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股東人數超限?(1 / 1)

彙樂最初的28個發起人,是一群在上海一家證券營業部相熟的退休股民。

根據彙樂監事長、71歲的張敏回憶,2005年底她認識了一位叫李玉娥的股友。正是這位“李老師”將黃浩介紹給她,並提議由黃牽頭,大家出資成立一個投資公司,投資於中小企業。

“我正好在報上看到複星集團在矽穀創投發家,就心動了。我當時也就十幾萬,就投進去了,還把家人也叫上了。”張敏入股彙樂公司後,又介紹其表妹、媳婦、堂弟、弟媳等親戚參與,介紹人可以收取3%、5%甚至更高的提成。彙樂集團的股東就這樣以“滾雪球”的方式發展起來。

工商登記資料顯示,2006年28位自然人設立了上海彙樂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彙樂公司),黃浩作為牽頭人,以出資155萬元人民幣列第一大股東,並擔任董事長兼法定代表人。此後一年半的時間內,以黃浩為首的投資者又先後設立了數家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所謂“彙樂集團”並非工商注冊的實體,應是指這一係列以“彙樂”冠名的公司。在官方網站上,彙樂以“股份製投資公司”自居。

黃浩被捕後,彙樂的股東處於焦慮之中。彙樂股東及德厚資本基金投資人崔嶽林在網上寫道:“這可是關係到彙樂集團五六百名股東(上千戶家庭,直接利益關係達三千之眾——均是老年投資人,配股都叫兒女們填的資)的資產安全興衰攸關的大事啊,真是性命交關!”

提及身份一事,張敏肯定地說:“2006年創投管理辦法剛剛出台,大家對創投概念不清。有媒體報道標題《民間創投正當時》,把我們認定為創投公司,這是媒體寫的。我們就是投資管理公司。”

殊不知,注冊為股份製公司的創投企業,首先要遵守《公司法》對股份製公司的相關規定。但根據《公司法》及《創業投資企業管理暫行辦法》相關內容,股份製創投企業的投資者人數不應超過200人,單個投資者對創業投資企業的投資不得低於100萬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