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遇仙傳
入話:
典身因葬父,不愧業為傭。
孝感天仙至,滔滔福自洪。
話說東漢中和年間,去至淮安潤州府丹陽縣董槐村,有一人,姓董名永,字延平,年二十五歲。少習詩書,幼喪母親,止有父親,年六十餘歲。家貧,惟務農工,常以一小車推父至田頭樹陰下,以工食供父。如此大孝。時直荒旱,井內生煙,樹頭生火,米糧高貴,有錢沒處買。董永心思:“離村十裏之外,有一傅長者,專一濟窮拔苦,不免去求他。”乃對父曰:“如此饑荒,無飯得吃。天色寒冷,孩兒欲去傅長者家,借些錢米來過活。”父言:“你去,借得與借不得,便回,免交我記念:”
董永辭別父親,二步作兩步而行,正是十二月半天氣,地冷天寒,西北風大作,腹中又饑,身上又冷,捱著饑寒而走。不想紛紛揚揚,下落一天雪來:
盡道豐年瑞,豐年瑞若何?
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
話分兩頭。卻說傅長者正在家中與媽媽賞雪。這長者見雪下得大,叫院子王仝,去庫中取一千貫錢,倉中搬米十石,在門前散施。不問男女,皆得救濟。當時董永也來到門首,見散錢米,遂得錢十貫,米一鬥,謝了長者,火急回身。正是:
求人須求大丈夫,濟人須濟急時無。
董永迎風冒雪,靠著錢米回家。其父見兒子回來,喜不自勝。董永將錢買柴米,與父烘火,做飯吃了,看那雪時,到晚來越下得緊。正是:
拳頭大塊空中舞,路上行人隻叫苦。
父子二人過了半月有餘,其父因饑寒苦楚成病,忽然一臥不起。董永心中好苦,要請醫人調治,又無錢物。指望捱好,不想父親病得五六日身亡。董永哀哭不止,昏絕幾番。端的是:
屋漏更遭連夜雨,行船又撞打頭風。
董永自父死後,舉手無措,尋思:“止有我娘舅在東村內往,隻得去求他,借些財物買棺木。”當時徑到娘舅家,備告喪父無錢之事。娘舅見說,又無現錢,遂將布二匹,絹一匹,借與董永。董永換具棺木回家,盛停在家中,早晚哭泣。日間與人耕種度日。欲要殯葬,又無錢使。
荏苒光陰,不覺過了一年有餘,無錢殯送,心思一計:“不免將身賣與人傭工,得錢揭折。”當日離家,徑投傅長者家,見了院子,央他報說賣身之事。傅長者出廳,叫董永入來,備問其事。董永道:“小人姓董名永,丹陽縣董槐村人氏。自幼喪母。今年又喪父,停柩在家,無錢殯葬。今日特告長者,情願賣身與長者,欲要千貫錢回家葬父,便來長者家傭工三年。望長者慈悲方便!”長者見說,乃言:“你是大孝之人!”便教院子取一千貫錢付與董永。董永拜別長者出門。正是:
從空伸出拿雲手,提起天羅地網人。
董永將錢回家,至次日,雇倩鄉人扛抬棺木,往南山祖墳安葬已畢。過了一夜,次日收拾隨身行李,鎖了大門,迤邐便行。行至一株大樹下,歇腳片時,不覺睡著在樹下。
卻說董永孝心,感動天庭。玉帝遙見,遂差天仙織女降下凡間,與董永為妻,助伊織絹償債,百日完足,依舊升天。當時織女奉敕,下降於槐樹下。董永睡著,抬頭見一女子,生得:
月裏嫦娥無比,九天仙女難描。玉容好似太真嬌,萬種風流絕妙。行動柳腰嫋娜,秋波似水遙遙。金蓮小筍生十指,羞花閉月清標。
那女子啟一點朱唇,露兩行碎玉,向前道個萬福,問:“郎君何故在此?”董永答禮,道:“小人姓董名永,董槐樹人氏。自幼失母。年前喪父,因停柩在家,不能安葬,因此賣身。葬父已了,今往傅長者家還債。行走困倦,少歇於此。娘子尊問,隻得實告。”道罷,兩淚交流。仙女道:“原來如此大孝。好交官人得知,奴是句容縣人。公婆父母皆喪。不幸先夫過世,難以營生,欲嫁一個好心之人,甘當伏事。”董永道:“娘子請便,小人告辭。”仙女道:“今見官人如此大孝,情願與官人結為夫婦,同到傅家還債。官人心下如何?”董永答道:“多蒙娘子厚情,又無媒人,難以成事。”仙女道:“既無媒人,就央槐樹為媒,豈不是好?”
董永再四推卻。仙女怒道:“非奴自賤,因見官人是個大孝之人,故此情願為妻。你到反意推卻!豈不聞古人雲:‘有緣千裏能相會,無緣對麵不相逢。’此亦是緣分,何必生疑!”董永無可奈問,隻得結成夫婦,攜手而行,乃雲:“我前日在傅長者麵前,以說傭工三年準債。今日見我夫妻二人入門,隻恐焦皂。”仙女道:“不妨。我自幼會得織綢綾綿絹,他必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