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與外傷相關的眼部整形手術(四)(1 / 3)

二、外傷性淚囊炎手術

(一)鼻腔淚囊吻合術

外傷後眶內壁骨折及鼻骨骨折致鼻淚管阻塞,衝洗淚道或擠壓淚囊可見有大量膿性分泌物自下淚點溢出或雖無分泌物但淚道衝洗不通。

適應證

(1)外傷性慢性淚囊炎。

(2)鼻骨骨折致鼻淚管阻塞。

相對禁忌證

(1)鼻黏膜萎縮。

(2)鼻骨骨折造成鼻中隔向患側極度偏曲者。

(3)高齡患者。

術前準備

(1)有條件的醫院,手術前最好先行淚囊碘油造影,因外傷後骨折造成淚囊組織移位等變異的情況,術前應充分了解,也是術者把握手術預後的第一手材料。

(2)術前請鼻科會診,鼻中隔向患側偏曲及塌陷者,應先行鼻科手術。

(3)術前3天術眼滴用抗生素滴眼液及術側鼻腔使用滴鼻液。

(4)女性患者手術應避開月經期。

手術步驟

(1)鼻黏膜噴入表麵麻醉劑,將2%利多卡因或1%丁卡因1ml+腎上腺素0.5ml左右浸濕的棉紗條塞入中鼻道。

(2)麻醉2%利多卡因5ml+3滴腎上腺素行篩前及眶下神經阻滯麻醉,局部浸潤麻醉。

(3)皮膚切口距內眥角5mm,向下沿眼輪匝肌走行,呈半弧形切口,全長1.5cm。

(4)分離皮下組織,剝離至淚前脊,暴露骨衣,在淚前脊上方1~2mm處切開骨衣,向深處淚囊窩剝離,此時連同內眥韌帶一起剝斷或自內眥韌帶與骨壁的附著處切開。

(5)剝離至淚囊窩底部,在淚骨與篩骨交界處打開骨壁,此處骨壁極薄,向上方擴大骨窗至1~

1.5cm大小。若內壁有骨折,將碎骨一並去除。

(6)若為眶內下壁骨折整複術後發生的鼻淚管阻塞,其原因可能由於墊壓的人工骨片擠壓淚囊窩骨壁導致慢性淚囊炎形成,此時需去除淚囊窩周圍墊壓的部分人造骨片,再製作骨窗。

(7)探針自下淚點插入淚囊,“工”字形切開淚囊及鼻黏膜,上下唇分別吻合或隻吻合上唇。

(8)縫合骨衣,恢複內眥韌帶,縫合皮膚。年輕人皮膚緊張可采取皮內縫合。

(9)衝洗淚道,塗眼膏加壓包紮。

吻合失敗原因及再次手術方法

處理好骨窗及黏膜端端吻合是手術的關鍵,也是出問題最多的地方,多由於淚囊小、鼻黏膜缺損、出血等原因致使組織結構不清或因鼻骨及眶骨骨折,淚囊移位,使淚囊與鼻黏膜相距太遠、錯位,勉強吻合,日後肉芽組織增生,阻塞吻合口。

(1)再次手術若發現骨窗小,可向鼻梁方向擴大骨窗,以取得更多的鼻黏膜組織。

(2)淚囊沒有徹底打開或淚囊小時,再次切開隻保留前唇吻合。

(3)伴有下淚小管阻塞的情況下,行鼻腔淚囊吻合術的同時,探通下淚管,插入硬膜外麻醉管於吻合口內,遊離端保留在下瞼緣,術後1~3個月拔除。

(4)淚囊及鼻黏膜組織缺損時,也可使用淚囊筋膜代替上唇,骨窗通道內置入橡皮引流條。

(二)淚囊摘除術

因鼻骨及眶骨重度骨折,導致鼻梁塌陷、內眥增寬等嚴重畸形,淚囊造影顯示:淚囊明顯向顳側移位,多數至下瞼內1/3處。擠壓該處可見有膿性分泌物溢出。因淚囊距鼻黏膜甚遠,吻合手術往往失敗,故在內眥整形手術之前或整形同時行淚囊摘除術。也有患者曾行鼻腔淚囊吻合術,術後失敗,反複急性炎症發作導致自皮膚麵穿孔,再次吻合成功率極低,在控製炎症的基礎上將淚囊摘除。

手術步驟

因內眥畸形已無正常解剖標誌,局部浸潤麻醉後,自下淚小點插入探針,提示淚囊位置,切開皮膚或自皮膚破潰引流口處切開,分離皮下組織,剝離並盡量尋找內眥韌帶,會發現淚囊向下瞼方向嚴重偏位,曾行鼻腔淚囊吻合術者,淚囊位置偏深,在探針指引下將淚囊黏膜全部清除幹淨,5%碘酒燒灼淚囊窩,縫合皮下及皮膚組織並將上下淚小點封閉。

