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一回到蘋果就直接要求改組團隊的計劃,正如他要簡化產品的種類一樣。他將削減公司規模,這樣才能保證他的“A團隊”把精力集中在開發創新性的新產品上。“A團隊”囊括了公司裏最優秀的設計師、工程師、程序員和營銷人員。
喬布斯對之前NeXT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十分信任,但他同時也在尋找蘋果公司內部的人才,並且對他們進行提拔。他所做的人員調查最終形成了一個流線型的蘋果公司編製係統表。喬布斯堅持采用一種清晰的直線型的管理鏈條。公司裏的每一個員工都知道自己應該對誰報告工作以及他們需要做些什麼。
就像喬布斯對《商業周刊》的記者所說的:“所有的事情都變得更簡單了。正如我的座右銘之一:專注和簡潔。”
[]
在對產品和人事進行整理的過程中,喬布斯召集了6名頂級的分析師和跟進蘋果公司報道的記者們,想要詳細地向他們解釋他的新計劃。
“他特別提到說要重新把重點放在迎合公司核心客戶的需求上,並且說此前蘋果之所以丟失了市場份額,就是因為他們試圖成為所有人的一切,而不是集中在核心客戶的真正需求上。”當時在場的一位谘詢公司的分析師蒂姆·巴加林(Tim Bajarin)回憶說,“他同時指出,蘋果公司已經依靠創新性的蘋果操作係統和硬件設計實現了新的突破,現在,他計劃把工業設計作為蘋果公司未來戰略的核心。”
[]
巴加林是當時對此持懷疑態度的人之一。
“我最初的感覺是,蘋果公司當時存在著太多的問題,我不明白為什麼要把工業設計作為拯救蘋果的核心戰略。”巴加林回憶道,“並且讓我擔心的是,當時蘋果的財務狀況已經非常嚴峻,不管他打算做什麼,都需要做得紮實,並且能夠立竿見影。”
巴加林想起了另外一件事,他說:“我還記得,當時我曾經對和我共事的人講過,你永遠都不能低估史蒂夫·喬布斯。如果還有誰能夠拯救蘋果公司,那一定隻有喬布斯了。”
[]
喬布斯盡管提出要把蘋果公司重新轉變為以設計為先導的公司,但他並沒有立刻去視察工業設計工作室。布倫納把工作室搬離園區的策略幾乎起到了適得其反的效果,因為喬布斯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擁有了什麼樣的人才,所以他開始從公司外部聘請世界一流的設計師。
喬布斯很認真地考慮要重新邀請哈特穆特·艾斯林格回來。他是喬布斯的老搭檔,來自於青蛙設計公司,曾經參與過NeXT公司的項目。他還拜訪了理查德·薩帕(Richard Sapper)——IBM的ThinkPad品牌筆記本電腦的設計者;以及之前為蘋果公司工作過幾年,但是沒有設計出任何產品的汽車設計師喬吉·喬治亞羅,這真有些讓人難以置信。喬布斯還考慮過著名的意大利建築師和設計師埃多勒·索薩斯(Ettore Sotsass),他曾在20世紀60年代幫助奧利維蒂公司走在了工業設計的最前沿。
[]
隔著一條街道,對麵的喬納森·艾夫意識到他的團隊正處於危險狀態之中,他必須要向新的老板展示這支團隊的能力了。他把他們最好的設計作品裝訂成了小冊子。這種紙張光滑的小冊子,包含了蘋果公司的先進的設計語言,加上當時推出的半透明eMate,一起引領蘋果公司走入了一個大膽的新空間。“我們製造了許多這樣的小冊子來展示團隊的實力,”一位團隊的前設計師說,“我認為這樣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功地吸引了喬布斯來重新了解我們的團隊和實力。”
當喬布斯終於決定去蘋果公司自己的設計工作室看一看時,他被眼前所看到的創造力與嚴謹性震驚了。工作室裏擺滿了引人入勝的實體模型,這些是從前的公司體製下所不可能得到的。喬布斯也不由自主地注意到那個數控銑床以及這個初具規模的CAD團隊。
更重要的是,他同語調柔和的喬納森攀談了許久。喬納森後來說,他們兩人幾乎在一瞬間就達到了觀念上的一致。“我們討論了形式和材料上的許多新方法。”喬納森回憶道,“我們的願望是一樣的,我立刻明白我為什麼會愛上這家公司了。”
喬布斯決定保留工業設計團隊的原班人馬,並任命喬納森為負責人。他最初安排喬納森向硬件部門主管喬恩·魯賓斯坦報告工作(後來情況發生了變化,設計部成了獨立的部門。)盡管喬納森在魯賓斯坦的管轄之內,但是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喬納森開始和喬布斯共用午餐。喬布斯也會常常在一天快要結束的時候,順便去綠穀設計工作室看看。
[]
“他經常會順路過來看看,”一位前設計團隊成員回憶說,“一般都是來看喬納森。不過他也會看看這裏都在進行著什麼。”那段時間,喬布斯幾乎成了這裏的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