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4 第四章 善待自己,力除“四害”(3 / 3)

還有人認為,濃茶解酒醉,但事實上無濟於事,茶酒相加反而有害於心腎兩髒。酒精本來對心髒就有較強的刺激性,而濃茶更具興奮心髒的作用,兩股力量合在一起,即加大了心髒的負荷。因此有心髒病者切忌以濃茶來解酒。還有酒精被吸收後,90%以上被肝髒的醇脫氧酶氧化為乙醛,再被醛脫氧酶氧化為乙酸,最後被腎髒排出。不過其進行很慢,一般須4~6小時,酒再加上茶,由於茶中的茶堿有利尿作用,可促使尚未氣化的乙醛過早地進入腎髒,而乙醛對腎髒有損害作用,其危害性不可低估。

最後覺得酒能催眠的人也想錯了,有這樣想法及做法的人,你所要求的結果,得來的是適得其反。酒精在血中的濃度一高,會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患有動脈硬化者易致腦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喝完酒再呼呼大睡的確是件很危險的事。

第三節 不要讓賭博毀了美好人生

古來茶有《茶經》(唐?陸羽著)、酒有《酒史》(明?馮時化著)、花卉有《群芳譜》(明?王象晉著),而獨獨沒有“賭經”。因之對於賭的曆史知識,一片空白;假如要想知其一二,則不能不旁考側證,依賴於古文獻中的片言隻字,加以綴串、集腋而得其梗概。

唐代的韓滉在任江淮轉運使時,判決了和尚在廟裏聚賭案,他在判決上寫:“白日既能賭搏,通宵必醉罍。”(見《判僧雲曇五人聚賭喧諍語》)賭博不可能一下子在唐時冒出,肯定以前早已有之,可惜沒有文字記載,如其再向上追溯,則又發現寫《三國誌》的陳壽在《三國老?吳韋曜傳?博弈論》中謂:“今世之人,多不務經求,好玩博弈,……至賭及衣物,徙棋易行,廉恥之意馳而忿戾之色變。”他把賭徒描寫得入木三分。現在賭場裏錢輸光了,什麼手表、金戒、金鐲都押上去,看來古已有之。這裏不能說賭博開始於後漢,最遲在後漢已盛行了。

《水滸傳演義》第29回:“各店裏並各賭坊、兌坊,加利倍送閑鑄來與施恩。”第38回:“李逵慌忙跑出城外,小張乙賭局裏來。”可見宋代非但有賭,而且還有賭場。不過《水滸》是小說,作者施耐庵為元代人,羅貫中為明代人,其證是否準確?好在還有真正宋代人周密的《武林舊事?遊乎》也謂“遊手奸黠,實繁有徒,有所謂美人局、櫃坊、賭局”。這樣就可以說,宋代賭風更盛,賭場也遍地皆是。但名稱很不統一,光在這裏就有兩種:賭坊、賭局。《元史?刑法誌四》:“諸賭博,因事發露,追到攤場,賭具贓證明白者,即以法科論。”正因為賭風日益猖狂,政府不能不管,這種行動,現在民間稱為捉賭。賭場的名稱,又加兩個,賭攤、賭場。

明代的劉若愚在《明宮史?十月》中寫道:“貪婪成俗者多,是以性好賭博。”從這裏可以看出賭徒的品質是十分貪婪惡劣的。到了清代,張人鏡的《月浦誌?風俗誌》寫:“惟賭風未戢。”梁啟超的《賭國》也提到:“至是粵東殆以賭風揚天下。”這裏月浦在上海寶山,粵東指廣東,這兩個俱為清末時人,那時的確全國以廣東、上海賭風最猖狂。

進入民國後,一般人大多可以親眼目睹,沒有介紹的必要。

四害中的賭,遠遠超過煙與酒。前兩者充其量害死你自己一個人,即使現在已認識被動吸煙者的受損害程度反而超過吸煙者,但畢竟受害不嚴重。而賭則非但毀掉你的機體,更毀掉了你的靈魂,在賭紅了眼的時候什麼犯法的事都能做得出。因而家庭也為之破壞,社會治安也被破壞。且看整晝整夜地浸沉在賭博中,贏了大肆揮霍,輸了想翻,越翻越輸,輸到身無所有,負債累累,妻離子散,隻有鋌而走險,殺人越貨,許多的凶殺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引發的。昆劇《十五貫》的婁阿鼠就是最典型的人物。

