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第二十九章 上神回歸(1 / 3)

上回說到古華道人在黎府正忙成一片之時造訪,小廝見是個道人,便罵罵咧咧道:“去去去,沒眼力見的,我們府裏正忙亂著哩,哪有功夫理會你這個老頭子。打哪兒來的就回哪兒去吧。別站在這裏現眼!”

古華道人見進進出出的人頗多,又聽見小廝這般無禮的言辭,便知曉此時自己是再難進去的。隻是他一路走來,竟然聽說原本早該死去的兩個人竟然現在還活得好好的,是以心下十分詫異,才來一探究竟,不曾想,唉!此番天庭遣他來監管清、憂兩段連理枝,也是對他的試煉,若是二人曆劫後飛升,他亦能從地仙晉升為天上的神仙了。

隻是當年將風清黎憂送入這一個輪回之後,他亦有所損耗,便沉睡了些時候,醒來之時,竟是輕舟已過萬重山了。

然而他畢竟不願白跑這一趟,總想要將事情弄個清楚明白,是以略略沉吟了會子,便捋了捋白花花的胡須,轉身去投客棧了。

這邊黎府裏,黎憂和慕含清兩個雖然跟著料理些事物,但也不大有興致,隻是趁空兒躲懶兒。而此時孟知縣那邊兒的孟溪還在,並未自縊,是以孟知縣也和喬裝過後的太子、四皇子來黎府,顏商亦作陪。他們來時亦是第三日,黎二老爺的靈柩已然被下人們接回黎府。

太子因孟溪一事對孟知縣很是發作了一通,孟知縣自知攀不上太子這根高枝兒,四皇子那兒也是無望,是故依舊將主意打在了黎憂身上,這一趟也就勢在必行。因著是皇商,又在宮裏有一個娘娘,皇帝正盤算著要封黎家女兒為妃,又要給黎家候位,是以太子、四皇子等在爭權奪勢之時亦看重有黎憂這一滿腹經綸的謀士的黎家。

此次大喪,正是他們籠絡人心的好時候。黎憂和慕含清兩個看得明白,自然心裏對他們頗有微詞,不願搭理,隻是客套。反倒是黎夫人,眼見著孟知縣前來,很是受寵若驚,又聽見孟知縣悄悄告訴她那站著的兩個人是太子和四皇子時,早已諂媚地拜倒。

話說黎夫人當年也是名動姑蘇的美人,雖說不通文墨,卻還是贏得黎二老爺傾心。隻因日久天長,黎二老爺越發覺得她庸俗鄙陋,才開始拈花惹草。除開府外的,就是府裏的丫鬟趁隙勾他他也不拒的,惹得黎二太太心生暗恨,卻又沒什麼法子。

這麼些年的養尊處優,即便是現在她已年近四旬,除開眼角的魚尾紋外,肌膚依舊滑嫩,五法依舊發亮,就連身段兒,也都還是窈窕的。她在盈盈拜倒時又生出無限的嫵媚來,這是年輕女孩子所沒有的風韻。

這讓他想起文人形容虢國夫人的詩句來:虢國夫人娥眉長,酥胸如兔裹衣裳。東萊阿膠日三盞,蓄足冶媚誤君王(明朝文人朱克生所寫)。

而靈柩回來之時黎家亦得到消息說黎謹遇難,府裏人素來懼怕他,是以聞言反而鬆了口氣,倒是黎謹的小廝哭將起來。沒有了黎謹,他們是再不能和些美貌丫鬟行那等舒爽之事了。

黎夫人則是拍手稱快,這麼一來反倒省卻了她許多功夫,黎謹死在外邊兒,她也無需因怕他爭奪家產再施計謀。但她在興頭上卻完全忘了一句話兒:

事若反常必有妖。

這廂黎府的喪事才辦到一半兒,便傳出消息來說孟知縣的女兒沒了。外人並不知道孟溪時自縊身亡,孟知縣對外隻說她因病亡故。

姑蘇城內的公子們無不黯然,想那孟溪也是個絕色的美人,不曾想紅顏命薄,竟香消玉殞了。一時城內欲巴結孟知縣的人家都備了厚禮前去吊唁,而黎府在辦黎謹和黎二老爺的喪事時還得備禮去孟知縣府裏吊喪。

慕含清和黎憂深感疲累,而此時偏偏太子和四皇子又借吊唁之機常來黎府,四皇子則和黎憂商討些事。而太子麼,則是說些黎二老爺生前如何如何的話兒安撫人心,由黎夫人招攬著。

慕含清每日見著四皇子來找黎憂。心中極是厭煩,成日裏便學陳季常的妻子一般在隔壁故意拿根棍子敲打牆壁,或者故意摔些瓷器什麼的,好在自慕含清嫁進黎家後,為遷就黎憂,青竹紫竹等丫鬟們並不在院裏伺候,旁人也並不靠近,是以並無旁人聽見,也就無損慕含清的賢惠大度的名兒。

每及此時,黎憂就抿著唇對四皇子苦笑道:“唉!我這媳婦兒……你也看見了,這幾日正跟我生氣呢。你所說之事我已有打算,你放心。”

四皇子便知情識趣地離開。

黎憂便進內室,哄自己那潑醋的小娘子。

那慕含清埋怨道:“我們做什麼還要在這裏?橫豎那宗東西我們已經得了,何不遠走高飛?”

