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開始,我們就想要一件看起來自然、不可抗拒、簡單至極的東西,你甚至都察覺不到它的人工因素。”喬納森闡述道。形狀不是關鍵——“如果我們願意,完全可以把它設計成香蕉的形狀。”
[]
該設備有三樣組件:屏幕、芯片和電池,它們像三明治一樣自然地疊加,然後放進一個盒子裏。魯賓斯坦說:“有時候,從原材料那裏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成型後的樣品,我們現在就是這種情況,組裝之後的成品樣子,我們一目了然。”
[]
喬納森任命理查德·豪沃森為主設計師。他們將法德爾的泡沫芯模型作為參考。他們麵臨的最大挑戰是用戶界麵設計。如何放置屏幕,是否使用按鈕,他們都要深思熟慮。選擇歌曲的方式也至關重要。操作按鍵一再簡化,最終,設備上隻剩下一個轉盤,並配有四個按鈕。
蒂姆·瓦斯寇(Tim Wasko)是一個經驗豐富的用戶界麵設計師,曾經供職於NeXT。喬布斯與他一起設計了用戶界麵。瓦斯寇也曾和羅賓一起為iTunes設計用戶界麵。之前,他為QuickTime 4設計了金屬質感的界麵,令喬布斯印象深刻。後來,喬布斯將這一界麵應用到蘋果的大多數軟件中,瓦斯寇也因此得到這份為iPod設計用戶界麵的工作。
他開始一一列出用戶在選擇歌曲時會遇到的所有選擇:藝術家、專輯、某張特定專輯中的所有歌曲。他說:“把這些選擇做成圖表之後,我發現這是一係列相互聯係的列表,解決方法就是點擊一個按鈕可以到下一個列表,點擊另一個按鈕則會返回到上一個。”
[]
瓦斯寇使用Adobe Director創建了一個效果圖。Adobe Director是一款多媒體產品製作工具,簡潔易用。在向喬布斯展示效果圖之前,他把鍵盤上的原始光標鍵換成了一個帶USB接口的緩動輪(Jog wheel),用於編輯視頻。緩動輪中間有一個轉盤,用來調節視頻,上方和下方還有幾個按鈕。瓦斯寇為底部的四個按鈕(播放/暫停、後退、快進、菜單)畫了紙質標簽,但沒有頂端的按鈕。係統運行很順暢,喬布斯看到後很高興,但是總給瓦斯寇施加壓力,希望他去掉第四個按鈕。瓦斯寇當時對喬布斯不夠了解。“如果你給史蒂夫一樣東西,即使它已經很好了,他還是會討厭它,”瓦斯寇回憶道,“所以你得拿出一些其他的破爛玩意兒放在桌上,來襯托你的產品。”
瓦斯寇當時沒有帶任何陪襯物,因此他試圖找出方法,去掉這些按鈕中的一個。他冥思苦想了幾個星期,但就是想不出如何用三個按鈕來控製不同等級列表之間的自由切換。他說:“為這件事情我們把腦袋都想破了。”
喬布斯最終還是默許了那個多餘的按鈕,瓦斯寇拿著他的麥金塔和調節鍵盤,在工業設計工作室向喬納森做了展示。“那次會議很短暫,”瓦斯寇說,“他們已經知道了會有一個轉輪。我隻是向喬納森展示了用戶界麵的操作方法。”
喬納森開始把屏幕和轉輪放在不同的區域進行試驗,但是可選擇的區域很少。他的團隊最初想把4個按鈕放在轉輪上方,正好位於屏幕下方,後來又決定還是把按鈕放在轉輪周圍。這樣在轉動轉輪時,用一個拇指操作按鍵非常方便。
喬納森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說:“史蒂夫·喬布斯在很早的時候,對如何進行內容導航做了一些很有趣的評論,他說,你必須專心致誌,不要試圖將設備做得太浮誇——那樣隻會讓設備複雜化,並因此走向滅亡。設備功能並非顯而易見,關鍵是要簡化功能,去除冗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