第四節 天人合一,日入而息,午睡擾亂身體節律

煙、酒、賭三者,稱之為害,必須痛戒,恐怕沒有什麼人會起來反對。午睡有害須戒,這很可能會使不少人感到困惑。

午睡,在春秋戰國時代(公元前770年~前221年)早已有此習慣,當時稱為“晝寢”,可知此害也由來久矣。孔老夫子是第一個公開反對午睡的人。當他知道他的學生宰予午睡後,就破口大罵:“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朽也。”(見《論語?公冶長》)孔夫子是從浪費時間的角度出發,反對午休,我是一個中醫,我主要是從中醫的角度看問題。

因為人類感覺最深的宇宙節律是晝夜的循環交替,地球繞地軸自轉,所以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在24小時中,都經曆一段光亮和一段黑暗的時間,這樣的24小時叫做一個太陽日。植物和動物對黑夜和白天的反應是各有各的不同,可以說有多少種生物就有多少種反應,這種反應稱為“生物鍾”。唯獨人的生物鍾和地球的反應是十分相似(符合)的,白天活動,黑夜休息,於是人們就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規律來適應這個生物鍾,這也就是真正的“任真”,也做到了《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的“法於陰陽,和於術數,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假如你夜間不睡或在白天睡覺,可就打亂了這個生物節律,這生物鍾的生物節律,其重點就是在“白夜節律”。

有人可能會說,縱然你說得頭頭是道,僅僅是理論,充其量是中西結合的理論,還是看不到摸不到的空談,那麼我就拿出一個看得到的真實現象來證明吧。

中醫認為“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當你步入睡鄉時,這神、魂、魄三者可以暫時離開你軀殼,即可和天地間的大氣融合成為一體。每天中,子時(23~1點鍾)屬坎、屬水,你晚上睡覺的時候,你的神、魂、魄都泡浸在水中,水能滋養萬物,這樣你泡了一夜,早上起來,眼睛鞏膜就呈現天藍色,即使成年人也能與小孩一樣地碧綠澄清。

但是,午時(11~13點鍾)屬離、屬火,當你在午間睡覺,就好比把這三者投擲於火焰裏,火可以毀滅萬物,所以很多人午睡起來以後,兩眼鞏膜即紅絲滿布,使人望而生畏。用中醫術語來說:“夜間正常的睡覺,是對人體滋養添神;白晝午睡,則引火焚身。”你看失眠的病人沒有一個精神奮發的,因為晚上該睡覺的時候卻睡不著。

但有時也能“廢物利用”一下,因午時有火氣,而高齡老人必然陽氣內衰,那麼你可好好地困一個午睡,足以溫陽益氣,比吃藥還管用。也可以說“午睡,是治療老人陽氣衰竭的自然療法”。但一般人,尤其是青壯年,就不必嚐試了。

午睡同時又可反映出一個“懶”字,“懶”就是惰性,是影響人體健康的大敵,它是由心理、行為和病態三個方麵組成的。它的後果,會使神經係統鬆弛、應急能力和反應能力減低甚至消失,這是“心”的被損害。在機體方麵,免疫能力明顯下降,得病易而愈病難,大有百病麇集之感,這是“身”的被損害。心身被害,那還談保健養心幹什麼!

即使我們正常夜間的睡眠,也不宜過多。美國心髒病專家韓明發現,每晚睡眠10小時的人比睡7小時的人因心髒病死亡的幾率高出一倍,因中風而死亡的高出3.5倍。這是他從1966年開始進行這項調查的。當時他對40~80歲的男女,發出了80萬份調查表,兩年後收回並分析得出這個結論。

總之,在正常的夜間睡眠之外,再添加額外午睡,真的是不必要的。揭開五大養生誤區,從此不再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