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第一誤:進補就是養生,保健品多多益善
有人說誤區就是陷阱,墮入之後,即難以再出。其實誤區比陷阱更危險、更凶惡,陷阱是凶相畢露,隻要你一望,即刻提高警惕性;而誤區則不然,非但沒有使你有凜然之感,而且偽裝得繽紛彩色,使你非追求它不可。你進入了它的包圍圈,禍已在眼前,還在“自以為得計”地慶祝自己的選擇正確。這裏指出的五個誤區,就是如此,跌進了陷阱,你還慶幸自己走進幸福之門。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即使旁人提醒,也不會相信。
什麼叫“補”?什麼是“補藥”?我們中醫治療疾病(事實上中醫不治“病”而治“證”,為了通俗,權作治病),主要有“攻法”、“和法”、“補法”三種手法和藥物。凡是實證,即外部的病邪入侵、多餘的、過甚的、亢進的病證用攻法;凡虛證,即沒有外部的病邪侵入、缺乏的、不足的、衰退的病證用補法;至於不實不虛,僅僅陰陽失調、升降紊亂、氣血不和的用和法來調和它。
補法,很明確,就是把缺的填補、短的接長、薄的加厚、破碎的拚綴起來。但藥則不一定,例如你缺水了,白水就是補藥;低血糖了,白糖就是補藥;鹽分缺乏了,鹽就是補藥。至於病,血虛的補藥是熟地、當歸;氣虛的補藥是黃芪、黨參;津液虛的補藥是西洋參、石斛等等。但是如果血虛而去用黃芪、黨參、西洋參、石斛之類的藥物,非但一無好處,反而越補越壞。當然氣虛而用補血、補津液藥,也是求利而得害。這用得不當的補藥,足以成為有害之物,不客氣地說,就是毒藥。再打一個更通俗易懂的比喻,當你跌在爛泥路上爬起來回了家,一心想恢複你原來清秀美好的容貌,根據報紙上常看到的廣告謂“××雪花膏是美容最好的化妝品”,於是買了幾瓶來塗擦全身,最後怎樣,情況不言可知。其實對於泥汙,你隻須在水龍頭下一衝,馬上可以還你清白光彩的容貌,那麼為何不去衝水而買雪花膏來塗擦呢?不分情況地聽信廣告,真是盲目又無知。
藥,不論攻的、和的、補的,它都是藥物,都不是我們每個人像日光、水、糧食一樣地一日不可離它,隻有在萬不得已——生病時,才依靠它來去病。
人是靠營養來維持、生存、生長的,不過人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在日常喝的、吃的各式各樣食物中都已具備無缺,即便飲食以外的空氣、光照,也替你搭配得合情合理,大自然已經為我們安排好了一切生活所需。這種充足自然的供應,是最平衡而協調的,人體小宇宙和天地大宇宙和諧相應,我們何苦千方百計地去擾亂它、破壞它。生活中一個甜蜜幸福的小家庭,常常毀滅於第三者的闖進,更不要說一個人身的機體。非要刻意進補,讓體內多出些不必要的東西,正如闖進一個第三者,身體內環境能太平嗎?
在理論上說,補藥絕對不利於養生,乾隆時名醫羅國綱謂:“虛者宜補,實者宜瀉,此易知也。”(見《羅氏會約醫鏡?虛實真假辨》)反過來說,不虛不應補。所以一切藥物,用在一個不需要的正常人身上,就反而對正常的平衡製造紊亂,為健康製造疾病。羅氏接下去又謂:“若誤用補,必益其病……醫殺之耳。”意思就是不分青紅皂白而胡亂進補,簡直是被庸醫所殺!
