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1 / 3)

花燈轎蓮女成佛記

入話:

六萬餘言七幅裝,無邊妙義廣寒藏。

白玉齒邊流舍利,紅蓮舌上放毫光。

喉中甘露涓涓滴,灌頂醍醐滴滴涼。

假饒造罪如山嶽,隻須妙法兩三行。

卻才白過這八句詩,是大宋皇帝第四帝仁宗皇帝做的,單做著讚一部《大乘妙法蓮花經》,極有功德。為何說他?自家今日說個女娘子而誦《蓮經》得成正果。

這女娘子的父親,姓張字元善。母王氏。夫妻二人,無一男半女。原是襄陽人氏,家傳做花為生,流寓在湖南潭州,開個花鋪。平日好善,隻好看經念佛,齋僧布施。二人心中常常不樂,自思量:“傍中年之壽,不曾生一男半女,如何是了?”每日在門前坐地,隻見一個婆婆,雙目不明,年紀七旬之上,頭如堆雪,朗朗之聲,背誦念一部《蓮經》,如瓶注水。張待詔道:“我夫妻兩個如今四旬之上。無男無女、正好修善。如何得他教我看此卷《蓮經》則個?看他許大年紀,在街頭吃化,想他也無男無女了。”

如此,這日叫婆婆來門前,張待詔娘子盛一碗飯,一碗羹,齋這無眼婆婆,遂問道:“婆婆,你多少年紀?”婆婆道:“老拙七十五歲了。”王氏道:“你在那以住?家中有甚人管顧你?你眼見也不見?”婆婆道:“老拙無個男隻女,在百廝求院子裏住。兩目青盲,略見些兒,每日出來看經吃化。自四十歲無了丈夫,五十歲壞了眼,平日隻愛看經。到今看五十餘年經了,因此背誦如水。”說罷,王氏道:“可憐!可憐!婆婆是這般健便好,倘有些病痛,何人伏侍你?忽一日歲壽終,誰來斷送你?我有一句話與你說,不知你肯否?”婆婆道:“不知媽媽有甚說話?”王氏道:“自從今日起,你搬來我家住,每日隻在我家吃飯。量你一個老人家吃“得多少?你便教我看這部《妙法蓮花經》。教得我會時,無甚相謝你,待你百年之後壽終,我夫妻二人與你帶孝,如母親一般斷送。你意下如何?”婆婆聽了,滿麵笑容,道是:“婆子那裏得這般福分!若教看經,甚是容易,豈敢指望相謝!但得媽媽收留,實是萬幸!”張待詔娘子聽說了,大喜,便交婆婆歸去,百廝求院子內收拾了粗衣破衫便來。

婆婆去不多時,來到張待詔家裏住,當下王氏便燒湯與他洗浴,換了幾件潔淨衣服與他著,別折一個房交他住臥。每日搬茶搬飯與他吃。早晚之間燒一炷香,一隻桌兒上安著經,共婆婆對坐了同看。王氏從來卻識字,看著經本讀,婆婆背念。一日三,三日九,不剛一日,教得夫妻二人每日看念,如瓶注水。王氏每伏侍婆婆,並無怨心。

自此,一住三年有餘。忽然間,婆婆看著王氏道:“婆子在此蒿惱三年,今晚去也!”王氏聽得,大驚道:“婆婆,你在我家,我夫妻二人不曾何甚言語!你從來說道無親無故,你卻那裏去?”婆婆笑道:“借你肚皮裏安身則個。”王氏笑道:“我卻道隻個,原來婆婆取笑耍。”當下隻是取笑過,各自去睡。次日侵早,王氏笑道:“婆婆如何不起?”徑到房前,推開房門,隻見婆婆端然坐化於床上。王氏大驚,出門外和丈夫商議。隻得買個龕子盛了,留了七日,做些功果與他。以畢,抬將出來,眾鄰相送,至山林邊燒化了。第三日,收拾骨殖葬了,不在話下。

王氏自從沒眼婆婆死後,便覺腹中有孕,漸漸腹大。看看十月滿足,忽日傍三更時分,肚內陣陣疼來。張待詔去神前燒香點燭禱告:“不在是男是女,保護快生快養。”雇個婦人伏侍了。張待詔許下願心,拜告神明,覺道自己困倦,便去床邊略合眼,隻見白頭婆子從外麵笑將入來,便望房裏去,張待詔隨後跟入來,被門檻一絆,一交驚將覺來,卻是夢裏,聽得鼓打三更,自思量道:“怪哉!我道明白的事,卻是夢裏!”說猶未了,隻聽得呀呀地小兒哭響,連忙看時,己自妻子分娩了。又得快雇來的婦人伏侍。張待詔見是個女兒,卻和那沒眼婆婆一般相似。當下,張待詔甚是喜歡。當日過了,第三日,做了三朝。看看滿月,不在話下。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漸漸長成。一周取名,思量婆婆的看經事,取名蓮女。又早七年之期,這女子件件聰明,見經識經,見書識書,鄰近又有一個學堂,教此女子入學讀書,不過一年,經史皆通。其實奇異。父母錯如珠玉。夫妻二人,每日齋僧布施,隨喜看經,在家做些花朵。隻聽得街坊人爇鬧,又聽得鼓鈸聲喧,張待詔出門問:“做甚麼鼓鈸響?”有人道:“能仁寺長老惠光禪師引眾僧來抄化齋糧,因此鬧爇。”不在話下。

且說蓮女在學堂內讀書,聽得鼓鈸響,走出學堂看。一看,見能仁寺長老惠光禪師坐在轎上,與眾僧沿街抄化披疏,隻見蓮女猛然搶上前來,用手扯住惠光禪師,學人啟問:“堂頭大和尚,我有一轉語,敢問和尚則個。”道:“龍女八歲,獻寶珠,得成佛道;奴今七歲,無寶珠,得成佛否?”蓮女道罷,隻見惠光禪師不慌不忙,便道:“何不投院子裏來,此處又無法座?”蓮女道:“我不理會得,隻還我問頭來。”以手扯住長老衣服,扯下轎來,扯得長老團團的轉。

滿街人都嚷起來,驚動張待詔。正與妻在門前做生活,聽得人嚷,走出街上打一看,隻見有人說道:“待詔,你的女兒有些瘋了,扯住和尚,向他討甚麼問頭,故此作嚷。”待詔見說,連忙走去,分開人眾打一看,果是女兒扯住長老,急忙便道:“我女兒有些瘋,看我麵,莫要責他!”一頭說,抱了女兒便走回家。當下眾人都散了,長老上了轎,於路抄化去了。

且說蓮女,爺抱回家,娘吃了一驚,道:“女兒,下次休得如此,被人恥笑!”似此之後,又過三五口,忽然不見蓮女。諸處無尋處。原來蓮女在學堂裏聽得法鼓,卻是能仁寺長老講經說法,一徑走入寺中,一看,果然長老升座說法。蓮女分開人眾,直到法座下,高聲問曰:“龍女八歲,獻寶珠,得成佛道,奴今七歲,無寶珠,得成佛否?”蓮女道罷,長老不答,乃手劃一個圓象,言曰:“你還見麼?”蓮女見了,正欲再問,隻見:“張待詔,你女兒又去能仁寺問長老。”連忙趕去,抱了便走回家,道:“你如今瘋了,被人笑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