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3 第三章 健康跟著想法走,注意“三個不要想”(1 / 3)

第一節 第一不想病,思想包袱要扔掉

養生的原則大家都知道了,也知道養心比養身更重要,但是很多人還是覺得不得要領,對如何具體在生活中,保持自我的真,如何養心等依然無法具體操作。其實你有怎樣的思想,就會過著怎樣的生活,關於養心的一些具體做法。我總結了三個不要想,這是調養身心健康很重要的一環。

人生在世,難免生病,但各人對於病的態度卻大不一樣。有的人得了病就好像不是自己生病,有的人得了病,成天唉聲歎氣,還有的人,無病呻吟,痛苦不堪,這些都是養心的大忌。

我做了一輩子的中醫,我把病分成三種:疾病、假病和詐病。

第一種疾病就是一般意義上的病,它可以破壞你的正常生活而導致你在痛苦中走向衰弱、死亡。急性的有傷寒、溫病及意外創傷;慢性的有中風、結核、肝病、胃病;還有外科的瘡瘍、腫瘤;男科的不育、陽痿、早泄;婦科的月經不調、帶下、不孕;兒科的驚風、消化不良、水痘;以及許多老年性疾病及意外創傷。

疾病確實對我們健康有損害,不過我們不必擔憂,隻需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加之治療得宜,攝護合理,都能獲得身安病去的優良預後。當然,慢性病的調理,必需假以時日。

第二個就是假病,是貌似疾病但卻是正常的生理性反應。例如爬了高山、樓梯,必然氣喘氣促,這是“還氧債”。因為登山爬梯,體力消耗加大,身體需要氧氣驟多,故而缺少氧氣,負了氧氣的債,一待休息的機會,大口大口地呼吸,是在償還赤字支空的氧債。當然,心髒不健康的,必須考慮心髒病而不宜爬高。睡覺時間太多或枕頭過低過高而頭腦昏昏,在光線極差之處閱讀書報而老眼昏花,恣食狂飲(酒)後脘腹飽脹,臨睡多喝濃茶咖啡或大事在心而睡眠難以入寐……這些都是假病,不宜杞人憂天而亂求醫藥。另外在癔病患者身上,假病特多,縱然這種感覺是假的,但你的癔病畢竟是真的,這種病,不屬這裏所謂“不想病”的病,還是要加以關注。

第三種就是詐病,多見於敏感的人,一些感覺根本就不是疾病,他卻在那裏想來想去的。假病在不懂醫藥知識及善於胡思亂想、多愁善感者的人身上特別多見。這樣的人常常會有沉重的思想包袱,心頭上的疙瘩總難解脫,老是懷疑自己生病。長期的憂心忡忡,必然引來真正的疾病,最後弄假成真。因為人的思想能領導你走向健康,相反的話,也會把你引向衰弱甚至疾病到死亡。在2300年前的《荀子?榮辱》中就有“樂易者常長壽,憂險者常夭折”。意思是樂天派的人大多健康長壽,憂鬱沉悶的人常常短壽。最典型的就是《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她善憂、孤獨而多病短命。所以我們對於一般不上綱、不上線的小毛小病,不該過分地負麵聯想,忙於求醫吃藥。

以上三種病,都要盡量忘卻,不要成天憂心忡忡,滿腦子想的都是我是病人,我要如何如何。簡單一些,有病就去看醫生,看完了就吃藥。其餘的時候,該做什麼就做什麼,不要自己成天苦思冥想,疑神疑鬼。哪怕你患了很重的病,比如腫瘤,你依然是不要多想,更不能嚇得半死,要樂觀麵對。請記住,隻有在無心病、無負擔、無憂無慮的生活中,才能體會到生命的樂趣,才能不知不覺地享受長壽。

第二節 第二不想老,忘記年齡快樂多

老,是死的前奏曲,也是開始替你畫上一個休止符號。死對人來說更不是一件快樂的喜事。所有的生物,無不“貪生怕死”,因為我們都想長壽。但是如果一個人,經常甚至時時刻刻腦子裏縈係著“老”了的話,也就是經常自我提醒老了,不行了,快要死之將至,試問你還有欣欣向榮的勃勃朝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