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你在想什麼,是不是可以把那本書幫我遞過來?”
比爾會用左手把書遞給她,右手仍然還是抓前額,因此美琳達經常會見到比爾的前額出現紅色抓痕。
雖然很少人稱讚比爾的相貌很迷人,但是正是這張長不大的娃娃臉讓許多人對他“俯首稱臣”。微軟的許多競爭對手就是被這個不修邊幅、外貌有些清瘦、頭發蓬亂、還帶著滿頭頭屑的大男孩兒所迷惑。他們錯認為對付這樣的“娃娃”易如反掌。但結果並不是他們想像的那樣,在大呼上當的同時,他們更佩服比爾過人的智慧與領導藝術。
或許這多少得益於比爾是一個典型的樂觀主義者,連他自己也稱:
“我是一個樂觀主義者,對於新科技可能產生的衝擊常常保持著樂觀的看法。我認為新科技將增加我們休息的時間,而且會使我們的文化內涵變得更加豐富。但這並不表示我對即將發生的一切都完全沒有疑慮,正如同所有的重大變革一樣,資訊社會的好處必然伴隨著缺點而來,這是很正常的,因此要端正態度。”甚至在他創業,對生活的享受幾乎為零的時候,他也沒有放棄過什麼,或是抱怨過什麼。
1979年,當微軟公司遷到貝爾維尤時,比爾除了一台電腦與一身牛仔服之外,幾乎什麼都沒有。
1983年,微軟公司宣布要開發Windows操作係統之際,一位曾經到過比爾房間的人驚奇地發現,比爾的房間不僅沒有一台電視機,甚至連必要的生活家具也沒有。
雖然比爾現在不像從前一樣過著無序的生活,但是他“開夜車”的習慣絲毫沒有改變。他經常在夜晚或是淩晨給他的下屬發送電子郵件,所以那些程序員總是可以在第二天上班的時候收到比爾的電子郵件,主要內容都是些關於他們所編寫的計算機程序的問題。因為比爾喜歡在夜裏檢查他們編好的程序,然後及時給出自己的評價。
深諳美國民風的人或許會認為,在美國傑出人物身上,你很難窺探到他們在暴發前後有多少生存境遇上的天壤變遷:洛克菲勒如此,福特如此,裏根如此,比爾也不例外。比爾沒有一點因其富有而變得目空一切、不可一世。他一貫保持著年輕時的無拘無束,他經常是被看走了眼的億萬富翁,他經常逃離上流社會的做秀與敷衍,而滿心喜悅地從事自己極度放縱的、酷似下裏巴人的遊蕩生活。
比爾曾與他的一些朋友偷偷地到西雅圖的沙拉拉夜總會為自己少年時最崇拜的比吉斯搖滾樂隊的火爆演出捧場助威。他甚至熟悉這個樂隊的每一位竄紅、繼爾隱退的歌手,也曾很不體麵地、像個白癡一樣拜倒在紅歌手的大腿根下。他發自內心地喜歡聽司各特那樣歌唱:
“兩顆空虛絕望的靈魂,一段驚世駭俗的愛情,深刻不容緩的情歌,萬能的金錢,饑餓的道德,日益分裂的人性,在空虛冷酷華美的城市裏,我們奮鬥,我們墮落……”
或許這些都是比爾的個性所致,是的,他確實很喜歡聽這樣的歌曲,不,應該是這樣的瘋話!他會覺得這些瘋話同樣有如潛藏在他心裏的BASIC程序一樣妙不可言。或許這些歌聲會讓他疲憊的身心得到舒展。
有時美琳達對比爾某些行為很費解,他會積極地向一切社會承認的古板東西挑戰。
每當提起比爾沒有規律、得過且過的生活情形,人們或許會在恍然中重見克魯亞克筆下的“一個衣衫破舊的純潔的人所有的快樂”。甚至還會回味起那個《在路上》自由自在放聲歌唱,既沒有什麼惻隱之心,又絲毫談不上罪惡的迪恩小子,他們之間有著共同的東西。克魯亞克曾經把他筆下的故事人物迪恩描述成一種“速度的功能”,迪恩生活輪廓最清晰的線條與強烈的信號就是速度,包括他的談吐、開車,以及他的生活、心理。
在迪恩的奔波與放縱中,隨處可以看到比爾的影子。雖然比爾是一個很偉大的科技巨人,但他的骨子裏還是有一種涉世未深的青年人的靈性與躁動不安,這些仍然在支配著他的生活節奏:在快速的生活與拚命式地工作中,一麵勇猛地挑起生命不堪的重負,一麵沉醉於生活的樂趣中。
一些人會動輒將比爾作為笑柄,有時,比爾也會成為漫畫消遣的人物,比如繁盛之都把詼諧的比爾與他喜歡的貓咪硬是湊到了一塊兒;漫畫家柏克萊·布瑞斯提德更是殘忍地對待比爾,把他描繪成一個皮包骨頭的“骷髏”形象。那是一次與比爾的結識激起了這位漫畫家創作的靈感:
“那次我排隊買電影票時,撞見了比爾,看起來,他非得獲得別人的幫助才能買到那張票,或許他是那種在學校裏經常被取笑的小孩,所以與周圍的人不能融洽地相處。”
比爾不會輕易屈服於人們對他的批評,他更希望保持自己的本色。
美琳達親眼目睹了比爾在創造偉大微軟的同時,也為自己樹立了不少敵人,有人說他有遠見,也有人說他很霸道……他因此也惹上了不少麻煩。美國司法部、地方法院與他的官司多如牛毛,總是糾纏不清,沒完沒了。更讓美琳達感到吃驚的是,隻要比爾在公眾場合一出現,常常無端地會突然被人丟蛋糕。
一次,比爾與一幫政府首腦一同抵達布魯塞爾的一個會議場的時候,有個惡作劇的人朝他的臉上丟來好大一塊粘糊糊的奶油派。頓時,世界各地的媒體馬上開出天價,有的甚至願意支付400萬美元購買拍下整個突襲過程的膠片。對於這個突發事件,比爾表現得很有風度,他沒有說太多的話,隻是抱怨那個奶油派的味道不夠好。
擲奶油派的是自稱為“惡棍一族”的組織,他們對世上所有“不討他們喜歡”的名人宣戰。這夥人的領袖是比利時作家、電影史學家、演員諾爾·葛丁,他甚至自稱是擲派者。
那麼為什麼要往比爾的臉上擲奶油呢?
