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5 對微軟的獨特感受(2 / 3)

在微軟變得越來越龐大的時候,比爾感覺有些工作很占用他寶貴的時間,於是他隻擔任了董事長一職,而將總裁讓給了鮑爾默,比爾主要從事一些策劃性的工作。

本應該出現在對公司具有戰略意義的會場中的比爾,也經常會參加一些部門會議。如有時間他不放過每個項目每一周的現場會議,參與討論項目的進行情況等。所以,比爾認為不妥的事情,員工也可以馬上就聽到,比爾有時也會當場指出某個經理的不足或需改進的地方,他也更喜歡對自己欣賞的做法或是建議給予即時獎勵。

負責應用軟件的傑佛裏·哈波斯甚至說是比爾讓他們緊張起來的。的確,比爾很善於讓那些有能力完成難題的員工全力以赴地工作。

美琳達曾經也問過比爾這樣一個問題:

“為什麼許多公司大了之後,老板與員工都會失去必要的聯係?”

“所以讓微軟有小公司的感覺十分重要,即使它已經不再是小公司,就像我永遠會記得做個小孩子有多快樂一樣,微軟要保持這種感覺。”比爾回答說。

比爾有時在一些問題上的態度像個孩子,但是在公司的一些重大變革上,他會比別人想得更周到、更細致。在美琳達走進微軟的十幾年當中,目睹了微軟的每一次發展與變革。她不得不欽佩眼前這個滿是頭屑的孩子氣般的比爾的管理藝術。

最近,微軟進行了一次重大的人事調整。事先比爾曾征求過妻子的意見:

“美琳達,現在公司麵臨很艱難的發展機會,我想是把資源與人才集中起來應對挑戰的時候了,你有沒有什麼好的想法?”美琳達從不願介入公司的管理問題,她隻告訴比爾:

“你是想給自己換一個新的角色嗎?的確,依你的年齡,你或許應該從事一些更有效、更具有全局性的工作。”

或許是妻子的話提醒了比爾,或是他深思熟慮後的決定,於是比爾讓史蒂夫·鮑爾默——他近30多年的老搭檔,取代了他的總裁職務,而他隻擔任了董事長一職。他告訴新聞媒體:

“我和從前一樣,對微軟這個了不起的公司感到無比樂觀。我們有出色的員工,有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有效的管理層,有數量龐大的、占絕對優勢的技術,以及無窮的發展機會。所以,如果有人懷疑今天宣布的這個決定意味著我會在微軟花的時間少一些,那麼他就徹底錯了。”

事實證明比爾的承諾沒有落空。

1983年,與比爾一同創業的艾倫離開了微軟,他投資150億美元的資金用於高科技與體育企業,但他仍然持有9%的微軟股份。

雖然外界傳言艾倫是因為與比爾合不來才不得不離開微軟的,但比爾卻不這樣認為:

“我們是對一些事情有過不同意見,也彼此爭辯過,但這很正常,這絕不是他離開微軟的理由。展望未來20年,我們兩人都相信,其實未來會有比過去20年更多的機會,會產生更大的影響,我們各自努力奮鬥吧。”

雖然美琳達沒能親眼見證艾倫工作時的情景,但是比爾向美琳達承認:

“我比較激進,競爭心又狂熱,而保羅在我們的研究發展方向與經營上保持領先。”

在先後10多位伴隨微軟成長的高層主管中,除了保羅,現在比爾更看好鮑爾默,比爾也幾乎從來沒有將他看作外家人。鮑爾默很善於言談,做事精明果斷,這些都深得比爾的歡心。美琳達對鮑爾默的印象也很不錯,不隻是因為他是極力促成他們婚姻的當事人,更多的在於他的做事風格與談吐。鮑爾默很熱情,每次來比爾家時都不忘要見見比爾的寶貝兒子羅瑞,他們很合得來。比爾是這樣評價鮑爾默的:

“從撰寫程序方麵來說,鮑爾默並不是一個專業的技術人員,但他很擅長數學,而且是個精力充沛的商業高手。這個在表達觀點猛敲牆壁並吼叫的家夥,也是個經常踢我屁股的強製者。”

還有一些其他出色的微軟高層,他們都是比爾最得力的工作夥伴,也是微軟“智囊團”的重要成員。

微軟“智囊團”是一個特別的團隊,這也是微軟與其他軟件公司與眾不同的特色所在。不可否認,他們的智囊深度確實並非一般人想像的那麼簡單。比爾一直為自己可以找到這些最聰明的人才而倍感自豪。他認為,如果把微軟這些頂尖的20個人才挖走,那麼,微軟便會變成一家無足輕重的公司。這樣的局麵比爾當然不願意看到,所以他一直在為留住這些他最欣賞的人而竭盡全力。

