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解決難題,倍增業績同理心的第五重境界(2 / 3)

聽主人這麼一說,仆人也沒有辦法,就跟著主人繼續趕路。但是沒過多長時間,馬就變得一瘸一拐的。他們硬撐著又走了一段路,馬終於支撐不住,撲通一下便跌倒在了地上。商人也從馬背上摔了下來。看著馬已經折了腿,商人隻好把它丟在了半路,然後背著包袱,和仆人一起走回了家。

最後這段路,原本隻需要兩個時辰的路程,商人卻用了將近6個時辰才走完。到家時,已是午夜時分,商人累得半死不說,還損失了一匹馬。

這個故事中的商人顯然是犯了這樣一個大忌:遇到問題不立即執行,總是拖延,結果最後因小失大。

看完這個故事,我們不免為商人的做法感到惋惜。如果在遇到問題時能夠當機立斷,立馬解決,自然就不會導致這樣的後果了。

在職場中,其實類似於商人這樣的職場人也不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這類人也是不能當機立斷,而是拖拖拉拉,要不就是在困難麵前將自己的執行力度大打折扣,結果最後總是給自己和公司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所以,在工作中,我們凡事都應該立即行動,絕不拖延。這樣才能夠為自己做出更多的業績和成就,更容易贏得老板的重視。

同理心思考題

1.你習慣於拖延嗎?如果是,怎麼改變?

2.阿蒙羅的改變能給你什麼啟發?

3.文中商人為什麼會遭遇大損失?

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

隻有在“做正確的事”的基礎上使用“正確的方法”,才能為公司避免風險,才能獲得老板的器重,才能在“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社會贏得一席之地。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遭遇: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去做一件事情,結果卻總是吃力不討好;精心地準備和策劃的事情,結果卻總是不盡如人意甚至事與願違。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並且時有發生,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們使用了正確的方法卻沒有做正確的事,或者我們是在做正確的事情,但沒有使用正確的方法。

隻要出現了這兩種情況,我們都是很難贏得成功的。如果我們是職場中人,卻總是沒能提供良好的結果,總是沒能圓滿完成任務,這顯然是老板們最不希望看到的。

怎麼樣才能更好地達成我們想要的結果呢?隻有上述兩者兼備,也就是說,隻有學會用正確的方法去做正確的事情,才能幫助我們如願以償地取得預計的結果。否則,我們隻能迎來失敗的結局。

世界著名的《財富》雜誌上刊登過這樣一篇文章,標題叫《CEO們為什麼會失敗》。

《財富》雜誌特邀了38位10年來黯然下台的大公司的、通用汽車、柯達、菲利普等世界著名公司)講述自己敗北的經曆。

通過對這些失敗的CEO進行深度的采訪,《財富》雜誌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這些CEO們智商都很高,經驗也相當豐富,有著明確的方向和無懈可擊的戰略,並不缺少才智和遠見,導致這些CEO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他們在執行過程中沒有使用正確的方法,效率過低。比如,柯達公司之所以解雇凱?維特摩爾,並不是因為他沒有把握好方向,而是他根本沒有使用正確的方法來實施這一套戰略。這才是他失敗的真正原因。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就曾對這兩者作出了明確的界定:“‘用正確的方法做事’是效率,‘做正確的事’則是效能。效率和效能兩者都不應偏廢。”

對此,我們還可以通俗地解釋為:“用正確的方法做事”是把關注的重點放在做事的過程上麵,主要強調做事的方法要正確,要符合原則和要求,要有效率等等。這屬於戰術問題。而“做正確的事”則是要站在全局的角度來把握整個事情的發展方向,分析利弊,在做事之前仔細考慮,進行認真的判斷,然後找對方向和目標,最終作出正確的決策。這屬於戰略問題。