黎憂苦笑道:“我還想哩。然你看看這府裏,隻剩下些無知婦孺,不定要被欺負成什麼樣哩。”想到這府裏頭的上上下下,任是他怎麼想也走不開。

而此時,太子正在黎夫人的耳房裏。

太子此時已到而立之年,黎夫人也不過大他七八歲,是以二人說話隻分尊卑,不分輩分的。

黎夫人此時粉黛不施,又穿著一身孝,極是俏麗好看。她領著丫鬟們盈盈跪拜在地上:“見過太子。”

太子將之晚起道:“夫人不必多禮。我此次前來,乃是有事相商。”

黎夫人聞言,心中便明白是怎麼回事,忙屏退下人,使心腹在門外守著。

太子坐下,黎夫人親自為之奉上一盞茶,他端著茶呷了口方才慢條斯理道:“夫人好福氣,你女兒如今就要被封為妃了,就連黎府,也就要有侯位了。黎府又是皇商,當真是要有貴氣了。”

黎夫人的笑若梨花綻放,又似桃花吐媚:“皆蒙皇上恩典。我們自是感激不盡的。”

太子微微笑道:“我在宮中亦可幫夫人照顧令嬡的,不知夫人可如何謝我?”說著便將手伸手蓋住黎夫人放在腿上的雪白柔胰。

黎夫人臉上亦有紅暈,想要掙開卻未果,抬眼時隻見太子眼中滿布情潮,她反倒不動了。這麼些年黎二老爺有了許多小妾,很少再和她同房的。想起他們新婚燕爾的時節,她亦感傷,更多的卻是憤怒,最後怒而不得轉為仇恨。而年近四十的女人猛如虎狼,哪裏經得起一個壯年男子的撩撥?更何況這男子還是當朝太子,未來就是這個天下的主人。

花開並蒂,各表兩枝。

顧玲瓏和黎謹兩個又去了慈濟寺的後山。這是個什麼因由呢?為何二人非得到這裏呢?

原來這裏靠近慈濟寺,慈濟寺香火鼎盛,又有佛光籠罩,在其後山上修煉也是為借助佛光的緣故。且後山上有一處隱秘的石洞,洞口被花陰盛草遮蔽,常人不易尋見,這是一個好地方。

將碧泉玉、青冥草、黃道土等按五行八卦的形狀擺好後,兩人才開始按古書上所說吸收佛光和碧泉玉、青冥草、黃道土內的靈氣,因著此法古老,不能在途中停下,是以二人在洞外也布下了五行八卦陣。

而此時此刻醉仙樓裏,一個老兒正拉著二胡,溝壑縱橫的臉上是慈祥和藹的笑容,讓人看了就忍不住心折。他搖頭晃腦,笑道:“小老兒今日要說的是兩段書。”

正說著,“啪”的一聲,驚堂木便已拍下,眾人皆圍在他身邊兒,聽他細細講來。

老人笑道:“這第一段書,叫做《滅隱記》。傳聞上古有一並未載入神籍的上神,名喚蒼。蒼乃萬物之靈,清心寡欲。傳言他終有一日會天劫臨身,因情劫而隕滅。”

有人道:“這個上神的名字我們並沒有聽過,可是因為他天劫臨身已然亡故的緣由?”

其他人亦附和。

老人微微笑道:“蒼乃萬物之靈,法力高深,若是尋常的天劫,於他而言也就是如淋雨一般簡單。這回他曆的,是情劫。”

眾人聞言,又是一陣唏噓,問道:“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兒?”

老人又是“啪”一聲將驚堂木拍響,道:“且聽我細細道來。”接著才微微正了正身道:“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蒼整日以晨風為食,以清露為飲,司掌萬物的死生更迭,五行三界秩序井然。有一天蒼看見自己飛升為神的地方竟然又長了一株樹,和自己飛升之前竟是差不多的,此樹形體秀美,吸收了日月精華,再過一百年就能飛升了。那時玉帝老兒、王母、月老、太白金星等都還是天上孩子一般的人物,成日繞在蒼的膝下玩鬧。蒼見此樹乃可造之才,便以離恨天裏的水澆灌之,並予之一口仙氣,助之化為人形,帶回了天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