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iPod的設計之道(1 / 1)

蘋果設計了一個供硬件和軟件居住的藝術品。

——博諾

20世紀初,蘋果的發展可謂一帆風順。麥金塔的上市引起轟動,蘋果又發布了全新的操作係統Mac OS X。OS X可用於編輯視頻、儲存照片和刻錄光碟,包括iMovie, iPhoto和iDVD,但是唯獨缺少一款數字音樂應用程序。

多虧了納普斯特公司(Napster),音樂迅速數字化,CD刻錄機日呈頹勢。蘋果幾乎是最後一家將CD刻錄機添加到電腦上的電腦製造商。為了加快腳步,蘋果從一家名為卡薩帝&格林(Casady & Greene)的公司那裏為麥金塔購買了一款第三方MP3自動點唱機程序SoundJam MP。蘋果還雇用了卡薩帝&格林的編程高手傑夫·羅賓(Jeff Robin)。

羅賓的團隊搬到蘋果的總部,開始著手重組SoundJam,他們去掉了大量的附加功能,以優化用戶的初次使用體驗。在喬布斯的指導下,羅賓花了幾個月的時間來簡化該程序。2001年1月,喬布斯在Macworld大會上介紹了該程序並將其稱為iTunes。

羅賓忙於iTunes的時候,喬布斯和執行主管們則在盡心打造能與這款開發中的軟件搭配使用的小巧設備,包括數碼相機和便攜式攝像機。MP3播放器隨之進入他們的視線,引起他們的興趣,並成為他們的目標,部分原因在於他們在市場看到的早期MP3設備功能性都很差。蘋果硬件市場營銷副總裁格雷格·喬斯維亞克(Greg Joswiak)評價道:“那些產品糟透了。”

他指的是當時市麵上的兩種MP3播放器。一種體型很大,樣貌醜陋,像塊板磚,配備傳統的3英寸桌麵硬盤驅動器。另一種使用昂貴的閃存,卻隻能存儲幾首歌曲。兩者和iTunes搭配效果都不佳,但是喬布斯卻考慮,是否可能更好地利用iTunes的智能特性。他讓魯賓斯坦來負責此事。

同時,喬納森的團隊已經在製作MP3播放器的原型機。這些原型機是純實驗型的,隻是未來產品的概念機,就像布倫納的“Juggernaut項目”那樣。受iMac的透明塑料設計語言的啟發,播放器以小型閃存芯片為基礎,能夠儲存大約一張專輯的歌曲。一位前設計師回憶道:“這些更小的外圍設備更像是一個核心生態係統的擴展,沒有涉及到工程學的內容,至少在最初的理念展示階段沒有涉及。”

喬納森尤其喜歡一款MP3播放器,其外觀很像iMac的冰球鼠標,外殼是透明的紅色塑料。受悠悠球的啟發,設備的外圍設計了凹槽,用於放耳機線,耳機線沿凹槽連接到背部的插口。(它看起來像是在iPhone 5上使用的耳塞包裝的一個圓形版本。)播放器由排列成一個圓圈的一係列按鈕控製,中間是一個小黑白屏。它很像後來為大家熟知的iPod轉輪,但在當時隻是單純的按鈕,並沒有輪子可以旋轉。喬納森的團隊還製作了其他的版本,包括一些用於觀看視頻的原型機,但這些原機型不夠吸引人。

2001年2月末,喬布斯和魯賓斯坦在日本東京參加Macworld大會。東芝集團(Toshiba Corporation)是蘋果最大的部件供應商之一,按照慣例,魯賓斯坦會見了東芝集團的代表。會談即將結束時,東道主向他展示了一個新的硬盤驅動器,直徑隻有1.8英寸。盡管體積很小,但是它的數據存儲量是5G——足夠容納1 000張CD,這實在令人震驚。

東芝的工程師們不知道該怎樣使用這種硬盤驅動器,並詢問魯賓斯坦是不是應該把它放在相機裏。魯賓斯坦笑了笑,沒有說出自己的想法。他徑直回到酒店,告訴喬布斯他知道如何製造蘋果的MP3播放器了。而他所需要的,隻是一張1 000萬美元的支票。

喬布斯讓他放手去做,但是有一個要求:他希望這款新設備能夠在當年的聖誕節麵世,這意味著魯賓斯坦在8月就要完成產品,這樣才能有時間為重要的節日購物季進行策劃經營。現在,魯賓斯坦有6個月的時間去製作蘋果的第一款MP3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