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職工的心理疾病治療
1.怎樣治療青年職工的挫折心理
青年職工有很多的幻想、希望,他們為實現這些目標,會付出努力甚至作刻意的追求。然而,結果事與願違時,他們就產生了挫折,挫折會引發青年失望、壓抑、沮喪、憂鬱、苦悶等緊張心理和情緒反應,心理學上稱之為挫折感或挫折心理。
形成原因
挫折感在青年發展時期表現較明顯。這個時期,他們剛剛步入社會,對人生的思索、社交的障礙等容易體驗到令人失意的挫折心理。
導致青年職工挫折心理的原因是複雜的、大略可劃分為兩類:
主客觀矛盾是導致青年職工挫折心理的主要原因。主觀指青年的自我需求,客觀是指滿足其需求的現實條件。當主觀與客觀發生矛盾,客觀不能滿足主觀的要求,就會產生挫折感。
個性不完善也是導致青年職工挫折心理的重要原因。青年雖然充滿朝氣,思想活躍,興趣廣泛,勇於探索,富於創造性,但個性還不夠完善。如情緒不穩定,認識片麵,自尊心與好勝心過強,理想浪漫,容易偏激,世界觀不明晰,缺乏紮實的實踐基礎,耐力不強等,正是這種不完善的個性成了挫折心理的溫床。
治療
生活中挫折無處不在,逆境無時不有。在挫折麵前,青年職工應該有進取的精神和百折不撓的毅力,同時要理智地對待一切。
遇到挫折時應進行冷靜分析,從客觀、主觀、目標、環境、條件等方麵找出受挫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
要善於正確認識前進的目標,及時調整自己,要注意發揮自己的優勢,並確立適合於自己的奮鬥目標,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在實施過程中,一旦發現目標不切實際,前進受阻,應該及時調整目標,以便繼續前進。
要善於將壓力轉化為動力。適當的刺激和壓力能夠有效地調動機體的積極因素。
要正確對待挫折,經常保持自信和樂觀的態度。挫折和教訓使青年變得聰明和成熟,正是失敗本身才最終造就了成功。要悅納自己和他人他事,要能容忍挫折,學會自我寬慰,心懷坦蕩、情緒樂觀、發憤圖強,滿懷信心去爭取成功。
2.如何治療青年職工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人們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
逆反心理在青年職工中都可能發生,並有多種表現。
逆反心理的深一步發展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態心理轉化。所以必須采取有效的對策來克服和防治其發生。
要重視複雜的社會因素對青年職工心理的影響。青年的心理活動,會受到社會經濟製度變革,文化、道德、法律等意識形態發展,善惡、美醜、是非、榮辱等觀念更新等方麵影響。所以要克服逆反心理,把對他們的思想情操等各方麵的培養同社會政治生活、經濟文化活動以及社會道德風尚聯係起來,以提高他們心理上的適應能力,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不致迷失方向。
青年要學會正確認識自己,努力升華自我。這裏須提倡自我教育,就是要求青年要學會把自己作為教育對象,經常思考自己、主動設計自己,並自覺能動地以實際行為努力完善或造就自己。
3.青年職工的孤獨心理治療
有些青年職工不願投入火熱的生活,總抱怨別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納自己。常常覺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葉孤舟,性格孤僻,害怕交往,莫名其妙地封閉內心,或顧影自憐,或無病呻吟。心理學中把這種心理狀態稱為閉鎖心理,而把因此而產生的一種感到與世隔離、孤單寂寞的情緒體驗稱為孤獨感。
形成原因
獨立意識的增長。青年處於人的生命發展過程中從不成熟走向完全成熟的過渡時期,在這個過渡期中,他們的實踐範圍在逐步擴大,邏輯抽象思維能力也在迅速加強,於是開始積極地用自己的內心去體驗世界,但現實又讓他們心生不安全感。為了走出這種困境,多數青年積極與同齡人交往,但也有少部分人站在人群外觀望,或不屑於與同齡人交往,唯我獨尊;或害怕增加不安全感而緊張不適,從而轉向自我內心的交流。
自我意識的發展。處於青年時期的人們常會發現關於自己的許多獨特的想法和憧憬,發現自己心靈中的美,也看到自己心靈中的醜。隨著自尊心的增強,個人隱私的範圍逐漸擴大,他們往往擔心自己的某些方麵會被人恥笑,於是便小心地封閉自己的內心世界。
