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著名藝術家大喊:“天啊,在這四根琴弦中包含著多少苦難、痛苦和受到殘害的心靈啊!”
人們不禁要問,是苦難成就了天才,還是天才特別熱愛苦難?這個問題一時難以說清。但人們分明知道,彌爾頓、貝多芬和帕格尼尼被稱為世界文藝史上三大怪傑,居然一個成了瞎子、一個成了聾子、一個成了啞巴!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遭受到各種各樣的苦難,苦難是現實的,隻有接受現實的苦難,才能適應苦難的現實。
苦難可以將你擊垮,也可以使你重新振作,這取決於你如何去看待和處理苦難。美國一位著名作家曾說:“人世中不幸的事如同一把刀,它可以為我們所用,也可以把我們割傷。關鍵是要看你握住的是刀刃還是刀柄。”
遇到苦難時,如果握著“刀刃”,就會割到手;但是如果握住“刀柄”,就可以用它來切東西。要準確握住刀柄,可能不容易,但還是可以做得到的,不過要講究方法和技巧。
苦難雖然有其令人難以接受的一麵,但也存在煆煉意誌、培養毅力等有利的一麵,曆史上許多偉大人物,都是在戰勝苦難過程中建立豐功偉績的。
從這個意義上講,苦難是最好的大學,年輕人不可缺乏苦難的磨煉,如果在你的成長過程中遭遇到了苦難,你一定不要被苦難擊到,要堅定信念,把苦難看作是一次難得的煆煉機會,沉著冷靜地找出應對的方法,通過戰勝苦難發現自己,成就自己。
仔細讀讀下麵的忠告,可能對你戰勝苦難更具有現實意義。5.用淚水浸泡往事
不如用汗水滋潤現實
傳說,遠古時候鱷魚曾經是地球上數量龐大的生物之一,無論是平原、森林還是沼澤,到處都可以看到鱷魚的身影。
鱷魚家族的興旺,招致了恐龍家族的忌恨和圍剿。麵對家族成員的凋零,生存地域愈來愈狹小的境地,鱷魚大王隻知道感歎昔日的輝煌,哀歎現在的不幸,終日以淚洗麵,無所作為。
蚯蚓大王見了,好心地勸告鱷魚大王:“別隻顧用淚水浸泡往事了,采取實際行動加緊鍛煉吧,這樣或許還能爭回些地盤。”
鱷魚大王不屑一顧地回答說:“你這種隻知道鑽地的東西,輪得上你教訓我嗎?”
蚯蚓大王聽了,搖了搖頭再也不說什麼,帶著它的一大群臣民和子孫繼續在土壤中耕耘。
鱷魚大王麵對強敵仍然不思進取,除了退讓就是一味地流淚歎息。
就這樣過了一個又一個世紀,直到恐龍滅絕了,鱷魚家族還是未能恢複往昔的繁榮,如今在平原和大森林中再也難覓它們的身影。它們躲到了沼澤、湖泊、河流中去生存,惟一保持不變的隻有那時不時流淚的特性,但是人們對它們流的這種淚不再抱有同情的態度,而是把“鱷魚的眼淚”當成是假仁假義的代名詞。
而蚯蚓家族呢,它不但用汗水為人類貢獻了大量的肥沃土壤,而且用汗水換來了家族的繁榮,現在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幾乎都有蚯蚓大王的子孫。
每個人都曾有過值得回味的美好時光,但也都會遇到憂傷、挫折和困難,輝煌的往事和現實遇到的憂傷、挫折和困難,一方麵像海浪一樣打擊人類的心靈,另一方麵又像雕塑家一樣塑造著人類的精神世界。
一個人如果把大量的精力耗費在回憶往事上去的話,那麼他就不可能最大限度發揮出自己的潛能。世界上能夠摧殘人的活力、阻礙人的誌向、減低人的能力的東西,無過於用淚水浸泡往事這種情緒,因為這種情緒能損壞人的健康、摧殘人的精力、軟化人的創造力量,能使許多可以大有作為的人平庸而終。
我想通過這個故事提醒你:在你憂鬱、失望、苦悶的時候,千萬別像鱷魚大王那樣,輕易把淚水拋灑在悲傷、悔恨、挫折的往事上,而應該向蚯蚓大王學習,不去聽失敗者的哭泣、抱怨者的牢騷,不要被他們的絕望情緒所感染,始終保持樂觀進取精神,多想想那些最愉快最欣慰的事情,把著眼點放在如何麵對現實上來,忍受苦楚,辛勤耕耘,盡最大的努力去幹好當前的每一件事,用汗水來改變目前的不利環境,用汗水去換取財富,用汗水去澆灌成功之花。你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那麼,遮蔽你心田的黑影就會逃走,而快樂的陽光就會照耀你的全部生命!6.天生我才未必有用
我才有用靠自已一天,美國舊金山一位名叫艾曼紐·寧格的顧客來到一家雜貨店,用20美元買走了一束水仙花。
店員接過錢後,她的手因整理水仙花而弄得濕淋淋的,她注意到紙鈔上掉色的墨水滴落到了她的手上。
她感到很震驚,在當時,20美元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她決定把錢拿給警方鑒定。警察們搜查了寧格先生的家,在他的閣樓裏警察發現了一張正在繪製的20美元鈔票,還發現了寧格先生畫的三張肖像畫。寧格先生是一位很優秀的藝術家,他的造詣頗深,能用手繪製那些能蒙過每個人的偽鈔畫,可是他運氣不好,被這位手濕的雜貨店員識破而敗露了真相。
被捕後,他的那三張肖像畫的公開拍賣款是1.6萬美元。值得諷刺的是,寧格先生用來畫一張20美元鈔票所花的時間,跟畫一張價值5000美元的肖像畫所需的時間幾乎是相同的。
當法官問他為什麼不出售優秀的畫作獲得豐富的報酬而去偽造假幣時,他的回答令在場的人大吃一驚!