一個出色的員工,一個能夠受到老板器重的員工,必定是能很好地把握這兩個因素的員工。在現實生活中,要想抓住時機取得成功,這兩個因素都是必不可少的。

阿裏巴巴老板馬雲在2007年舉辦的杭州第四屆網商大會上,分享了自己以及阿裏巴巴成功的經驗。

馬雲特別強調了“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的重要性,他說:“做事前首先要選擇好正確的方向,如果方向選錯了,在做錯誤的事,那麼方法越正確失敗得越快。我很慶幸阿裏巴巴選擇了一個正確的方向。戰略確定下來之後,就需要用正確的方法來執行。因為無法線下見麵,網商群體若想成功就一定要靠誠信,所以阿裏巴巴一直誠信做事。用正確的方法做事和做正確的事都是非常重要的。”

誠如馬雲所言,隻有將“做正確的事”和“用正確的方法做事”完美結合,才能取得成功。

對此,有關調查機構曾做過一番調查,結果顯示,隻有10%的人在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有近55%的人在用錯誤的方法做正確的事,25%的人在用正確的方法做錯誤的事,剩下10%的人則在用錯誤的方法做錯誤的事。

從這個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能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的人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是比較小的。也許正是如此,成功者總是少數,大部分人正在與平庸為伍。

由此,我們不妨反觀一下自己,看看自己屬於哪個行列?如果想躋身金字塔頂端的那10%,就應該在處理事情前先行選擇好正確的方向和目標,然後再用正確的方法去執行。隻有在“做正確的事”的基礎上使用“正確的方法”,才能為公司避免風險,才能獲得老板的器重,才能在“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社會贏得一席之地,進而成就自己。

同理心思考題

1.請談談你對“做正確的事”與“用正確的方法做事”的理解。

2.請談談“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的重要性。

什麼時候都用業績說話

無論對企業來說,還是對員工而言,業績都是一項最為關鍵的指標。有業績,一切都好說;沒有業績,寸步難行!

一個人要成長,最基本的需求是食物。一個公司要發展,最根本的條件是利潤。利潤從何而來?從經營效益中而來,從每個員工的工作業績中來。因此,身為職場人士,我們必須勇於接受並且尊重這樣的現實——在企業和老板的心目中,最看重的就是業績。

如果一個企業沒有業績,必然走向倒閉,員工們也會麵臨著失業的危機;如果一個員工不能為企業創造業績,就很難在企業立足;如果一個員工不能創造出色的業績,就很難獲得職業生涯的大發展、大成就。

換言之,無論對企業來說,還是對員工而言,業績都是一項最為關鍵的指標。有業績,一切都好說;沒有業績,寸步難行!

20年前,IBM公司遭遇了經營上的挫折,處在了損失慘重、即將分崩離析的時刻。為了挽救瀕臨倒閉的公司,郭士納出任其董事長兼CEO。

新官上任三把火。郭士納也不例外。他剛一上任,就開始大幅度裁員,至少裁掉了35000名員工。

很多人都知道,此前IBM公司一直奉行的是“不解雇政策”。作為公司創始人的托馬斯?沃森更是把它作為企業文化的主要支柱。因為他認為,這樣可以讓每個員工都覺得公司安全可靠,他們的內心會充滿著安全感。

然而,郭士納卻公然廢掉了這一政策,執意進行大裁員。原因何在?在一份備忘錄中,郭士納說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被裁掉的這些員工裏,有不少是為公司效力了很多年的,到頭來隻能作為‘冗員’被裁掉,顯然會引起大家的傷心和憤怒。我也知道這樣做對大家來說很殘忍,我也能夠深切感受到大家的痛苦。但大家都必須明白,此舉勢在必行。”

此次大裁員行動告一段落之後,郭士納對留下來的員工說:“有些人總是抱怨,自己為公司效力了這麼多年,沒有功勞還有苦勞,沒有苦勞還有疲勞,可薪水還這麼低,職位還不高升。這些人不知道,你想要多拿薪水,你想升遷得快,就必須多拿出業績來給我看啊。我現在的立場就是,是否能繼續留任,能否升職加薪,隻要看員工自身的表現。業績是每個人唯一的證明!”