他的解釋是:
“因為從某些方麵來說,比爾是世界的主宰,因為他把他的智慧、強化的想像力與他的勢力提供給政府與今天這樣的世界,他的這種作法既陰暗,又不公平,很令人作嘔。他原本是位社會改革的理想主義者,可是現在卻甘願做現有體製的走狗。”
他們這夥人仿佛是一群逗趣的恐怖主義者,連他們自己都承認,他們的舉動不具有象征意義。
在網絡上反對比爾的形式更是千奇百怪,有些甚至令人匪夷所思。一時間,比爾似乎成了眾矢之的。即使每天他有48小時,相信他也看不完如雪片飛來的電子郵件。還有人以他的名字(BillG)在網絡上設立了“比爾的秘密日記”網頁,當然都是些網民自己編造的花邊新聞。他們這夥人可算把網絡世紀的虛擬現實文化發揮得淋漓盡致,幾乎將所有的高科技手段都應用到了這裏。一時間讓人感到比爾是一個如此不受歡迎的人。
網絡上曾載有這樣一篇文章,一個不知趣的人在“趣味牆紙”網頁裏設置趣味專區,裏麵全是些嘲弄比爾的內容,甚至“毒辣”到讓微軟與蘋果打架!諸如視窗飄揚的旗幟被飛來的一個蘋果打倒;“視窗2000”成了“泰坦尼克號2000”,在冰海裏緩緩下沉;啟動視窗的START開始圖像,竟成了“開始花錢”字幕……
更不可思議的是,比爾還被“推薦”為美國著名的《花花公子》(Playboy)月刊封麵的玉兔女郎,同時還被推薦為電影《星際戰》(Meninblack)海報中的持槍充當反麵人物的角色。最有趣的是錄像DoomⅢ,它是以設計遊戲Doom為基本構架,在持槍戰士進入機關後,就可以看到比爾在高談闊論,隻要他一說出“視窗”一詞,戰士就會開槍將他打得七孔流血。在他倒地後,“GameOver”也就隨之出現了。
一次,比爾在網上瀏覽這些消息,以及人們對他的其他報道時,他開始搖著頭向美琳達抱怨說:
“我認為那些報道太離譜了,我很難對此做出評論,是的,美琳達,在我們訂婚的時候,你還記得嗎?《星報》報道說我為你曾舉行過一個小小的比賽,比賽一結束,我立刻向你求婚,或許我忘記了,真的有這回事嗎?”
“絕對沒有這回事。”美琳達非常肯定地回答。
“他們這是從哪裏來的消息,還說我向你求婚後,你很快就答應了。”看著比爾焦急的樣子,美琳達不禁笑了起來:“太荒謬了,太不真實了!”
還有,一些人擬造關於美琳達與比爾的連鎖信、推銷信,以及其他一些東西更是十分泛濫,盡管那些信息沒有一點真實性,但總是還會引起一些人的興趣。
1998年2月份,不知哪個“好心人”將署名為比爾的一封信傳給了幾百名大學生,信中以比爾的口氣說,他要獎勵1000美金,或是送一套免費的Windows98給將這則信息傳給1000個人的那些人。糟糕的事情終於發生了,微軟一天下來接了數百個電話,他們都想確認這是否是真實的。其中還有些學生開口要比爾付給他們1000美元。但是沒有人願意要那套免費的Windows98。哪有這樣賺錢的?至少比爾自己從沒有得過這種意外的收獲。
如果登錄到微軟公司的正式網站,便會發現,那裏關於比爾的材料多得可怕。所有這些材料都非常可怕與狂熱。
有些文章的標題居然是這樣的:
“比爾曾在一次飛車中死了”。
“比爾是魔鬼的化身”。
“請絕不要相信比爾所說的話。”
也有的文章這樣說:
“比爾個人的財富時鍾——計算你可以分得多少錢。假如比爾的財產平均分配給每個美國公民的話。”
還有《比爾的秘密日記》與比爾正式在《石板線上》上公開的日記相互混淆,甚至他的作者在網站的首頁發布了這樣的公告:
“比爾的律師認為,您可能弄不清楚是誰寫的這本日記,是比爾本人嗎?哼……我覺得您非常聰明,不會被搞糊塗了,無論如何,嘿,請看我的不負責任的聲明。”
那段時間,比爾的鼻子快氣歪了,他非常厭惡這些人,但是他從來沒有公開辱罵過這些人。他更看重的是,如何來保證網絡不受人為的破壞:
“信息高速公路出現癱瘓,是值得擔憂的事情,雖然任何單一的信息中斷事件不可能產生廣泛的影響,但終究會產生一些效應。如果某個服務器可以被取代,那麼信息就可以被挽救回來。可是,係統可能容易受到攻擊,隨著係統變得越來越重要,我們在設計上必須加入更多的冗餘信息以保證所傳輸信息的準備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