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世之初,必須用新的觀念充足底氣
1.隻有完美的願望
沒有完美的現實從前,有一位貧窮的農夫,整天都夢想著怎樣發財。有一天,他老婆買回一個雞蛋,農夫瞧著這個雞蛋產生了美妙的遐想,他笑嘻嘻地對老婆說:“如果用這個雞蛋孵出一隻雞,雞再生蛋,蛋再孵雞,要不了多久,我們就會擁有一大群雞。”
老婆一聽也來了興趣,就問:“往後呢?”農夫回答說:“再用一群雞去換一隻羊,大羊生小羊,羊再換牛,大牛生小牛,我們就可擁有一群牛。”老婆又追問:“再往後呢?”農夫的願望愈來愈美好,話也越說越離譜:“然後就賣了牛買田蓋房,再娶一個小老婆……”
聽得入神的老婆勃然大怒,操起雞蛋往地上狠狠一摔,農夫滿腦子的計劃和希望就在這一刹那間破滅了,完美的願望就這樣被並不完美的現實擊得粉碎!
這是一個關於美好願望的經典寓言。現實生活中,你可能不會像農夫那樣想入非非,但是在你那顆年輕的頭腦裏,肯定存在類似農夫的美好願望。
年輕人擁有美好的願望是很正常的事情——我年輕時候也有過這種感覺和經曆——可是當你步入社會時就會發覺,現實比你想像的要差得多、複雜得多。你可能會碰上霸氣十足而又無多大本事的上司;也可能碰上挖空心思、爭執不休的同事;你會看到不少人都在為自己的私利而絞盡腦汁;你還會看到許多不合理的社會現象公然大行其道,而周圍的人居然認為是很自然的事情;當你跌了跤遭到失敗時,以前很熟悉的人可能會非常冷漠地離開你。你將深刻地感覺到什麼是真正的世態炎涼,你會無可奈何地感歎:現實原來並不完美!
我們平常說的“完美”這個詞,指的是完整、完善、完滿無缺的美好。完美是一種目標,隻有確定這樣的目標,我們才能產生前進的動力。相信完美、追求完美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隻有在學習和工作中不斷地精益求精,我們才能取得進步,人類社會才能得以發展前進。追求完美可以使你的人生充滿生機,追求完美可以使你的生活更加富有情趣。
我在鼓勵你追求完美的同時,也希望你能正確理解完美的涵義,完美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完整”,也不是數字概念上的“完整”,更不是所有事物的“完整”。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很多事物都不是完美的,總有這樣那樣的遺憾。
在這裏我要提醒你:完美隻是一種境界,隻是一種理想,現實從來都不是“完美”的。你應該學會正確地看待現實中的不完美現象,坦然地、快樂地接受這種不完美的現實,然後在此基礎上去適應社會,改變自己。
在你即將踏入社會之前,必須對夢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按照故事+哲理+忠告的敘述方式,我們接下來的討論,就從下麵這則饒有趣味的故事開始吧。2.夢裏的東西最美
現實的東西最真深秋來臨了,樹葉片片落下,年輕的乞丐沃爾特一整天都沒有討到吃的東西,他走到一條街道拐角處,靠著石梯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睡夢中,沃爾特得到了一大筆金錢,他用這筆金錢開辦了幾家大公司,購置了一所有花園的別墅,娶了一位身材修長、美麗善良的姑娘。這位姑娘為他生了三個健壯的兒子。三個兒子長大之後,一個成了傑出的科學家,一個當上了國會議員,最小的兒子則成了一位將軍。不久,兒子們娶妻給沃爾特添了幾位活潑可愛的孫子。
沃爾特後來成了世界級富豪,日子過得舒坦極了,他常常帶著妻子和孫子們登上市內最高的觀光塔,心滿意足地觀賞著城市的美景。一天,當他抱著最小的一位孫子正在塔頂觀看晚霞的時候,不知怎麼的一下子從塔頂上摔了下來……
他一下子醒了過來,他睜開眼睛一看,自己仍然躺在冰冷的石板上,剛剛發生的一切都隻是在夢中。隻有懷中抱著的一件破棉襖仿佛在提醒他,現在最需要的是找點填肚子的東西。
這是一個關於夢想的故事。故事中的乞丐做了一場根本不可能實現的、虛幻的、甜蜜的美夢,他夢裏的東西太美妙了,可惜夢想不能當飯吃,他仍然麵臨著生存的危機。
你的處境肯定和那位乞丐完全不相同,生存環境也與他有著天地之別,但是你是否也同樣擁有各種各樣的夢想呢?
對於“夢想”,人們有各種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健全的人應麵對現實,不應當耽於幻想。也有人覺得,愛夢想的人,根本不適合在現實社會中生存。
可是我們卻認為,隻要懂得判斷能夠實現的夢想和近乎虛妄的夢想之間的差別,擁有夢想並不是一件壞事。
在現實社會中,沒有夢想,美國人到現在恐怕還激蕩在大西洋海岸的一角!沒有夢想,人類恐怕到現在還隻是翹著腳仰望天上的飛鳥……
我想通過這個故事告訴你:一旦有了夢想,就必須擁有實現夢想的堅強意誌和決心。如果像那位乞丐一樣有夢想而沒有努力,有願望而不能拿出力量來實現願望,這是不足以成事的。
記住!夢裏的東西最美,現實的東西最真,隻有通過艱苦的工作,不斷的努力,才能將夢想變成現實。
當然,一個人要走向成功,僅僅擁有美好的夢想和遠大的理想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擁有正確的進取觀念,下麵的故事就是啟發你樹立正確觀點的。3.雙目失明是不幸
觀念失明是可悲一天,富翁威爾遜剛從豪華馬車中鑽出來,一個盲人柱著破竹棍上前說道:“尊敬的先生,我是一個可憐的盲人,能不能給我點鈔票呢?我已經兩天沒有吃一點東西了。”
威爾遜先生聽了,掏出一張鈔票遞給盲人。
盲人用手摸了一下那張鈔票,竟然是一張大鈔!他用顫抖的手反複撫摸這張鈔票,嘴裏連連感激著:“您是我遇見過的最慷慨的先生!仁慈的富人啊,我為您祈禱!上帝保佑您!”
