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我的伊豆川端康成(1 / 1)

作者簡介

川端康成(1899—1972),是日本新感覺派作家,著名小說家。他生於大阪,幼年父母雙亡,後來祖父母和姐姐又陸續病故,他一生漂泊無著,逐漸形成了感傷與孤獨的性格,這種內心的痛苦與悲哀成為後來川端康成文學的陰影很深的底色。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國》、《千隻鶴》等。196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三年後,川端康成含煤氣管自殺,未留下隻字遺書。

伊豆是詩的故鄉,世上的人這麼說。

伊豆是日本曆史的縮影,一個曆史學家這麼說。

伊豆是南國的楷模,我要再加上一句。

伊豆

伊豆是所有的山色海景的畫廊,還可以這麼說。

整個伊豆半島是一座大花園,一所大遊樂場。就是說,伊豆半島到處都具有大自然的惠贈,都富有美麗的變化。

如今,伊豆有三個入口:下田,三島修善寺,熱海。不管從哪裏進去,首先迎迓你的,是堪稱伊豆的乳汁和肌體的溫泉。然而,由於選擇的入口不同,你定會感到有三個各不相同的伊豆呢。

北麵的修善寺和南麵的下田這兩條通道,在天城山口相會合。山北稱外伊豆,屬田方郡,山南稱內伊豆,屬賀茂郡。南北兩麵不僅植物種類和花期各異,而且山南的天空和海色,都洋溢著南國的氣息。天城火山脈東西約四十四公裏,南北約二十四公裏,占據著半島的三分之一。海麵的黑潮從三麵包圍著半島。這山,這海,便是給伊豆增添光彩的兩大要素。倘若把茶花當作海岸邊的花,那麼,石楠花就是天城山上的花。山穀幽邃,原生林木森嚴茂密,使你很難想象這原是個小小的半島。天城山是聞名的狩鹿的場所,隻有翻過這座山巒,才能嚐到伊豆旅情的滋味。

開往熱海的火車時髦得很,稱為“羅曼車”。情死是熱海的名產。熱海是伊豆的都會,它是在關東溫泉之鄉中富有現代特征的城市。倘若把修善寺稱為曆史上的溫泉,那麼,熱海便是地理上的溫泉。修善寺附近、清靜、幽寂,熱海附近,熱烈、俏麗。伊豆到伊東一帶的海岸線,令人想起南歐來,這裏顯示著伊豆明朗的容顏。同是南國風韻,伊豆的海岸線多像一曲素樸的牧歌啊。

伊豆有熱海、伊東,修善寺和長岡四大溫泉,共有二三十個噴口,僅伊東就有數百處泉流。這些都是玄嶽火山,天城火山、貓越火山、達磨火山的遺跡。伊豆,是男性火山之國的代表。此外,熱海的間歇泉,下加茂峰的吹上溫泉,拍擊著半島南端的石廊崎的巨濤,狩野川的洪水,海岸線的岩壁,茂盛的植物……所有這些,都帶著男性的威力。

然而,各處湧流的泉水,使人聯想起女乳的溫暖和豐足,這種女性般的溫暖與豐足,正是伊豆的生命。盡管田地極少,但這裏有合作村,有無稅町,有山珍海味,有飽享黑潮和日光饋贈——呈現著麥青膚色的溫淑的女子。

鐵路隻有熱海線和修善寺線,而且隻通到伊豆的入口,在丹那線和伊豆環行線建成之前,這裏的交通很是不便。代之而起的是四通八達的公共汽車。走在伊豆的旅途上,隨時可以聽到馬車的笛韻和江湖藝人的歌唱。

主幹道隨著海濱和河畔延伸。有的由熱海通向伊東,有的由下田通向東海岸,有的沿西海岸綿延開去,有的順著狩野川畔直上天城山,再沿著海津川和逆川南下……。溫泉就散綴在這些公路的兩旁。此外,由箱根到熱海的山道,貓越的鬆崎道,由修善寺通向伊東的山道,所有這些山道,也都把伊豆當成了旅途中的樂園和畫廊。

伊豆半島西起駿河灣,東至相模灣,南北約五十九公裏,東西最寬處約三十六公裏,麵積約四百零六平方公裏,占靜岡縣的五分之一。麵積雖小,但海岸線比起駿河、遠江兩地的總和還長。火山重疊,地形複雜,致使伊豆的風物極富於變化。

現在,人們都這麼說,伊豆的長津呂是全日本氣候最宜人的地方,整個半島就像一個大花園。然而在奈良時代,這裏卻是可怕的流放地。到源賴朝舉兵時,才開始興旺發達起來。幕府末期,曾一度有外國黑船侵入。這裏的史跡不可勝數,其中有範賴、賴家遭受禁閉的修善寺,有掘越禦所的遺址,有北條早雲的韭山城等。

請不要忘記,自古以來,伊豆在日本造船史上,發揮著重大的作用,這正因為伊豆是大海和森林的故鄉啊。

品味

川端康成善於寫景與抒情。他的遊記散文《我的伊豆》,是情景相生的佳作,模山範水的絕唱。它以特有的詩意美和令人動心悅目的藝術魅力,強烈地吸引著讀者。

川端康成深諳山水文學的特性,因而他在創作中非常重視實感和抒情,力求“落筆務在得情。”

《我的伊豆》之所以膾炙人口,不僅由於作者具有深厚的文學修養和高尚的審美情趣,還由於他深深地熱愛著伊豆,本文與其說是川端康成用筆墨寫成的,還不如說是他以深摯的感情澆鑄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