迤邐行到,二人拜見長者,具言同妻織絹之事。長者大喜,便間:“要多少絲?”仙女道:“起首要十斤,一日織十匹。”長者見說:“我不信,難道生百隻手?既然如此,我隻要你織三百匹-絲,便放你回去。”當時便與絲十斤,令董永夫妻二人去織。果然一日一夜織成十匹-絲,呈上長者。長者並家中大小皆驚:“不曾見如此手快之人。”原來仙女到夜間,自有眾仙女下降幫織,以此織得快。
光陰-指,一月之期,織成-絲三百餘匹,呈上長者。長者大喜,言稱:“世間少有這般婦人。”乃問董永:“你妻非是凡人;若是凡人,如何一月織得三百匹-絲?”董永答道:“實不相瞞,是小人路上相遇此婦人,他見我說孝心之事,他便情願嫁我,相幫還債。”長者道:“有如此之事!你真是孝心所感。當初說傭工三年,如今正是三月。我與你黃金十兩,將去別作生理。”
董永當時拜謝長者,領妻出門。行至舊日槐陰樹下暫歇。仙女道:“當初我與你在此槐樹下結親,如今又三月矣!”不覺兩淚交流。董永道:“賢妻何故如此?”仙女道:“今日與你緣盡,出此煩惱。實不相瞞,我非是別人,乃織女也。上帝憐你孝意,特差我下降與你為妻,相助還債,百日滿足。奴今懷孕一月,若生得女兒,留在天宮;若生得男兒,送來還你。你後當大貴,不可泄漏天機。”道罷,足生祥雲,冉冉而起。董永欲留無計,仰天大哭:“指望夫妻偕老,誰知半路分離!”哭罷,一徑回到墳前,又哭一場,結一草廬,看守墳塋,不在話下。
卻說傅長者在家無甚事,打開仙女所織之-絲看時,上麵皆是龍文鳳樣,光彩映日月。長者大驚,不敢隱藏,將此事申呈本府。府尹問知,有如此孝感之事,具衣奏上朝廷。漢天子覽表,龍顏大悅,曰:“朕即位已來,累有孝行之人,未嚐有如此大孝之人。”遂命近臣修詔書一道,宣董永入朝麵君。即日,天使到潤州,府尹著人請董永到府敘禮。董永大驚,拜道:“董永是一介小人,有何德能,敢勞大人如此敬重!”府尹道:“不必謙辭!閣下乃大孝之人,天子有表在此。”隻見天使取出表來開讀,董永與府尹跪聽。其表雲: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為臣者忠,為子者孝,此人道之大敦,立身之大要也。故忠者為邦國之權衡,而孝者乃齊家之珍器也。今據潤州府奏鳴董永之孝感,蓋起自棘籬之間,而知《孝經》大意。則數居顛沛之際,猶存傭樂之心,此非我國有將興之機乎?而孝子起於郊野者矣!詔書到日,著董永即使覲闕,量才擢用,豈不有感發將來者?欽哉!欽哉!
董永聽罷,望闕謝恩已畢,請天使在驛中安下。董永回家即辭別親鄰,到次日,拜別府尹,一同天使起程。正是:
皇恩宣詔往宸京,躍馬揚鞭莫暫停。
一色杏花紅十裏,春風得意馬蹄輕。
董永同天使不隻一日到京,近臣引見漢天子。天子大喜,封為兵部尚書,蒞任為官。不在話下。
卻說傅長者因進貢異樣-絲,朝廷亦封為僉判之職。長者有一女兒,名喚做賽金娘子,生得十分容貌,未曾招親。當日長者與院君商議:“何不將賽金招董永為婿,卻不是好?”遂央媒人與董永說知此事。董永聞知,十分歡喜,乃言:“前者之恩,未曾補報。今又招親,此恩難忘。”便令媒人拜上傅長者:“小生一聽尊命。”乃選吉良時,下財納禮,成親已畢。正是:
清風明月兩相宜,女貌郎才天下奇。
在天願為比翼鳥,入地願為連理枝。
不說董尚書夫妻和睦。且說天宮織女自與董永別後,不覺十月滿足,生下一子,已得一月,取名叫做董仲舒,遂自送下界來,與董永撫養。
卻說董尚書升廳,隻見牌坊下立著一個婦人。董尚書交人喝問:“那婦人是何人?敢窺望朝臣?”隻見仙女高聲叫道:“忘卻織絹之恩,到來喝我?”董永聽得,慌忙下廳看時,卻是前妻,吃了一驚,相抱而哭,便道:“今日有何緣,得遇賢妻下降?手中抱者何人?”仙女道:“是你兒子,今日特送還你。”董永拜謝,道:“多感賢妻之恩,不知曾取名否?”仙女道:“玉帝已取名了,喚做仲舒。”董永大喜,接了孩兒,便道:“自別之後,又早一年有餘。今日相逢,與你同享榮華,偕老百年。”仙女笑道:“相公差了。夫妻自有天數,不可久留。”說罷,雲生腳下,再冉而起。董尚書仰天大哭。隻見傅氏夫人聽得,出未看時,便問:“相公如何煩惱?手中抱者何人?”董永把上項事說了一遍。夫人大喜,乃命奶子撫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