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臨終(二)(2 / 2)

眼前的這個人,乃是他的親生父親,早年更曾一心扶持、疼愛過他。雖說這幾年,父子關係生疏了許多,但過往種種,他又豈能全不縈懷、感念。

他這裏目注延德帝,麵現戚容,延德帝又何嚐不在仔細的觀察著他。百裏肇雖是他的次子,但卻是他花費了最多心力、也是最令他感到驕傲的兒子。甚至在百裏聿身上,他也不曾費過那麼多的心思。從他甫一出生,他便將他視為大周皇位繼承的不二人選,而他也果然沒有讓他失望。事實上,無論是哪一方麵,他所做的,都比他想的更要出色太多。

就好比——當年的北疆一戰。那時候,所以遣了百裏肇去,隻是因為他希望他能如他當年一樣,去北疆看看、走走,了解一下北狄的情況。當時北疆雖是情勢告急,但他心中卻很清楚,告急隻是一時,依著往日的情況,隻要援兵一到,北狄便會撤走,畢竟他們已占了不小的便宜,甚至可以說,已達成了他們所想要的目標,在這樣的情況下,沒有人願意拿各部族勇士的性命,去繼續拚殺,而致加大傷亡,反而削弱了部族本身的實力。遊牧民族的特性,與他們打了二十餘年交道的延德帝,早已爛熟於心。

然而他這一趟去,卻徹底改變了大周與北狄之間的情勢。以往,總是北狄前來侵擾,而大周被動防禦,這種情況,百五十年來,從未改變。然而百裏肇卻反其道而行之,他遣了一支精兵,繞背奔襲草原,這本是一個危險的計劃,然而這個計劃,居然成功了。

草原的消息傳入北狄軍中,狄人頓時人心浮動,各部落堅拒再戰,卻在撤退之時遭遇埋伏,隻一仗便損失了十餘萬精壯兒郎,從此勢力大為衰減。而百裏肇也因之確立了他在軍中的地位。大周軍方,幾乎隻在一夜之間,便被他全數折服,那些驕兵悍將,對著他時,無一不是服服帖帖。而與他一道長大的蔣琓三人,也都在這次大戰中嶄露頭角。

當時,他也曾欣喜如狂,甚至不曾考慮的便厚厚封賞了蔣琓等人。數年之後,一些風言風語開始漸次傳入他的耳中,他也逐漸對百裏肇生出了疑忌之心。直到這個時候,他才發現,自己當日的舉動,已等若是將北疆的半壁江山盡數交到了百裏肇的手中。

在這個世上,最不易坐得穩當的尊貴位置,那是非太子之位莫屬。無能則兄弟窺視,其位不穩;能力太過,行事雷厲風行,卻又容易招來疑忌,鬧得父子失和。

延德帝也是在太子之位上苦熬出來的,自然不會不知個中滋味。然而事情一旦換在了他自己的身上,他卻仍難免當局者迷。流言愈傳愈烈,他心中的猜忌便也愈發的重。

他甚至因此特為喚了百裏肇來,有意無意的提點了他幾句,想讓他自己開口,調了蔣琓等人回京。然而百裏肇對此,卻仿佛全無所覺,蔣琓等人,更是遲遲不見動靜。

他不是不想動蔣琓等人,隻是這幾人如今正是如日中天的勢頭,若妄自隨心,卻不免引得眾將士寒心,所以即便他貴為大周君主,卻也不敢隨意動他們。

於是父子間的猜忌,便在這樣的情況下愈發的加重。延德帝不相信百裏肇全無察覺,然而他卻隻是一徑的沉默。這種沉默,漸漸讓他無法忍受。而就在此時,北疆那麵,卻又傳來了一些看似確鑿的證據,證明百裏肇已有取他而代之之心。

這些事兒,令他的心情愈發的煩躁難安。一日在鳳儀宮多飲了幾杯後,忍不住便與蕭後多說了幾句。而後發生的一切,他雖明知其中有蕭後的影子,卻也無法怪責於她。

然而由此,他對蕭後也不由的生出了忌憚之心,覺得這個與自己同床共枕了近乎二十年的女子,比他想的更要有手段、也狠辣的多。百裏肇並沒有死,這一點,倒是並不出乎他的意料,事實上,蕭後若真敢下手殺了百裏肇,他又怎能容得下她。

然而縱是如此,他也依然無法再像從前那樣待她。他開始有意無意的疏遠於她,後宮之中,環肥燕瘦,應有盡有,他倒也不愁寂寞。然而幾年下來,他的那些新寵們,居然沒有一個能夠再為皇室開枝散葉。如此種種,讓他不得不再添心事。

怔怔的目視百裏肇,半日,延德帝不覺長長的歎息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