他說:“從來沒有人欣賞我的繪畫才能,我是‘懷才不遇’才選此下策的呀!”
唉!這位繪畫天才確實可笑可悲。其實,他完全可以合法地出售自已的能力,成為很有錢的富人,可惜他陷入了認識的誤區。不錯,“天生我才必有用”但你的才要有用,一是要用在對社會對人類有益處的方麵;二是要找準時機把自已的才能推銷出去,否則你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無法施展出來,隻能“懷才不遇”遺恨終身。
“懷才不遇”是很多年輕人對環境和工作不滿意的感歎,也的確有個別人因此而消沉下去,像寧格先生那樣走上歧途。
難道有才的人都會這樣嗎?當然不是,雖然有時是千裏馬無緣見伯樂致才能無施展的空間,但大部分都是自已造成的。一些有才的人常常自視過高,看不起能力、學曆比他低的人,可是社會上的事情很複雜,並不是你有才就可得其所哉,這其中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
另外一種“懷才不遇”的人根本就是自我膨脹的庸才,他之所以無法受到重用,是因為他的無能,但他並沒有認識到這個事實,反而認為自己懷才不遇,到處發牢騷,吐苦水。
結果呢?“懷才不遇”感覺越強烈的人,越把自已孤立在小圈圈裏,始終無法很好地融進他人的交際圈。結果有的辭職,有的幹的還是小職員,有的則還在原來工作的崗位上繼續“懷才不遇”下去。
我不知道你自認為才幹如何,但不管才幹如何,你一定會碰上才幹無法施展的時候,這時候你千萬記住:“天生我才未必有用,我才有用靠自己”,我想你有幾件事可以做:
——先評估自己的能力,看是不是自己把自己高估了。自己評估自己不客觀,你可以找朋友和較熟的同事替你分析,如果別人的評估比你自我評估還低,那麼你就要虛心接受。
——檢查一下自己的能力無法施展的原因,是一時無恰當的機會?是大環境的限製?還是人為的阻礙?如果是機會問題,那隻好繼續等待;如果是大環境的緣故,那隻好辭職;如果是人為因素,那麼可誠懇溝通,並想想是否有得罪人之處,如果是,就要想辦法疏通。
——考慮拿出其他專長。有時“懷才不遇”是因為自己從事的不是自己的專長,如果你有第二專長,那麼可以要求上麵給你機會試試看,說不定就此能打開一條生路。
——繼續強化你的才幹,當時機成熟時,你的才幹就會為你帶來耀眼的光芒!
故事中的寧格先生雖然擁有繪畫的才能,但是他不知道按照以上辦法尋求施展才能的機會,卻把才能用於造假騙人的勾當,這樣幹的結果,當然是既害人,又害己。如果你始終放不下“懷才不遇”的包袱,那麼,你就可能導致下麵故事中天平那樣的結局和命運。7.隻有滿足於現實的不平衡
才能在不平衡中保持平衡一位商人從市場上買回一隻掛鍾和一架天平,順手把它放進了庫房。
搖晃著的天平瞧見掛鍾的指針“滴答、滴答”一圈一圈均衡地走著,心裏老大不高興,它想:我身上一左一右兩隻托盤,要是也能夠像掛鍾的指針那樣均衡地上下搖動就好啦!
它想著想著不由自主地晃了一下,“嘩”的一聲,左邊的托盤掉到地板上摔壞了。搖晃著的天平吃了一驚,馬上又自作聰明地說:“原來是可惡的托盤導致了我身體的不平衡,要是右邊的托盤也沒有了,我不是就能夠保持平衡了嗎?”右邊的托盤聽了很生氣,幹脆“嘩”地一下自己跳到了地板上。
失去托盤的天平很快就平衡下來了。沒過幾天,商人的兒子走進庫房發現了這隻天平,說:“咦!這兒怎麼放著一架壞了的天平呢?”說完,他就把天平扔進垃圾箱,抱著掛鍾走了。
幾年過去了,掛鍾在商人的辦公室裏不知疲倦地均衡運動著,“滴答、滴答”的聲音仍然清脆動聽。而那架渴望平衡的天平早已鏽跡斑斑,沒多久就進了廢品收購站,接著又被送進煉鐵爐化成了一砣生鐵。
在現實生活中,你的內心世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平衡心理。某人賺了錢,某人升了官,某人買了房……你覺得自已本來比他們強,卻不如他們風光體麵!隻要一對比,就會產生不平衡的心理,而這種心理不平衡又驅使著你去追求一種新的平衡。倘若在追求新的平衡中,你能不昧良知、不損害別人,自覺接受道德的約束和限製,通過正當的努力奮鬥去實現人生的自我價值,達到一種新的平衡,倒也是值得稱道和慶幸的;倘若在追求新的平衡中,你不擇手段,毫無廉恥,喪失道義,自私貪欲,身心處於一種失控的狀態中,那麼就必然會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可怕後果,由此,你的人生必將陷入難以回旋的敗局之中。
內心世界的平衡和不平衡,往往緣於對比較“參照係”的選擇是否得當。如果我們用自己的低收入與財大氣粗的有錢人比,用自己的劣勢與別人的優勢相比,這樣比的結果自然是心理不平衡。反之,如果我們用自己的收入與普通勞動者相比,拿自己的優勢與那些條件更差、困難更多的人相比,我們的心靈就會多一份平靜豁達,我們的心態也一定會由不平衡慢慢地轉向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