治療
深沉的孤獨感會產生挫折感、寂寞感和狂躁感等,嚴重的甚至厭世輕生,所以,青年們應學會消除孤獨感。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開放自我,真誠、坦率地把自己交給他人。要主動親近別人,關心別人,因為交往是一個互動互酬的過程,所以別人也會對你以誠相待。
盡量縮小與同代夥伴之間的差異。既不自傲清高,做脫離集體、高高在上的“超人”,也不自卑多慮,脫離同伴,做索然獨居的“怪人”。從文化教養到興趣愛好的各個方麵,都應與同代人相互溝通、相互學習。
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為自己安排好豐富有益的業餘生活,把思想感情從孤獨的小圈子中脫離出來,投入到廣泛的高尚的活動中去。
建立正確的友誼觀、戀愛觀、婚姻觀。這是抗孤獨、抗寂寞的重要法寶。
辯證看待孤獨。應力求避免陷入孤獨,但卻無必要害怕孤獨,對孤獨要有辯證的看法。
4.青年職工的自卑心理治療
自卑是一種因過多地自我否定而產生的自慚形穢的情緒體驗。自卑感人人都有,隻有當自卑達到一定程度,影響到學習和工作的正常進行時,才歸之為心理疾病。
在人際交往中,自卑心理主要表現為對自己的能力、品質等自身因素評價過低;心理承受力脆弱,經不起較強的刺激,謹小慎微、多愁善感,常產生疑忌心理。
形成原因
自卑心理的產生,主要來源於心理上的消極的自我暗示。主要表現在:
現實交往受挫,產生消極反應。青年在交往過程中常可能遇到不能克服的障礙,導致交往挫折。如,對待愛情挫折,有自卑傾向的人會難以忍受,把失敗歸因於自己的無能或倒黴的命運,因而灰心喪氣、意誌消沉。這種不良後果會產生消極的自我暗示,使得自卑心理更深入內心,並不斷膨大,以致喪失交往的勇氣和信心。
消極的自我暗示。由於先天或後天的原因,有些青年常因個子矮、過胖、五官不正、身體有殘疾、缺陷等抑製自己天性的發揮,感到精神壓力重重,常懷疑或擔心自己的缺陷被人恥笑,因此離群索處,不敢主動交往或接受友誼。
對自我智力估計過低帶來的消極暗示。有些青年由於學業上、工作上成績平平,無出色表現而過低估計自己的才智水平,甚至對整個自我認識消極,認為自己“處處不如別人”,於是在交往中過於拘謹,放不開手腳,擔心自己成為笑料或被人算計。
對性格與氣質自我評價帶來的消極的自我暗示。自卑者大多對自己的性格、氣質特征有些了解,但他們對於自身存在的不利於交往的性格特征,總表現出無能為力的態度,歎曰“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如那些自認為性格怯懦、抑鬱低沉、反應遲緩者,多不敢主動結交朋友,常常“天馬行空,獨來獨往”。
治療
自卑是心理暫時失去平衡的一種心理狀態,對此可以通過積極的補償的方法來加以調節,這種積極的補償方法有:
正確對待失敗。青少年由於知識、經驗的不足,失敗時往往找不到恰當的方法排解自卑感、挫折感,結果出現惡性循環,失敗導致自卑,自卑引起失敗。要知道,在漫長的人生征途上,一帆風順是不可能的,而挫折和失敗倒是必然會發生的,對此持平常之心,就不會在感情上產生很大的被動了。
增強自信。凡事都要有一個必成的信念,要對自己有充分信心,對事態發展的前途抱樂觀態度。要自信,自信是消除自卑、促進成功的最有效的補償方法。平時要注意及時抓自信心的種子,清掃自卑的瓦礫,給自信心一片濕潤的土壤——因為自信心是通過一次次微小的成功來增強和得到升華的。在自信基礎上,建立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抱負水平”。
“抱負水平”是指個體將某件事做到某種程度的心理需求。“抱負水平”不宜定得太低或過高。定得太低,激不起奮鬥熱情,反而引起惰性;定得過高,超過自身能力,達不成則易引發“失敗感”。所以,“抱負水平”必須符合自己的實際條件。
“避己之短,揚己之長”。“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學會對自己做出公正的全麵的評價,既不沾沾自喜,又不顧影自憐。要善於發掘和發展自己的優勢,並盡量發揮。
5.怎樣戒除網癮
網絡成癮屬於一種精神障礙,長時間上網會在大腦諸多神經元中製造“上網興奮點”,這些興奮點使大腦對上網產生持續的興奮,這種成癮的病理與吸毒、賭博十分相似,也和吸毒、賭博一樣很難戒掉。
網絡成癮一般都會有如下的表現:
強烈依賴網絡
