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令很多用戶和評測人員都無所適從的是,產品去掉了開關按鈕。按任意鍵都能打開設備——設備處於不活躍狀態一段時間後,則自動關機——這種想法,真是天馬行空的極簡主義構思。
喬納森說:“作為一款全新產品,iPod擁有一種內在的吸引力,設計團隊對它進行的簡化和刪減似乎很適宜。”
[]
在iPod上,便攜式電子消費品的其他標準特征也消失了,其中就包括了電池艙。大多數小型設備都有可拆卸電池,這就意味著它們需要一個電池蓋,還需要內部屏蔽罩,這樣在打開電池蓋的時候,可以遮住設備的核心部分。喬納森把這兩個部分都去掉,創造了更加緊湊小巧的產品。而且,蘋果公司的調查研究表明,盡管人們聲稱自己會更換電池,其實則不然。當然,密封的電池會引起強烈的抗議,因為用戶(特別是評測人員)已經認定可更換電池是電子產品的標準特征。但是,省略掉這一功能後,iPod的外殼隻由兩部分構成,包括丙烯酸材料製成的正麵,和被稱為“獨木舟”的不鏽鋼後蓋,二者通過內部的鎖緊裝置扣在一起。零件數量減少就意味著,在生產這一產品時“偏差”更小(鄰近的部件應該對齊,設計時則必須允許偏差,但是如果零件數量變少,對齊問題就會減少)。
喬納森將使用相同的基本架構來設計密封產品,包括後來的iPod、iPhone、iPad 和MacBook。薩茨格說:“它們基本上都是由兩部分構成的,一個屏幕和一個後蓋。這讓產品更棒,遠勝從前。”
事實證明,不鏽鋼後蓋是一個備受爭議的選擇:剛開始使用時,看起來很美觀,但卻很容易產生刮痕和凹痕。設計顧問克裏斯·萊夫特瑞(Chris Leftri)認為,盡管不鏽鋼不是最佳選擇,但是它確實不錯。誠然,其他大多數公司都會挑選更加耐用的塑料製品,他說:“實際上,使用這種材料是非常不合理的。便攜式音樂播放器的背麵使用不鏽鋼,這完全不合邏輯,因為不鏽鋼很容易產生刮痕和凹痕,而且會增加播放器的重量——當然,它絕對有用。”
[]
蘋果公司的一位主管表示,喬納森的團隊之所以選擇不鏽鋼,僅僅是因為它是最薄、最硬並且能夠很容易搭配的材料。
萊夫特瑞說,如果不考慮後蓋的話,iPod可謂“驚豔”,它展示出了整個設計團隊在那個階段對塑料生產技術的精通。每一個iPod的後蓋和內部的焊接紋都是經過手工拋光的。萊夫特瑞解釋說:“蘋果公司並不經常使用新材料,而是探索如何將已有材料發揮到極致。蘋果公司對材料要求非常苛刻,對光潔度有著極度的癡迷。”
將iPod設計成白色是喬納森的主意。喬納森把蘋果標誌的白色看成是之前瘋狂追求多彩的對立。他說:“一開始考慮產品設計的時候,我們就認定iPod應該是白色的不鏽鋼。就是這麼簡單。它不僅僅是一種顏色,還是一種中立態度,在兩個極端中既明顯,又中立。”
[]
而且白色也向人們傳遞了這樣一種信息:機器不會支配使用者,不會像黑色的科技產品那樣帶給人一種“科技”或“書呆子”的感覺。
在那個時候,“令人震驚的中性白色”成為所有的蘋果產品的一種新常態。新的iMac和iBook雖然還沒有發行,但也是由白色塑料製成。一位前主管說:“整個工作室裏洋溢著一種全新的設計語言。”產品設計師薩茨格也回憶說:“因為第二代的iBook是白色的,所以iPod也是白色的。喬納森·艾夫以前在英國的設計學校裏做的大多數東西也是白色的,他開始在蘋果公司推行白色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