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6 熱衷於慈善事業(3 / 3)

“這項援助工程將對消除高等教育中的某些不公平現象具有曆史性的意義,它可以使教育的大門向所有原來沒有機會得到進一步教育的人敞開,我們看到了未來的領導人因此而產生,我們非常感謝比爾夫婦的這項善意舉措。”

預計,這筆獎學金在此後的20年當中,每年至少可以資助1000名高中生修讀教育、數學、工程,以及計算機專業的課程,甚至可以解決他們的住宿費與學費。獲獎學金資助的學生將獲得整個大專教育的費用,包括他們將來研究生學習的費用。

一些批評人士仍然質疑比爾此舉是否純粹出於利他主義,因為比爾曾一度被批評人士認為他是以大筆捐款作為節稅之道。比爾-美琳達基金發言人尼爾森曾否認過他們的這種看法:

“我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我們覺得這是正確的,沒有其他可以隱瞞的理由。如果有人硬說那是為了節稅,從邏輯上也是說不通的。當然,我們獲得更多的支持者,莫過於那些從事艾滋病等一些疾病研究的科學家們,無疑,這又會給他們輸入新的資金。”

也有許多醫學專家站出來表示支持:

“這樣做太好了!我們絕大部分的工作都集中在發展中國家,而醫藥公司對這些地方不感興趣,因此我們極其需要這筆資金。”

2002年,比爾參加了在瑞士召開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在會上他宣布一項重要的行動,這便是比爾—美琳達基金會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共同提出的2億美元的生物學研究項目計劃。在一些貧困國家,尤其是非洲,每年都有上百萬的人死於各種疾病,諸如肺結核、瘧疾等。這一筆讚助資金主要用於這些疾病的特效藥研究開發上。

這一行動的管理工作交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基金會負責,該基金會是一個成立於1996年的慈善組織,它與比爾-美琳達基金會有著良好的合作關係。它的主旨便是促進與其他慈善組織或是團體的合作,並且由HaroldVarmus領導的學術委員會負責把握基金會的科研方向。他們認為,這一行為有利於支持“高風險、高影響力的科學工作”,同時也是NIH主要資助項目——研究者感興趣項目的補充,這樣有助於吸引全球頂級科學家來關注健康問題。

當然,美琳達與亨利更願意它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際計劃,就此,他們曾與英國倫敦的兩所醫學院與英國研究慈善基金會Wellcome進行過相關事宜的洽談。在一些共同關心的問題上雙方取得了共識。

世界上每年用於醫學研究的經費高達700億美元,可是其中隻有不足10%的經費用於研究造成殘疾、死亡的疾病。這是一個巨大的懸差,所以比爾將這個計劃視為是對這種現狀的一種挑戰:

“在解決全球健康問題上,科學與技術有很多機會,但是我們需要更多的是資金。”

美國消費者權益協會的活躍分子納德曾寫信給比爾,在信中納德告訴比爾他希望帶領全球358名億萬富翁召開一個會議,討論美國及全球貧富懸殊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案,並期望通過這次會議來製定一項資助窮人的計劃。他為了能說服比爾,在信中列舉了一連串的數字:

“比爾財富超過1000億美元,比全美國40%窮人的財產總和還要多。美國是全球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占1%的富翁資產比占90%的窮人資產還要多。全球358名億萬富翁的總資產超過窮國30億人口的總收入。

當這封來信被公開以後,在美國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許多人都拭目以待:比爾將如何行事。

比爾告訴公眾,他會自主地參與到這種活動中來,以此來回報社會!

這是一個人性的問題,美琳達也相信他們的行動會帶動更多的人,以使他們投身於這一領域——人類的慈善事業。的確,許多事實表明,這一領域開始越來越敏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也得到了人們越來越多的支持。

2003年初,美國的VaxGen公司終於在全球首次完成了一種艾滋病疫苗的Ⅲ期人體臨床試驗,結果卻令人感到失望。從統計學意義上說,那種疫苗對受試者基本上沒有什麼保護作用。

那麼,艾滋病疫苗何時才能研製成功,這也是比爾—美琳達慈善基金會一直關注的問題。顯然,就目前而言,從他們與一些醫學專家的接觸中不難看出,醫學界對此都表示出相當謹慎的回答。

但是美國AaronDiamond艾滋病研究中心的亨達夷告訴基金會,全球每年感染艾滋病的人高達1.5萬,這位科學家還說,艾滋病仍然是全球最需要關注的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與聯合國在2003年上半年發布了一份最新報告,他們預計,以目前速度流行的話,到2010年,全球HIV患者將增加到4500萬,到2020年,死亡人數將會達到7000萬。這是多麼可怕的數字!在這種情況下,迫切需要加快艾滋病疫苗的開發進程,資助研發艾滋病疫苗成為比爾—美琳達基金會最重要的援助計劃。

從另一方麵來講,在比爾—美琳達基金會設立之初,它的宗旨就是解決教育、醫療與兒童問題,所以在世界衛生組織,以及一些科學家的倡導下,比爾很願意每年從基金中拿出一部分錢投入到艾滋病疫苗的開發上。

但是,對於艾滋病疫苗研究開發的特殊性,在全球700億美元的慈善基金中,僅有4%用於了醫療健康,這是遠遠不夠的。一些國家在這方麵的投入也非常有限,所以經常會有一些科學家到政府部門遊說。比爾—美琳達基金會也曾組織過這樣的活動,但這隻是一種形式,問題的最終解決需要更多的政府機構與慈善機構的投入。

也有人將這項計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相比,但美琳達卻認為,人類基因組計劃更像一個工程計劃,基因序列測定肯定是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的,而全球艾滋病疫苗開發計劃則是一項科學探索計劃,其成功的時間難以測算,也就不能主觀地設定它的時間進度。從這個意義上說,全球艾滋病疫苗開發計劃與自1970年起在美國開展的“癌症計劃”更為相似。在“癌症計劃”剛剛啟動時,曾有人提出過在10年內攻克癌症。結果直到現在,癌症還是醫療界棘手的難題。

比爾—美琳達基金會的一些分析人員認為,在艾滋病疫苗的研究過程中,全球至少需要建立10個左右的開發中心,他們將會根據進展情況提供必要的一些經費。當然,他們正在爭取其他基金會、企業界、政府部門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