同時,比爾還不忘向他們學習,他自認為自己並不是教育家,而隻是個學習者而已,這便是這個“智囊團”讓比爾發自內心的感受。微軟的大部分決策幾乎都出自這裏。其中有一位重量級人物,也是微軟非常權威的創意思想家納米·米爾弗經常開玩笑說:

“在我們智囊團中,聰明人威脅不了比爾,隻有蠢才才能。”

比爾在形容這些人的時候,總是喜歡用“螺旋槳頭腦”來形容。前微軟的奴羅伯·格拉雷澤曾是最讓比爾欣賞的一位專家。在奴羅伯30歲時,他兌現了自己在微軟的上市股票後開始自己創業。比爾說:

“他非常聰明,而且年輕,正因為這一點讓他忘乎所以,許多事情常自以為是。但是,不可否認,正是那個家夥給公司帶來了豐厚的回報,而且在他那兒,事事都進行得非常順利,也很迅速,不需要做太多的管理訓練。”

有時,一些人會問比爾:

“在微軟,你們怎麼做才會成為‘螺旋槳頭腦’呢?”

包括美琳達也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一次比爾告訴美琳達自己真實的看法:

“方法之一就是研讀唐納德·克努特所著的《程序設計藝術》這本書,這本書一共有3冊,而且正在出版更多。如果有人自負到自以為什麼事都懂,克努特便幫助他們了解,這個世界有多深奧,有多複雜。我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才讀完這本書。這是對意誌極好的訓練。我研讀了20頁後把它放在一邊,一個星期後再讀20頁。”

聽他這樣一說,美琳達忽然想起來,曾有一段時間,比爾隻是告訴她在學習,美琳達知道比爾從來不看一些管理方麵的書籍,現在也很少從事程序設計的工作,不知他在學習什麼,隻當作是一種玩笑。看來他真的是在努力,並且他還告訴美琳達,那段時間,公司裏凡是能夠讀完這本書的人,他都要求他們寄一份履曆表給他。

也有一些人對微軟的這種做法感到很奇怪,新聞記者蘭德爾·斯特勞斯便是其中的一位。在他第一次接觸關於微軟的一本書時,他對於外界宣傳的微軟公司“智囊團”的種種奇聞軼事存在疑惑。可是當他與微軟實地接觸了三個月之後,便完全改變了自己先前的觀點:

“當我近距離檢視微軟的運作時,震撼我的不是這家公司的市場占有率,而是該公司擬定決策時那種密集、務實的深思熟慮。據我的觀察,微軟不像昔日的IBM那樣在牆上懸掛著訓斥員工‘要思考’的牌子,而是將思考徹徹底底地滲入到微軟的血脈。這是一家由聰明人組成的、管理良好的、從過程中不斷學習的公司。”

當然,如果你不具有螺旋槳式的頭腦,那麼你在微軟也很難致富。現在,可以肯定說,至少已經有2000名微軟員工成為了百萬富翁,他們都是絕頂聰明的人。

在微軟創立後不久,比爾曾經與鮑爾默等公司高層商量,打算聘用一位非常能幹的董事,最後商量決定聘用吉姆·湯姆。

在1982年的時候,吉姆·湯姆還不到40歲,此前他曾在一家擁有10億資產的大公司當總經理,因為具有扭轉困境企業的特殊能力而被所有企業家看好。那年的7月6日,他正式成為微軟的執行總裁,負責日常的事務管理。比爾擔任執行副總裁,負責所有與產品有關的活動。

吉姆是一位典型的平民主義總裁,不論是他的為人處事,還是工作作風,都透露出了這一點。但他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缺點,那就是他對軟件的技術特點不是非常精通,所以在工作的時候,他很少關注公司的產品。

比爾希望他能改變這些缺點,但在吉姆·湯姆看來,比爾是個很計較的人,因為,比爾總是希望他多了解些軟件方麵的事,而他隻希望做好日常的管理事務。同時,他反對微軟在一些營銷問題上的做法,恰巧相反,比爾卻認為這樣做是合理的。當然,沒有誰能夠分得清他們誰是正確的。

吉姆·湯姆任期不到9個月時間,比爾便開始尋覓新的總裁了,他認為聘用吉姆·湯姆是他犯的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比爾對新聘用的董事長行政助理埃斯特爾·馬瑟斯感到非常滿意。在第一次會麵時,比爾問她吃不吃午餐,她說不吃,比爾問她最不願意做什麼事,她說文件歸檔,說完後,她還強調了一遍:

“我不想搞文件歸檔。”

那時,比爾覺得她非常有個性,於是決定聘用她了。

馬瑟斯除了負責一些日常的事務外,還負責管理比爾的一些生活事務。比爾習慣工作到深夜,而早晨不按時起床,因此馬瑟斯的一項工作就是把他從床上叫起來,去赴重要的約會,甚至她會開車送比爾到機場。在重要的場合下,她會建議比爾穿什麼,並提醒他注意梳理頭發。她還負責處理比爾超速行駛的法院傳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