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Mac獲得成功之後,按照之前規劃的2×2產品路線圖,喬布斯和他的“A團隊”開始著手打造剩下的三個象限內的產品。除了市場上的消費型台式機,他們還需要為消費者和專業人士打造專業的台式機和便攜機。這幾款機型,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裏,都陸續推向了市場,在促使蘋果公司不斷壯大的同時,也使公司的設計團隊在新技術、材料和生產方法等方麵雄心勃勃。
對於喬納森的設計團隊來說,在iMac之後,接下來的任務就是要為專業用戶,尤其是為圖片編輯者、視頻編輯者和科學家們設計一款強大的台式機。這群人是僅存的一部分蘋果老用戶。蘋果創建之初的用戶大多是富有創新精神的專業人士,其工作性質與桌麵出版密不可分。可以說,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在這些老用戶們的支持下,蘋果的地位才得以確立;也正是他們對蘋果產品的不離不棄,才使得蘋果得以支撐到現在。
Power Mac G3將iMac增添了塔式設計的設計語言。作為以“藍白”設計知名的Power Mac機,這款機型的機身采用的是藍白兩種顏色結合的塑料外殼。這回,設計者們再一次引入了把手設計,更確切地說,是多把手設計,因為機身的四個角上都各有一個把手。實際上,G3機上設計的把手是用來移動機身的(而不是用來使整款機型更有親和力的);並且,這一設計與喬納森的新設計語言也是一致的。
G3機的成功是低調的。它從未像iMac一樣,受到眾人的矚目和追捧,但是,它的銷量卻十分不俗,並且還讓蘋果在商業機市場保有了一席之地。值得注意的是,在當時,商業機市場的地位要高於普通用戶機市場。
從設計的角度看,它的繼承者顯得更為有趣。Power Mac G4 tower是在PowerPC G4芯片的基礎上產生的。蘋果稱Power Mac G4“不僅是史上最快的麥金塔機”,還是“史上最快的個人計算機”。
[]
其灰色的機身也代表了蘋果機進入了向全鋁材質過渡的一個階段。後期,蘋果的專業機生產線都開始采用全鋁材質。
最初,Power Mac G4 tower沿用藍白機的外形,但將配色改為感覺較沉穩的石墨色,繼而又改用了具有炫彩金屬質感的“水銀”外殼。薩茨格還清楚地記得製作水銀機身這一段工作往事,他說,正是這件事給他上了重要的一課,使他加深了對“新”蘋果的理解。
在這款機器即將送去生產線的最後一刻,各種各樣的硬件特征以及機身的顏色出現了問題。因為時間緊張,機身正麵的接口和其他部分的顏色出現了錯配。喬布斯對此當然不滿意。薩茨格有些遲疑,他對喬布斯說來不及修正了。他回憶說:“喬布斯簡單地說道,‘你不覺得為了你自己也為了我,你應該做到更好嗎?’我的回答是肯定的,然後,我們就回去重做了一遍,這回做的更好了,我們總是這樣朝著更好的方向改進。”
G4的水銀外殼還導致了喬納森和魯賓斯坦之間的一場爭鬥。喬納森的想法是,在把手上安裝特殊的螺絲釘,以使外觀看起來更加與眾不同,令人回味。但是魯賓斯坦認為,這樣的設計會大大增加產品的成本,還會推遲產品的交貨時間。確保產品能夠及時交貨是魯賓斯坦的職責所在,為此,他否決了喬納森的螺絲釘設計。沒想到,喬納森直接越過他找到了喬布斯,還繞過他找到了負責產品設計的工程師們。
“魯比(魯賓斯坦)會說‘你不能這麼做,這樣會推遲交貨日期的’,我就會回答說‘我覺得我們能做’。我確實知道我們能完成,因為他不知道,我背著他與產品設計團隊一起工作。”喬納森在後來回憶道。
[]
圍繞螺絲釘設計一事引發的爭吵,表明了喬納森和魯賓斯坦之間日益加深的矛盾。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中,他們的摩擦變得越來越頻繁,越來越讓人憂心。
“喬納森的關注點是設計,”魯賓斯坦在2012年接受電話采訪時說,“設計就是他所關心的全部。但是,盡管設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還是要去解決電氣工程、規模化生產、售後服務以及技術支持等問題。公司有許多不同的部門,每一個部門都有他們自己的聲音,他們的聲音也許不具有投票表決的作用,但是卻代表著他們各自的想法。而我的工作就是去平衡每一個人的需求。很多時候,大家都需要做出妥協和讓步。”
[]
盡管如此,在這件事情上,二人並沒有相互妥協並達成一致。喬納森贏了:在G4機身的把手上,我們看到了經過高度拋光的不鏽鋼螺絲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