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人體信息之窗(3)(2 / 3)

除積極治療引起多汗的原發疾病外,出汗後皮膚的護理也很重要。出汗時不應任其流淌,而應隨時擦掉,也可用淋浴或流動水洗去。但盡量不泡澡,因為泡澡可能加劇排汗。

過敏性皮炎等皮膚病患者在夏天的症狀會明顯加重,除了禁用堿性浴皂外,要有節製地使用香皂,以防破壞皮膚表麵的保護性油脂膜;淋浴後宜擦幹身上的水分,有些人喜歡待其自行蒸發,這樣會使皮膚幹燥不適;爽身粉要慎用,因為粉狀顆粒會堵塞汗毛孔。

盜汗“盜”走了寶貴的健康

在未受到外界的任何影響下,全身出汗不止,如果是醒覺狀態下出汗,則稱為自汗;睡眠中出汗,醒後汗泄即止,則稱之為盜汗。

盜汗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尤其是小孩生理性盜汗的發生率很高。凡是影響人體體溫調節中樞,以及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的原因和疾病,都可以引起小兒盜汗。

由於小兒皮膚幼嫩,所含水分較多,毛細血管豐富,新陳代謝旺盛,植物神經調節功能尚不健全,活動時容易出汗。若小兒在入睡前活動過多,機體內的各髒器功能代謝活躍,可使機體產熱增加,在睡眠時,皮膚血管擴張,汗腺分泌增多,大汗淋漓,以利於散熱。

其次,睡前進食可使胃腸蠕動增強,胃液分泌增多,汗腺的分泌也隨之增加,這可造成小兒入睡後出汗較多,尤其在入睡最初2小時之內。此外,若室內溫度過高,或被子蓋得過厚,或使用電熱毯時,均可引起睡眠時出大汗。

有些小兒入睡後,出汗以上半夜為主,這往往是血鈣偏低引起的。低血鈣容易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使汗腺分泌汗液的功能加強,這種情況在佝僂病患兒中尤其多見。

但是,盜汗並非是佝僂病特有的表現,應根據小兒的喂養情況、室外活動情況等進行綜合分析,還要查血鈣、血磷及腕骨X線攝片等,以確定小兒是否有活動性佝僂病。

結核病患兒的盜汗以整夜出汗為特點。除此還有麵色潮紅、低熱消瘦、食欲不振、情緒發生改變等症狀。檢查血沉、抗結核抗體、胸片等,常可發現異常。有一點要注意,詳細查頸部有無淋巴結腫大,這對小兒結核病的診斷極有價值。

因此,盜汗應綜合分析後再作出判斷,不可盲目服藥,以免引起不良後果。發現盜汗現象後,應查明病因,及時治療,還要特別注意自我養護,注意休息和調理生活,加強營養。比如,加強必要的體育鍛煉,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注意勞逸結合。在飲食方麵,應禁食辛辣動火食物,切勿飲酒,並多食一些新鮮水果和蔬菜等。

在條件允許時,適當調節一下居住環境的溫度與濕度,使居住環境稍偏涼一些。患者的被褥、睡衣等,應經常拆洗或晾曬,以保持幹燥,並應經常洗澡,以減少汗液對皮膚的刺激。

出汗雖好,但氣味糟糕卻不行

出汗是好的,也是必要的,但氣味糟糕卻是不行的。有種汗腺能分泌乳狀物,這種分泌物混合細菌後即散發體臭。以下是防止身體異味的方法。

1.注意腋窩護理。

如果白天進行鍛煉,一定要在運動完待腋窩涼下來後,再使用除臭劑。另外,腋毛易沾染細菌,因而剃掉腋毛能減少體臭。

2.保持清潔。

用除臭香皂清洗幹淨腋窩和胯部,還應勤洗衣服,因為髒衣服有汗臭味。

3.戒食大蒜。

調味食物,特別是用大蒜製作的食物能增加身體的異味。如果覺得某種食物或調料是導致問題的原因,那麼從食物中除去它們。

4.選擇合適的“武器”。

抗汗劑能減少多達50%的汗液,但不能遮住異味。除臭劑能有助於減少異味,但對抑製出汗沒有任何作用。如果出汗厲害,最好選用含有氯化鋁的抗汗劑而不是除臭劑,因為減少汗液量比力圖遮蓋異味更有效。

皮膚上的“紅蜘蛛”

麵部、頸部和上胸部出現鮮紅色的痣,有一中心點,而周圍呈細發形輻射狀,形如蜘蛛足,故此得名。蜘蛛痣是慢性肝病的一項重要體征之一,特別是蜘蛛痣數目較多,形態典型,或者間斷出現並長期持續不退,或原有陳舊性蜘蛛痣突然增大,或同時出現多個新痣時,尤應考慮有肝硬化、慢性肝炎、遷延性肝炎及肝癌等肝病的可能。

蜘蛛痣的形成是由於血液中雌激素濃度增高,引起毛細血管擴張所致。雌激素代謝在肝髒中進行,當肝髒功能受損時,它就會在體內積蓄而出現毛細血管擴張,成為蜘蛛痣。因此,蜘蛛痣與肝病關係較為密切。

雌激素是主要由女性卵巢生成的一種性激素。腎上腺也能產生一些雌激素,所以男女皆可出現蜘蛛痣。當然,蜘蛛痣還可見於風濕病、類風濕性關節炎、柯興氏病等,也偶見於正常人。

從皮膚顏色看身體異常

皮膚的顏色因人種、年齡、日曬程度以及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區別,觀察皮膚顏色的變化,對判斷疾病有很大幫助。如果皮膚的顏色在短期內與平時的膚色有了較大的改變,並排除了正常的外來影響,如日曬等,就要考慮疾病發生的可能。

1.皮膚蒼白。

可見於寒冷、驚恐、虛脫以及主動脈瓣關閉不全、貧血、內髒出血等。

2.色素沉著。

肝硬變、肝癌晚期、黑熱病、瘧疾以及服用某些藥物,如砷劑、抗癌藥等,亦可引起程度不同的皮膚色素沉著。僅在口唇、口腔黏膜和指、趾端的掌麵出現黑色小斑點狀的色素沉著,往往見於胃腸息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