上網成為一種心理需要,支配著網癮者的心理活動以及日常行為的一切。一旦無法上網時,就會產生煩躁。不安的情緒,處於焦躁狀態。生活的重心即是上網,生活質量非常差,對工作、學習毫無興趣。隻有接觸網絡,才能變得生龍活虎起來。
冷酷對待親人
網癮者對待自己的親人不聞不問,偽裝自己的情緒,不與家人進行溝通交流,也沒有朋友。相反,卻願意在網絡上對著陌生的人傾吐自己的心聲。因為家人限製其上網,網癮者也很容易與家人產生衝突關係,甚至導致悲劇發生。
人際交往失常
同病者語言表達能力隨著日益沉迷於網絡而急速下降,人際交往很容易出現障礙。網癮者往往在日常人際交往中遭受挫折轉而更加地封閉自己,將自己的一腔熱情都付諸網絡。日複一日,形成惡性循環,生活中的正常交往都已無法完成,自信心更加消退。
網癮的成因是多方麵的,由家庭、社會、學校等各種因素同時作用從而形成的。
周圍環境影響
現代社會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網絡已經走進大眾的生活,網吧隨處可見,擁有電腦的家庭也日益增加。網絡發展的迅速也帶來了不好的一麵,各種良莠不齊的信息充斥著網絡空間。很多青年職工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喪失了自我向上的精神,從而迷失了方向,整天沉迷於網絡之中。
不良性格影響
不良性格也是引起網絡成癮的重要原因,很多網絡成癮的人大多有不良性格,類似孤獨、內向、自閉等等。他們遇到困難和難以排泄的心理陰影,就會去網絡上尋找安慰,尋找精神寄托。時間一長,這些人便會覺得網絡是無窮的,可以解決任何問題,從而更加地沉迷網絡。
意誌力薄弱
網癮者雖然也能意識到過度上網容易帶來危害,天真地認為縮短上網時間就能戒掉網癮,但往往都失敗了。一旦長時間離開網絡便會無法自控,網癮與吸毒、賭博一樣,是一種難以戒掉的精神依賴病症。網癮者大多意誌力比較薄弱,才會受到引誘從而陷進去。
浪費時間
網癮者沉迷網絡世界不能自拔,也掉進了網絡遊戲開發商的陷阱裏麵,不能自拔,浪費了大把大把的青春時光。
浪費金錢
目前國內網絡世界都是付費使用,有的網絡遊戲也都是要付費的,有些商家更是設置陷阱,讓玩家免費去操作但到一定程度就要付費,致使這些意誌力薄弱的網癮者不得不花上大筆的金錢。金錢上的耗費造成無數家庭衝突和悲劇發生。
危害身體健康
沉迷網絡世界,網癮者就會缺乏人際交流,產生自閉。長期沉溺於網絡遊戲的人左前腦發育會受到傷害,更進一步影響右腦發育,使身體健康得到危害。長期電腦輻射也會給網癮者的身體健康帶來危害。整天坐於電腦前,一時一刻都不能離開電腦,吃飯都在電腦前完成,生活毫無規律。很多網吧條件設施比較落後,容易引發火災,很多人無法逃生。據報道全國每年都會有數十家網吧遭受火災,幸存者很少。網吧一般都在地下室,通風環境差,電腦高強度工作等等都是對上網者帶來身體危害的重要因素。
對於沉迷於網絡之中的人來說,戒掉網癮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專家對此提出的建議是:
自我認知的重要
網癮者自己要正確認清網絡的危害與益處,既肯定網絡的益處,又要正視它的弱點,從心理上端正態度。要學會正確使用網絡,從而把網絡的好處都發揮出來。
豐富生活內容
網癮者多半生活空虛,要想戒掉網癮,就要學會培養自己的特長和愛好,把自己融入到大自然中,放鬆心情擁抱生活,發現生活的美好之處。多與人溝通、交流,走出自我封閉的狀態。
6.怎樣治療“購物狂”症
美國哈佛大學霍華德·謝弗教授研究表明,大量的成癮源於經曆和行為,比如極端情緒化、重複的高頻率體驗等。這些經曆和行為可能會引起神經適應,即讓神經係統發生習慣性變化,從而讓某種行為長期性發生。由此看來,購物成癮也與目前世界上較為突出的飲酒成癮、賭博成癮、網絡成癮等行為障礙症一樣,屬於一種行為成癮的心理問題。
購物成癮容易發生在衝動型人群中,衝動類型的人通常不考慮後果就會直接采取行動。尤其在當下出現多種消費方式的情況下,信用卡等結賬方式大量地代替了現金交易,這種看不到現金數額的交易過程常常在無形中刺激了衝動型人群的盲目購物欲望。
購物成癮就是一個惡性循環的過程:人們通常會在商場進行無理智的巨額消費,事後又對此產生愧疚和罪惡感,然而為了擺脫愧疚所帶來的焦慮和壓抑,他們又會進入商場開始發泄性的瘋狂購物。當這樣的行為反複無法克製地發生時,這種購物行為就成為一種強迫性的成癮行為。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能力也隨之不斷上升。越是經濟發達的國家,有購物癮症的人群就越龐大。這既是一個亟待重視的社會潛在問題,更是現代消費社會的重要心理問題。
