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分紅還是付息(1 / 1)

彙樂集團共投資5個項目,分別為安徽全椒彙樂興農有限公司(擁有300畝工業用地使用權)、上海生標(醫療器械研發生產企業)、嶽陽財富廣場(商業地產)、曉麟科技(大型多人在線網遊開發)和誠誠典當行。自黃浩被警方帶走後,這些項目多數處於停滯狀態。

即便在彙樂集團正常運營時,這些項目的贏利能力也令人存疑。以上海生標為例:彙樂集團董事崔嶽林曾告訴媒體,公司一台機器的價格高達60萬元。然而上海生標前員工王先鋒說:“其實這個機器總成本不超過5000元。我賣的時候開價5萬元,一般最後實際賣價也就2.5萬元。”

一位自稱彙樂集團小股東的人發表博文稱:“5個項目的投資額總計約8000萬元,2006年成立的彙樂集團,雖尚未成功退出任何一個項目,卻曾在2007和2008年度兩次分紅,每股紅利1毛。”

2007年5月,彙樂集團第一次分紅,先縮股,之後每10股配送2股。此外分紅1角/股,股東可以選擇配股60%,1元/股,大多數股東都選擇貼錢配股。2008年第二次分紅1角/股,分的是現金。至於分紅的資金來源,張敏介紹說,來自購買民生銀行的限售股,“3塊多買進、7塊多拋出,也賺了一點錢”。

不賺錢也分紅,在股東看來是很可以拿來為黃浩辯護的理由,但在法律界卻引起爭議。爭議的焦點在於彙樂集團為投資者提供的,是投資回報還是固定收益,這也是黃浩是否能被定罪的關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