素C及β—胡蘿卜素可從水果及蔬菜中得到,維生素E可從堅果仁及小麥中得到,硒可從海產品中得到。

4.深呼吸鍛煉。

深呼吸時,呼吸動作較慢,吸入的空氣較多,能使肺更耐久。一些有氧鍛煉,如散步、騎車、野外滑雪等,都能迫使肺加深呼吸,這些都是有益的。另外,也可以模仿歌唱家練習腹式呼吸,此時不是使胸廓擴張,而是使橫膈膜下降。

5.不要吸煙。

整個世界都在呼籲不要吸煙,但許多人還繼續抽煙並發出痛苦的呻吟。吸煙時,尼古丁能使阻滯細菌的纖毛變得毫無用處,不利於有害物的清除。吸煙還與肺癌、心髒病等有關。肺癌是人類常見的致命殺手之一,因此,戒煙是對肺部健康最為有益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