如果我們走進把養生等同於進補這個誤區,就是進入害生之道。可引用《蠢子醫?補益不可泥》的“謹補歌”來加深我們的認識。
“世人皆說補藥好,豈知補益不當殊難了……人身原是小天地,日月星辰江河道,胸膈喜順利,腸胃喜通調,日食三合米,勝似人參一大包……試看今日之呆公子,恒例八珍以自高。此皆樂於補益者,好似螳螂抱樹梢”。
再把目光移向21世紀的今天,在媒體上不斷報道、門診部不斷看到9歲的小姑娘乳房發育膨脹、10歲女孩月經來潮、11歲男孩胡須在茸茸然冒出來、12歲小胖子體重60千克等等,這都是大量過剩的營養的“恩賜”。媒體上經常可以看到,一批吞服DDT、農藥、滅鼠藥的自殺者,僅僅鬧一場笑話而沒有死掉,因為鴻運高照而沒有買到真品。若這批早熟兒童的父母有幸買到的補品是假冒偽劣的,則也能百泰平安了。
現在保健品、補藥林林總總,多得使人眼花亂墜。一般正規藥廠的藥的確“貨真價實”,而欺詐騙人的用“米粉+調味+色素+糖衣”或“自來水+色素+糖水”作原料的假藥廠更不在少數,它們的出廠價基本上是同樣的:1分加工費和原料(能用真的已屬難能可貴了)、2分包裝、3分廣告、4分回扣(沒有極大的回扣,根本賣不出去)。你花了100元人民幣,得到的東西僅值10元。假定是假原料,則你一無所得。假定是含有毒的,那麼你真的不是去買營養品、補藥,而是去買砒霜了。
我曾看到《服務導報》用方頭黑大字報道:“國內市場×××均為假藥”,副題為“有關部門緊急通知一律查封”,這個“偉大的補藥”昨天還在全國大中城市裏廣告滿天飛,藥房裏排隊買它,一夜之間風雲突變到如此,其實報上這類事早已屢見不鮮而見多不怪了。開個玩笑,我常傳授給喜歡吃補藥的親戚朋友一個吃補藥既保安全又可獲效的方法,就是把越貴、越包裝漂亮的藥拿來,把藥全部丟進垃圾箱裏去,這是保險安全,再把說明書燒灰,用開水吞服,因為所有的天大效用都在說明書上。或謂“這太不科學”,我說無大礙,五六十年前就是吞香灰來治病的,嗬嗬。
某地曾流行著這樣一首順口溜:“假冒多於真,偽劣鋪滿地。防盜門不防盜,保健藥不保健。裝門裝包氣,吃藥吃個屁。”當然,經過公安局鑒定的防盜門、“三有”的保健品,絕對不在其中。其實偽劣哪裏僅僅這兩者,但這裏僅及兩者,因為它與人身安全保健,有著直接的關係。
即使我們買到正規廠家的真品也要想一想自己適不適合服用,人體對任何藥物久服常服之後,縱然不談抗藥性,必然產生耐受性。一旦機體真的需要它時,你能獲得理想的受益嗎?故而中醫界也有“少年吃補,老年吃苦”的口頭禪。我也曾在書上看到一首《補藥歌》,詞淺理深,那些把滋補與養生作為同義詞的女士們、先生們讀一讀也許大有裨益。歌為:吃飯細嚼,衣裳少著,睡要睡著,煙香謝卻。心弗焦灼,走路跳躍,雖非補藥,勝過補藥。
第二節 第二誤:有病首先考慮虛,補一補總沒害處
“虛”和“實”代表著兩個絕對不同的身體狀況。中醫說“實則泄之,虛則補之”,不同的情況治療也完全相反。如果藥物用反了,非但搬不掉你的“病”,甚至還搬掉了你“命”。
很多人一有病,甚至小小的不舒服,就認為是身體虛了,想用補藥來補補,找醫生就是想補虛。他的天真想法是“即使沒有病,補總是好事”。其實錯了,他把“補”視為和人民幣一樣,再多也不會把一個家撐爆炸的。
比如一個人經常頭痛,或聽力不濟,或兩耳鳴響,身體的確有虛的可能性,但更多的情況為風邪外襲、肝陽上亢、清陽上升等等,而後麵這種情況必須“實則泄之”,若反用“補之”,適得其反,不但病不會好,還輕病變重病。
再如失眠,大多數人甚至連一些糊塗醫生,第一想到的就是虛。事實上除了下半夜及通宵失眠,基本可以考慮虛證之外,上半夜睡不著一般是實證多於虛證。凡晚餐吃得過飽,中醫稱為“胃不和則臥不安”;茶葉、咖啡、可可、酒等等多飲了,引起興奮;睡前精神過於興奮、情緒失常、心事在身、胡思亂想;疼痛、瘙癢等的幹擾;溫度、氣壓的異常;周圍環境的噪音;還有少數人更換一個新環境的不適應等等,都可使你在上半夜失眠,所以失眠怎麼可以一概論虛呢。另外高齡人淩晨失眠,這是老年性失眠,是屬於生理性的,不屬病。當然也有例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