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佳氏(1756~1776),清高宗貴妃。父魏清泰,官內管領。公元1765年被封為令皇貴妃。諡號“孝儀純皇後”。她為乾隆生了四個兒子、兩個女兒,特別是琰後為仁宗嘉慶皇帝。母以子貴,她遂從貴人晉為令嬪、令貴妃、令皇貴妃。她在乾隆盛世安安樂樂地生活了近50年。
魏佳氏的家庭原本是漢族,姓魏,後來入旗改姓魏佳氏。魏佳氏長得豔麗出眾,光彩照人,入宮後以貴人的名份侍奉高宗,深得皇帝的寵愛。魏佳氏給皇上生了六個兒女,這足以說明風流天子對她是情有獨鍾的,所以她很快從貴人升為令嬪,累晉令貴妃。
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十月初六,魏佳氏在圓明園的天地一家春生下了乾隆的第十五個兒子琰。琰長得和乾隆十分相像,舉止端莊凝重,為人內向多思,深得乾隆喜愛和器重。母以子貴,魏佳氏在後宮的地位也相應提高,到乾隆三十年被晉為令皇貴妃。
乾隆帝接受了曆史上外戚為亂的教訓,對後宮的管理非常嚴格。他用曆史上著名的有德行的後妃為例,命宮人畫出“宮訓圖”12幅,每到年節就在後宮中張掛,作為後妃們學習的榜樣。其中有“徐妃直諫”、“曹後重農”、“樊姬諫獵”、“馬後練衣”、“西陵教蠶”等等,在宮中舉行宴席時乾隆帝還叫後妃們以“宮訓圖”中的人物為內容聯句賦詩,他要求皇後隻能管理六宮事,不得幹預外朝事。
乾隆的兩個皇後富察氏、烏喇那拉氏先後於乾隆十三年、三十一年死去,按清朝後宮的編製:皇後居中宮;皇貴妃一,貴妃二,妃四,嬪六,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分居東西十二宮。據此,皇後去世後就由皇貴妃魏佳氏執掌六宮事。由於她在宮中生活了三十多年,對後宮人與人的關係有著深刻的體會,管理起來也遊刃有餘。加之她受皇後富察氏的影響,平時生活節儉,而且牢記皇帝的訓示,從不幹預朝政。
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琰被乾隆立為皇儲。魏佳氏看著自己的兒子被立為皇儲,自然是滿心高興,她常常告誡自己的兒子要虛懷大度,多為百姓和社稷著想。然而遺憾的是,她並未見到自己的兒子登基,因為在丈夫乾隆把帝位內禪給兒子之前的20年,即乾隆四十年(公元1776年)時便已故去。累諡“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聖純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