威爾遜先生笑了笑,正準備走開,盲人拉住他說:“我是二十三年前布爾頓的那次事故惹失明的!太可怕了!”
威爾遜先生一震,問道:“你是在那個富翁威廉莊園失火中明的嗎?”
盲人仿佛遇見了知音,興奮得連連點頭:“是啊是啊,您也知道?這也難怪,那次失火燒死的人就有百多個,傷的人有好幾百,可這是人人都知道的啊!”
盲人想用自己的遭遇打動對方,爭取得到更多的一些錢,他可憐巴巴地說了下去:“我真可憐啊!到處流浪,孤苦伶仃,吃了上頓沒下頓,死了都沒有人知道!”他越說越激動,“您不知道當時的情況,火一下子冒了出來!仿佛是從地獄中冒出來的!逃命的人都擠在一起,我好不容易衝到門口,可一個大個子仆人在我身後大喊:‘讓我先出去!我還年輕,我不想死!’他把我推倒了,踩著我的身體跑了出去!我失去了知覺,等我醒來,就成了瞎子,命運真不公平啊!”
威爾遜先生冷冷地道:“事實恐怕不是這樣吧?”
盲人一驚,用空洞的眼睛呆呆地“看”著威爾遜先生。
威爾遜先生一字一頓地說:“我的少爺,是你從我的身上踏過去的!你長得比我高大,你說的那句話,我永遠都忘不了!”
盲人站了好長時間,突然一把抓住威爾遜先生,爆發出一陣大笑:“這就是命運啊!不公平的命運!你作為仆人沒跑出來,現在卻出人頭地了,我踩著你跑出去,身為少爺卻成了一個沒有用窮光蛋的瞎子!”
威爾遜先生用力推開盲人的手,舉起了手中一根精致的棕櫚手杖,平靜地說:“你知道嗎?我也是一個瞎子,但我隻是雙目失明,而你原來長期在莊園裏享樂,不但早就雙目失明,連觀念也早就失明了,所以我們就出現了不同的命運!”
這個故事體現了兩種不同的人生觀念,人生觀念的不同導致了命運的不同。
乞丐盲人滿腦子裝的是損人利己、自私自利、狡詐虛偽的人生觀。我們可以這樣說,這個曾經是少爺的盲人在那場大火到來之前在觀念上就已經“失明”了,因此,當大火發生之際,他在狡詐、自私、損人觀念的支配下,竟然推倒仆人,踩著仆人的身體逃命,全然不顧他人的死活。成為瞎子之後他又不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甘心接受不幸的結局,屈服於“命運”的安排,最終成為了“命運”的奴隸。可悲的是淪落為乞丐之後他觀念仍然沒有絲毫的改變,還在到處編造“痛苦”的謊言,去乞求別人的同情和施舍,真是不可救藥!
富翁盲人曾經是仆人,擁有心地善良、開拓進取的人生觀,縱然遭遇不幸雙目失明,但他在觀念上並沒有“失明”,麵對逆境,積極主動地挑戰不幸,不屈服“命運”的安排,所以能夠在不幸的基礎上獲得成功,出人頭地。
社會上生存競爭激烈,很多時候,觀念上的落後往往會導致你人生和事業上的失敗。我想通過這個故事告訴你的是:一個雙目失明的人,則是不幸的人;但觀念失明的人,則是更不幸的人。因為,雙目失明者反正什麼也看不見,他一旦習慣了永恒的黑暗,就不會為他看不見的東西痛苦;但觀念失明的人,卻時刻遭受煎熬,因為他雖然看不見機會而放棄了成功,但他卻看得見紅塵滾滾的人生,看得見他身邊的人飛黃騰達、姹紫嫣紅、冠蓋滿京華。
一個人隻要擁有健康正確的觀念,就可以戰勝艱難困苦,最終走向成功,甚至創造出人間奇跡。下麵故事中的帕格尼尼,就是這樣一位帶有傳奇色彩的人。4.隻有接受現實的苦難
才能適應苦難的現實世界超級小提琴家帕格尼尼4歲時,一場麻疹和強製性昏厥症幾乎把他送進棺材。7歲時他又患上嚴重肺炎,不得不大量放血治療。46歲時牙床突然長滿膿瘡,隻好拔掉所有牙齒。牙病剛愈,又染上可怕的眼疾,幼小的兒子成了他手中的拐杖。50歲後,關節炎、腸道炎、喉結核等多種疾病吞噬著他的肌體。後來連聲帶也壞了,靠兒子按口型翻譯他所要說的話。
但帕格尼尼似乎覺得還不夠深重,自己又設置了各種障礙和漩渦——他長期把自己囚禁起來,每天練琴10至12小時。
他忘記了饑餓和死亡,他用獨特的指法和充滿魔力的旋律征服了整個歐洲和世界,他發展了指揮藝術,創作出《隨想曲》、《女妖舞》和6部小提琴協奏曲及許多吉他演奏曲。幾乎歐洲所有文學藝術大師都聽過他演奏並為之激動。許多音樂評論家稱他是“操琴弓的魔術師”,歌德評價他“在琴弦上展現了火一樣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