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與外傷相關的眼部整形手術(二)(3 / 3)

手術步驟

●上瞼橋狀皮瓣的設計:按下瞼缺損麵積從上瞼重瞼線(或上瞼緣上5mm)處用平鑷夾起計劃切取的上瞼皮膚範圍,注意是否有瞼裂的閉合不全,一般上瞼皮瓣應比下瞼缺損區寬10%左右,用美藍畫出皮膚兩條弧形的切口線,近瞼緣的切口線與下瞼切口線相連。

●按標記線作上瞼的兩個皮膚切口,分離兩切口的皮下組織,形成雙蒂橋狀皮瓣,然後將皮瓣轉位至下瞼。

●6-0絲線首先縫合下瞼中央部和內外兩端,其他部位皮膚創緣間斷縫合。

●上瞼以重瞼成形術方式縫合。

術後處理

●眼部處理:術後眼部加壓包紮,術後5天第一次打開換藥,共包紮10天。瞼緣皮膚線手術後10天拆除,餘皮膚線手術後7天拆除。術後3~6個月後行瞼緣切開。口腔處理:術後用朵貝兒液漱口直至創麵愈合。全身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術後前2天進流食,術後5天內進軟食,10天去除口腔內縫線。硬齶黏膜創麵術後2周被肉芽組織覆蓋,3~6個月左右創麵變平。

3.顳淺動脈島狀皮瓣修複眼瞼缺損

(1)顳淺動脈島狀皮瓣解剖學特點:顳淺動脈來自頸動脈幹的延續,是頸外動脈兩條主支之一。顳淺動脈從腮腺上方穿出,經耳前上行,約在顴弓上方2~3cm處分為額支和頂支,分布全頭57%的麵積。顳淺動脈位置恒定,管徑粗大。顳淺靜脈與動脈同名且伴行,在皮下組織內形成靜脈網。

(2)顳淺動脈島狀皮瓣:此皮瓣為顳淺動脈供養的皮瓣,顳淺動脈位於皮下,血管下方緊貼一層較致密的纖維組織。一般取顳淺動脈額支供養皮瓣。頂支作為筋膜瓣供養血管。

顳淺動脈皮瓣優點:①具有一般局部轉移皮瓣優點,且質地良好;②彈性好,易塑型;③因有顳淺動脈供養,長寬比例一般不受限製,而且可利用動脈兩個分支形成皮膚及筋膜瓣,同時修複結膜囊狹窄及眼窩凹陷。

缺點:①額部可供皮膚有限,無法修複較大麵積的眼瞼缺損,如累及上下瞼的眼瞼缺損;②相對眼瞼來講,此皮瓣較厚,術後有臃腫之感,有礙美觀。

(3)顳淺動脈島狀皮瓣修複眼瞼缺損

手術步驟

1)手術在局麻或全麻下進行。頭部備皮:剃除全部頭部毛發,或同側發際內2寸備皮。

2)眼瞼後層重建:沿缺損邊緣切開,去除新生的肉芽組織使眼瞼複位。結膜麵由缺損兩側滑行結膜瓣修複。瞼板缺損以異體鞏膜修複。

3)顳淺動脈皮瓣的預製:①術前用多普勒血管測定儀探明顳淺動脈及其額支、頂支的走向,用美藍蘸碘酒作出標記;②皮膚切口:沿顳淺動脈走行方向作切口,切口長度約6cm,切開皮膚至毛囊層,不可過深以免損壞顳淺動脈;③剝離:平毛囊深層,即顳淺筋膜淺層,略向兩側分離,露出動脈。沿動脈兩旁約5mm處切開顳淺筋膜,繼續向動脈兩側分離,並使之與顳深筋膜分離。然後沿額支走行方向分離到預定的皮瓣部位後,按預先的設計大小及形狀作一皮瓣。最後剝離出寬約5mm、中間包含顳淺動脈及顳淺靜脈的島狀皮瓣,其預製完畢;④止血:與皮膚相連的細小血管分支逐一止血、結紮。

4)眼瞼前層修複:①皮瓣轉移:皮瓣預製完成後,先檢查皮瓣顏色及動脈搏動情況,證實皮瓣血運良好方可轉移。先從耳前顳淺動脈根部至外眥,用大彎血管鉗作一個皮下隧道直達外眥部皮下,皮下隧道要足夠寬,以保證皮瓣不會受壓。將島狀皮瓣沿此隧道轉至眼瞼缺損區;②將皮瓣與眼瞼缺損區的皮膚殘端縫合。

5)供區處理:頭皮切口以0號絲線間斷縫合,額部供皮區視缺損大小行拉攏縫合。如拉攏縫合有困難,則取上臂內側或大腿內側全厚皮片遊離移植。耳前區放置引流條。加壓的壓力要適中,以達到皮瓣與基底緊貼,皮瓣遠端壓力較蒂部為大,以利血供及回流。

術後處理

應用消炎止血藥5天。眼部包紮3日,每日檢查皮瓣的血運情況,一般的血運障礙多為靜脈回流不暢而致皮瓣發紺,若不及時處理,可致動脈瘀血、皮瓣壞死。如遇皮瓣發紺,首先檢查是否皮瓣蒂部敷料過緊,調整敷料,局部按摩。皮瓣引流條視出血情況於術後24~48小時拔除,術後8~10天拆除皮膚縫線。

注意事項

1)皮瓣剝離時切勿誤傷顳淺動脈主幹及額頂分支。

2)動脈需通過皮瓣全長或至少1/2。

3)剝離組織長度以能在轉移後無張力、無扭曲為準。

4)術中止血要徹底:要注意有無潛在性出血,有無隱蔽處的出血點等。

5)皮瓣蒂部不要窄於2cm,否則可影響皮瓣的靜脈回流。

(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