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2 / 2)

漢馮異,字公孫。謙退不伐,進止有表儀,行逢諸將,輒避道。諸將論功,異獨屏退樹下,軍中號“大樹將軍”。後北地豪傑悉降。異不自伐,諸將又分其功。光武下璽書曰:“征西功若邱山,猶自以為不足,孟之反奔而殿,亦何異哉!”薨,諡節侯。

廉潔

包老戒濫,真公訓廉。

宋包孝肅公拯,知開封府。京師語曰:“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嚐有家訓雲:“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賊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沒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中,不從吾言者,非吾子孫。”共三十七字,下押字。又雲:“仰珙立石於堂東壁,以詔後世。”

宋真文忠公德秀,字景元,號西山先生。守潭州,有《訓吏文》,以四事為勤,一曰:“律己以廉”。下注雲:“萬分廉潔,隻是小善一點,貪汙便成大惡。不廉之吏如蒙不潔,雖有他美,莫能自贖,故以此為四事之首。”

虞願見石,處默飲泉。

南史虞願,字士恭,為晉安太守。海邊有越王石常隱霧中,相傳雲:清廉太守得見。願往就觀,清澈無所隱蔽。

晉吳隱之,字處默。有清操。拜廣州刺史,未至州二十裏石門,有水曰“貪泉”,飲者懷無厭之欲。隱之至泉所,酌而飲,因賦詩雲:“古人雲此水,一飲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至州,清操愈厲。

山濤藏絲,溫叟封錢。

晉山濤為右仆射。初,袁毅為鬲令,貪濁賂遺公卿以求虛譽,亦遺濤絲百斤,濤不欲異於時,受而藏諸閣上。後毅事露,凡受賂皆見推檢,濤取絲付吏,積年塵埃,封印如故。

宋劉溫叟,太宗在晉邸聞其清介,遣府吏齎緡錢百千遺之,溫叟不敢卻,貯廳事西舍,令府吏封識乃去。明年重午,複送角黍、紈扇,吏視西舍封識宛然,吏還白太宗曰:“我送猶不受,況他人乎?”

趙抃匹馬,褚瑤單船。

趙清獻公抃,字閱道,初任成都。攜一龜一鶴以行。再任,屏去龜、鶴,止一蒼頭執事。張學士裕以詩送之雲:“馬諳舊路行來滑,龜放長江不共來。”神宗即位,召知諫院,上謂公曰:“聞卿匹馬入蜀,以一龜、鶴自隨,為政簡易,亦稱是耳”。

吳褚瑤字孔珽,罷烏陽縣,單船而歸。故人太子中庶子楊衡乞土宜,瑤乃抽船上竹一竿與之,曰:“東南之美唯竹箭,最直而有節,幸堪歲寒。”庶子聞之,使人往觀,唯竹笠一枚,蘆襏數領。遂用為昭信中郎。

伯恭戒弱,次山惡曲。

宋東萊呂成公祖謙作《書說》雲:“弱者,天下之大害,學者之大患,人之所以不能為善者,多是不能立誌。故《洪範》以‘弱’立於六極之後,大抵為善生於剛,萬惡之原生於弱。”

唐元結,字次山,操守剛正,嚐作《惡曲文》雲:“吾輩全直,三十年未嚐曲氣以轉聲;曲辭以達意;曲視以回目;曲步以便往。”

元紘斷判,邦衡奏牘。

唐李元紘為雍州司戶,太平公主與僧爭碾磑,元紘斷還寺僧。竇懷貞為雍州刺史,懼太平勢,促令改斷。元紘大書判後,曰:“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終不可動搖。”懷貞不能奪。

宋胡銓,字邦衡,號澹庵先生,紹興初,秦檜主和議,言不便者輒罷。公上書乞斬秦檜,檜白上,竄新州。王庭珪作詩送之,有“百辟動容觀秦牘,幾人回首愧朝班”之語。南軒雲:“澹庵大節極好,至如諫牘,須與日月爭光”。

邢峙邪蒿,夷吾惡木。

南史邢峙,字士崚,方正淳厚,為國子助教。廚進太子饌,菜有邪蒿,峙觀之曰:“此菜名不正,非殿下所宜食。”

管子曰:“誌士懷耿介之心,不蔭惡木之枝。惡木尚遠之,而況與惡人同處。”

敦複老桂,稚圭秋菊。

宋晏敦複力詆和議。秦檜使人〈言求〉之曰:“公若曲從,兩地旦夕可至。”公曰:“吾終不以身計誤國,況吾薑桂之性,到老愈辣。”

宋韓魏公琦,字稚圭,自幼性醇,一無邪曲。每謂保初節易,保晚節難。故晚節事事著力,所立特完。詩雲:“不羞老圃秋容淡,且看黃花晚節香。”意可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