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離開之前,喬布斯談起要讓蘋果在20世紀80年代成為意大利20世紀70年代的奧利維蒂
[]
,成為無可爭議的工業設計領域的世界冠軍。在20世紀80年代,設計是很火爆的,尤其是在歐洲,有一些團體比如意大利的孟菲斯集團,
[]
由一些建築師和設計師組成,他們因大膽華美的設計(被描述為包豪斯和費雪的結合)而贏得讚譽。1982年3月,在麥金塔上市兩年前,喬布斯認為蘋果需要一個世界一流的工業設計師,來為整個公司的所有產品製定一套統一的設計語言。
在那個時候,蘋果公司的硬件十分淩亂。這個公司的不同部門——Apple II部門、麥金塔部門和Lisa peripherals部門,都在使用不同的設計師,采用不同的設計理念。蘋果的產品看起來並不像是來自同一個公司,而像是來自4個不同的公司。這讓喬布斯很煩惱。
喬布斯讓馬諾克組織一次設計比賽。在比賽當中,參賽者要設計7個產品,分別以《白雪公主》中的7個小矮人的名字命名。這個點子是馬諾克在給他的小女兒讀故事書時受啟發而想到的。喬布斯很喜歡這些名字,因為這些名字能使人聯想到的產品很有特色,既友好又有個性。
幾乎是從一開始,哈特穆特·艾斯林格就是競爭中的領先者。他是一名德國工業設計師,當時才三十幾歲。跟喬布斯一樣,艾斯林格也曾在大學時輟學。他通過為索尼和貴翔(Wega,一家德國公司,最終被索尼收購)設計電視機和其他電子消費品而贏得人們的關注。他為貴翔設計的一款電視使用的是明亮的綠色塑料,公司的CEO給它取了一個綽號叫“青蛙”。毫無疑問,這對艾斯林格日後將他自己的公司命名為“青蛙設計”有一定的影響,而且青蛙(Frog)也是他的祖國(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的首字母縮寫。
1982年5月,艾斯林格飛到庫比蒂諾麵見喬布斯。他們兩個很像,都是天生的企業家,性子急,又固執己見。他們兩個都喜歡博朗和奔馳。喬布斯尤其對艾斯林格曾在索尼的工作印象深刻,因為索尼是喬布斯想讓蘋果效仿的以設計為中心的公司。
除了善於編織想法和理念之外,艾斯林格工作起來也非常努力。在4個主要的設計階段中,他的團隊一直沒有懈怠。幾個月後,他們為蘋果的頭頭們呈現了一組精彩絕倫的設計。其他的參賽者隻做出了幾個成品,而艾斯林格的團隊卻做出了足足40個完美的成品,使每個產品都有另外兩到三個變體。其他團隊使用帶有堅硬邊緣的黑色塑料來做模型(就像索尼在20世紀80年代的立體聲組件),而艾斯林格的設計既簡單又精致,使用了米黃色的輕質塑料。和喬納森一樣,艾斯林格想讓蘋果區別於20世紀80年代電子產品男性化的設計,想要創造一種基於循環原理的設計語言,以和麥金塔電腦所提供的軟件相呼應。
對於艾斯林格在1983年3月的這次正式展示,喬布斯非常高興。艾斯林格成為“白雪公主”比賽的獲勝者。不久後,他移居加利福尼亞,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青蛙設計公司,並同意為蘋果公司提供獨家服務,但是要價也是破天荒地高:每月10萬美元,外加計酬時間和費用。不過,賬單很快又加到每年200萬美元,這遠遠高於其他設計公司從客戶那裏賺到的錢。
喬布斯很唐突地告訴馬諾克和其他設計師,他們將在艾斯林格的指揮下工作——後者不過是家外部承包商,隻是情況比較特殊。馬諾克結束了第一台麥金塔電腦的設計工作,但是喬布斯告訴這些倒黴的設計師,他們應該覺得自己很幸運,因為可以向很有才華的艾斯林格學習。大多數人都擔心自己的工作不穩定,而且這一事件幾乎結束了馬諾克在蘋果的職業生涯。
與艾斯林格脫穎而出的“白雪公主”相比,蘋果公司最好的設計作品看起來既笨拙又過時。“白雪公主”設計最終贏得了所有的工業獎章,還被廣泛複製,實際上成了整個個人電腦產業的設計語言。那時,重新設計麥金塔電腦已經來不及了,因為蘋果已經在上麵花了很多錢,所以青蛙設計公司使用“白雪公主”設計為蘋果做的第一個產品是Apple IIc,它是Apple IIs的四代機,也是對便攜式電腦的第一次嚐試。更重要的是,它是蘋果第一個由設計驅動的產品(從外部而不是內部進行設計)。即使在喬布斯走後,他也留下了這一設計作為他的遺贈。
這一關注重點的轉移在設計部門之外是很引人注目的:蘋果的工程師竭盡全力去適應艾斯林格的工程師,而不是企圖戰勝他們的想法。這個變化很小也很細微,這是使蘋果受設計、而不是受工程驅動的一種早期嚐試。但是當喬納森·艾夫回來的時候,他發現,工程師掌握這一權力的古老做法又老調重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