女性似乎天生就有購物嗜好,而當這種嗜好進一步發展成為癌症時,這樣的消費就會變成一種強迫性的購物行為。心理學家發現,購物行為本身能使人產生短暫的快感和陶醉,這樣的感覺容易引人上癮。
有統計顯示,大部分女性在心情抑鬱、焦慮、疲憊和有負罪感之時會瘋狂地進行購物,因此,女性的購物欲望也不是與生俱來的,購物有助於舒緩生活中的壓力與焦慮,隻是當這種強迫性購物形成癮症時,她們便控製不了自己的行為。
張女士是某科研院所業務出色的骨幹人物,老所長退休以後她極有可能成為繼任者。心切的張女士每天都在等待任命的消息,但是宣布任命結果時所長卻是由別人來擔任。張女士一下子覺得希望破滅,心情低落的她找不到情緒的宣泄口,漫無目的地來到商場,突然萌發了購物的念頭,結果現金花光後,她又接著刷卡消費直到透支,接下來的日子隻要心情鬱悶的時候,張女士都會忍不住到商場瘋狂的消費,事後在家人的責備下又深感內疚,於是心情更加的低落。
在這裏應該指出的是,有進取心是追求上進的表現,這無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應該用平和的心態麵對這樣的事件。像張女士的情況,可以找知心的朋友或家人傾訴,將不良情緒適時地宣泄出來。
瘋狂購物其實是一種非理性的行為,也許偶爾的一次的確可以達到緩解壓力安撫失落情緒的作用,然而一旦形成惡性循環,將有可能成為癮症。
幾天前,李小姐的男友突然提出兩人性格不合,要求分手,並絕情地表示日後都不想再與李小姐有任何聯係。李小姐一時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幾次要求複合都被男友拒絕。李小姐幾天來反複思考與男友之間的點點滴滴,覺得自己的付出非常不值。於是她拿著自己的全部存款,到商場瘋狂購物,直到信用卡透支。但當她恢複理智的時候,發現一堆物品並不足以撫慰她受傷的情感,而金錢上蒙受的損失,讓本來就差的心情更是低落到極點。
這樣的情況在生活中非常的常見,女孩子在失戀或者心情不好的時候,通常會選擇瘋狂消費作為宣泄的手段。瘋狂購物的人容易產生一種歸屬感,用金錢找回被朋友拋棄的平衡。但選擇這種方式快速滿足自己,一定要有理性的克製,因為購物回來後必然很快就會有失落和愧疚,一旦陷入惡性循環,就很難再找到正確解決問題的方法。
以下提供一些關於購物成癮的具體調適方法。消費者一定要清楚地知道,唯有理性消費,才是購物狂調適的根本之道。
(1)決不在情緒不穩定的時候進行購物,因為此時的購物隻是不理智的宣泄。
(2)決不在感覺悲傷的時候進行購物,因為購物也不能完全安撫你的內心世界。
(3)決不在懷舊的情緒中進行購物,無節製地沉湎於過去容易喪失判斷力。
(4)決不為了追趕時髦進行購物,時髦隻是一時的潮流,並且永遠也追趕不上。
(5)決不把購物當成一種消遣。如果覺得時間富餘,可以培養自己多一些的興趣愛好,多進行有益於身體健康的活動,讓生活更充實。
(6)盡量在購買前列一個簡單的購物清單,確定需要購買的物品,避免重複購買已有的東西。
(7)盡量用現金進行結賬,減少信用卡的使用次數。計劃消費金額進行消費,根據消費的支出可能攜帶現金。
(8)盡量運用“替換政策”控製自己的購買欲望,政策很簡單,就是購買一件物品就必須丟棄另一件物品。
(9)盡量在購物前問自己“真的需要嗎?”理性地思考購買物品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7.如何避免變成工作狂
工作狂即工作上癮者,工作成癮者對於工作達到了非常癡迷以及狂熱的境界,一旦離開工作就感到痛苦,並不覺得長期工作是一種痛苦。
對他們來說上班和下班是沒有任何區別的。當然努力工作是一個好員工的重要特征,但是過分地沉迷工作,忽略生活,對家庭對身體健康都是一大損害。
IT行業出身的黃先生之前做過六年多的編程技術員,習慣了全天都在工作,現在身為公司總經理,卻一點也不習慣朝九晚六的上班時間。一天不加班就覺得自己工作不夠努力,公司經營就要出現問題。
像黃先生這樣的工作狂為數不少,很多從一般職員晉級到經理角色,心理上一下子難以適應,總覺得在工作上耗費時間越多安全感就越多。
工作狂的類型也千差萬別,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容易形成。
真心熱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