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人體信息之窗(3)(1 / 3)

熱燙的水會脫掉皮膚的水分,所以最好用溫水淋浴或者坐浴。

3.洗澡動作要輕。

泡在浴缸中,能除掉痂塊。如果使用浴巾、海綿,一定不要劇烈揉搓,以免傷害皮膚。

4.不要使用香皂。

不要在患處使用香皂。那些易積存油脂的臉、腋窩、足等處可適當使用香皂。

5.局部用藥。

如果牛皮癬症狀較輕,煤焦油類產品將有所幫助,局部使用能減緩皮膚細胞的增殖。如果牛皮癬不能為潤膚露或煤焦油製品所控製,在局部可使用類固醇或者人工合成的維生素D的衍生物——富鈣膏來治療,其最大的優點是它不像類固醇類藥物那樣使皮膚變薄。

玫瑰痤瘡的調理事項

玫瑰痤瘡是種慢性皮膚失調病,能引起臉、鼻子、前額異常的紅腫、幹燥。盡管病因尚不清楚,但有些醫生懷疑此病有遺傳性,因為這種病在北歐人中很普遍。

玫瑰痤瘡的最初征象是常出現間歇性皮膚潮紅,此後惡化為在雙頰、鼻子,有時包括眼周的皮膚出現持續性紅斑。在玫瑰痤瘡的發炎期,麵部皮膚會出現丘疹和膿包。眼睛也會受影響,它發紅、瘙癢,似揉進了沙粒一樣難受。

玫瑰痤瘡的外觀實際上是由於皮膚血管的異常導致的。那些患有玫瑰痤瘡的人的麵部毛細血管淺而不穩定,有易於擴張的趨勢,並且最終成為永久性擴張狀態。

一旦發現麵部出現紅斑,一定要去找醫生診治。有時玫瑰痤瘡會被誤認為是粉刺或者紅斑狼瘡。如果醫生一時無法確定,通過血液檢查或者皮膚活組織檢查能確診。

大多數的玫瑰痤瘡可用局部塗抹或者口服抗生素治療。如果紅斑長期不消退或者皮疹嚴重,可用激光切除治療。要想能避免該種疾病,不妨聽聽專家的忠告。

1.注意飲食。

過熱的食物、飲料和辛辣的食物會擴張麵部的血管,從而加重或者誘發玫瑰痤瘡。

2.臥室內保持合適的溫度。

嚴寒與酷熱都能使病情惡化,最好使臥室的溫度保持在22℃左右。

3.禁食含有組胺類物質的食品。

有些含有組胺或者色胺類化學成分的食品會加重玫瑰痤瘡,需注意的這類食物有香蕉、葡萄幹、梨、柑橘、西紅柿、菠菜和巧克力。

4.不要擦傷表皮。

洗臉時,要用無刺激性的清潔劑,並且手法要輕柔。表皮一旦被劃傷,將加重玫瑰痤瘡。

身體無汗的原因

無汗是指身體局部或全身少汗或完全不出汗,其原因有哪些呢?

1.汗腺異常。

先天性汗腺發育不良或汗腺缺乏,可表現為全身性或局部性無汗。

2.皮膚病。

如魚鱗病、硬皮病、麻風病、放射性皮炎、皮膚萎縮等,皆可引起局部性無汗。

3.神經損傷。

如橫貫性脊髓炎、截癱以及交感神經、延髓、橋腦的局部損傷,均可引起全身性或局部性無汗。

另外,糖尿病、尿崩症、慢性腎炎、黏液性水腫、惡性腫瘤以及維生素A缺乏等,也可引起全身性無汗。身體新陳代謝紊亂,亦可能會無汗。

老年人活動量減少,汗腺萎縮,排汗較少,不足為怪。除先天性汗腺發育不良的無汗症目前尚無法治療外,其他疾患造成的無汗則應積極治療原發性疾病。

身體為何多汗

汗與人的生理、疾病都有著很密切的關係。它具有排泄體內廢物、調節體溫和體液的功能,還可以使皮膚表麵時常保持酸性,以防止各種細菌對人體的侵襲。

出汗的多少與勞動強度、氣溫和心情等因素密切相關。多汗是指在恒溫和靜態情況下,仍大量出汗。引起多汗的原因很多,也較為複雜,所以要仔細診斷。

1.植物神經功能失調。

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常發生於年輕人,由此引起的多汗還會伴有麵色潮紅,心跳減緩。

2.糖尿病。

糖尿病並發症引起植物神經病變的表現之一就是排汗異常。因為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交感神經興奮,汗腺分泌增加而多汗,有時甚至大汗淋漓。

3.嗜鉻細胞瘤。

該病常見症狀就是多汗,且多汗具有陣發性,有時也可持續出汗。

4.甲狀腺功能亢進。

怕熱、多汗是其主要症狀之一,並伴有體重下降、心跳加快、食欲增加、肢體顫抖等。

5.結核病。

結核病出現的多汗,常伴有持續性咳嗽。

6.低血糖。

由於血糖下降刺激交感神經,釋放出大量的腎上腺素,導致麵色蒼白、出冷汗等。

7.藥物引起。

服用某些藥物,如發汗藥、解表藥、退熱藥等,亦會產生多汗。

8.重金屬元素中毒。

如鉛、汞等重金屬元素中毒,可能亦會有多汗現象。

高溫天氣、勞動和運動後、婦女月經期間等情況下的多汗均屬正常現象。兒童的成長過程中,體內發生一係列生理變化,出汗多也屬正常現象。

正常的多汗現象經一段時間的調理後便會恢複正常。但如果出汗過多,病程持續時間過久,易出現精神倦怠、臉色蒼白、四肢乏力、不思飲食、睡眠多夢等症狀,損害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