手術體會

此手術有時會發生淚囊區再次出現膿性分泌物,淚囊沒有摘除幹淨,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其原因可能為:

(1)黏膜未完全摘除:由於外傷及多次手術,淚囊及鼻黏膜均已變異。因此手術必須在顯微鏡下操作,徹底將黏膜組織全部清除。

(2)管腔封閉不嚴:淚囊窩及鼻淚管組織經過徹底清理幹淨後用5%碘酒燒灼,周圍組織需密閉縫合,並將淚小點周圍黏膜組織完全破壞。

(龐秀琴)

第四節羥基磷灰石義眼台眶內植入術

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中眶內植入材料多采用自體或異體骨移植,自體骨具有完全的組織相容性、塑型相對較容易,但其取材時造成了供區的附加損傷,而且來源受限。而異體骨不僅來源受限,而且保存處理困難,因此自體及異體骨作為骨修複材料有很大的局限性。

隨著醫學生物材料領域的不斷發展,組織工程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工材料已成為一種新型的植入材料。人工材料中的矽質、塑質及玻璃材料雖屬惰性生物材料,但對組織無毒性、組織相容性較好,又因其僅為纖維包裹,與骨組織沒有直接的鍵合,包膜收縮可使植入物脫出、移位,因此目前單純的矽、塑質等材料已不再作為植入物應用。而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具有代表性和最具突破性進展的生物材料為羥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材料。HA是一種不吸收的生物活性陶瓷,其化學成分與脊椎動物的骨質所含的礦物質極其相似。其表麵結構、摩擦係數、比重、導熱性與絕對強度諸方麵也與人的骨質十分接近。HA主要成分是磷酸鈣,美國產HA取自無汙染的南太平洋珊瑚,經提純加工成規則的相互交通的微孔結構,孔直徑為50~500,可以製成板塊狀、顆粒狀及球狀。國產HA目前多為化學原料合成或經生物提純製成,亦可製成內聯多孔結構,可以製成板塊狀、顆粒狀及球狀材料。該材料具有:①高度的生物相容性,無毒性、無抗原性;②可作為血管、骨生長支架促進新骨沉積,有一定骨引導力;③其多孔性使其植入組織後,纖維結締組織可充滿這種多孔材料的間隙而將其固定,所以能與宿主形成穩定、堅硬的直接骨性結合;④植入組織後無炎症及異物反應;⑤常規消毒不改變其理化特性。1975年HA作為人工骨問世,被廣泛用於頜麵外科及整形外科,大量的動物試驗及臨床已證實HA是理想的骨替代材料,在眼部整形手術中已得到廣泛應用。

一、羥基磷灰石義眼台眶內植入術

眼球摘除或眼內容摘除術後如不放置眶內植入物來填補眼球所占的空間,安裝義眼後,往往會出現上瞼凹陷、義眼活動不良、上穹窿向後傾斜、結膜囊過大等畸形,如加大加厚義眼來矯正此畸形,往往造成下瞼位置下移、下瞼鬆弛。兒童患者則會影響眼眶及同側麵部的發育,造成雙側麵部不對稱。

早在1885年Mules首先在眼內容摘除後的鞏膜腔內植入中空玻璃球。1887年Forst報告將玻璃球植入眼球摘除後的筋膜腔內。此後包括自體肋軟骨、真皮脂肪、髂骨、異體骨、絲綢、海綿、矽質、塑料等被相繼采用,但均因不同程度的並發症而未能廣泛應用。

理想的眶內植入物應具備以下特點:①能矯正眼球喪失後的眶容積缺失;②活動度好,安裝義眼後可達到最佳美容效果;③具有良好的成形性、組織耐受性和穩定性,質輕,對周圍組織刺激和壓迫小。

1985年Perry首先將HA作為眶內植入物用於眼部整形,大量動物試驗證實HA球植入眶內,結締組織及新生血管迅速長入空隙中,血管化後暴露於外環境中亦不產生排異,而由周圍的上皮組織覆蓋。HA完全具備理想眶內植入物的特點,1989年HA作為眶內植入物獲FDA(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批準,從而廣泛應用於臨床。目前,常用的產品有美國及法國進口的球形HA義眼台,微孔直徑為500μm,球體直徑為16、18、20、22、23mm。國產HA義眼台,孔徑為200~500μm,球體直徑為16~23mm,每0.5mm為一規格。還有橢圓球體,如16mm×20mm、19mm×21mm、20mm×23mm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