在此後的6年時間裏,郭士納進行了一係列的治理整頓和改革,逐漸把IBM這個曾經的傳奇式偶像企業挽救於水深火熱之中。現在的IBM早已重新走上了業績增長、帝國複興的康莊大道。

市場是有其特定規律的。在規律麵前,市場是無情的。如果沒有可持續的業績,世界上任何一家企業都可能關門大吉,哪怕它是微軟、GE、IBM、海爾、聯想……

有人曾經問過許多公司的管理者:“什麼是你們評價職業化員工的標準?”他們給出了統一的答案,那就是:業績。考核一個員工具備什麼樣的能力,要看其業績。隻有業績才能體現其價值,使其得到應有的報酬。

站在老板的角度,我們很容易就能發現,一個企業要想蒸蒸日上,離不開好業績;一個員工要實現卓越,也離不開好業績。沒有業績,一切都無從談起。

已故的美國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說過:“沒有利潤,就沒有企業。”這句話要告訴我們的是,沒有利潤,企業就無法存活,更無法發展。

企業怎樣才能獲得利潤呢?隻有靠老板和員工共同努力去獲得業績,創造利潤。

在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簡稱GE),業績在其核心價值觀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GE為員工提供著有競爭力的薪酬,GE的工資增長計劃也是根據員工的業績確定為了A、B、C三級的。在這家企業裏,員工的工資增長都是根據員工的業績來製定的,員工上一年的業績好壞,直接決定著工資增長的周期和工資的漲幅。

A級部分的人,工資增長的幅度高、周期短。表現非常優秀的員工,根本無須一年時間,有的人10~11個月就可以獲得加薪。

GE公司的事實啟示我們,作為員工,一定要努力創造好的業績,要把為老板和企業謀利當作神聖的天職、光榮的使命。即使你有千般好,萬般優,如果你沒有創造出好的業績,一切都是零。

在如今這個市場競爭無比激烈的時代,已經很難看到遷就員工的老板了。如果你不能為老板賺錢,你在公司裏就等同於沒有價值。誰為公司賺得多,誰的工資就領得多。如果你為公司賺得少,對不起,你被裁員、減薪的時候到了。

在這個以業績為主要競爭力的時代,沒有能力改善公司業績,或者不能出色地完成本職工作的員工,是沒有資格要求企業給予他回饋的,因為這種人正是公司打算裁掉的人。

一個真正要讓自己有所成就的員工,往往都會主動地多為公司著想,多想辦法為公司創造價值。要做到這一點,關鍵就在於拿業績說話。換言之,業績是檢驗能力的最佳手段。因此,與其費盡心思地去推卸責任,不如努力提供拿得出手的業績。

一家企業如果不用業績來衡量員工,這樣的企業勢必很快便會走向衰落,甚至倒閉。要想讓企業能夠持續、穩定地向前發展,明智的老板往往都會像美國通用電氣公司一樣,看重業績,發展業績。為了實現這一核心目標,老板們對待員工的根本原則通常都是“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所以,你此時應該明白,想在職場中有很好的成長與發展,就一定要學會讓業績說話。

同理心思考題

1.你認可“沒有業績,寸步難行”嗎?請結合實際談一談。

2.郭士納讓IBM複興的故事對你有什麼啟發?

3.請談談對“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理解。

努力上進,屢創佳績

在激烈的競爭中,不進則退。隻有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才能不斷做出優異的業績,才能遠離被職場淘汰的命運。

上過學的人也許都知道,學校老師往往更喜歡那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喜歡進步大的孩子。在職場裏,老板則更喜歡業績優異的、上進心很強的員工。其實,不斷做出好業績、不斷取得好進步,也不完全是為了贏得老板的青睞,更多的是為了我們的職業前程。

任何一位職場中人,都希望自己的職業之路能走得更順暢一些,都期待自己能夠贏得職業的成功。要想通過工作來達成自己的理想,就必須在正確的方向上,不斷地努力,不斷地進步,不斷地創造出喜人的業績。

一個偶然機會,毫無銷售經驗的李青進入了一家頗有名氣的上市公司,成為了一名銷售人員。

由於以前從來沒有從事過這方麵的工作,所以一開始接觸客戶時,李青就遇到了困難。原來,在第一次麵對客戶時,他居然緊張得雙手直哆嗦、額頭直冒汗,說話結結巴巴的,沒有任何條理,對客戶提的問題更是一問三不知。

看到李青這副囧囧的樣子,同事們都嘲笑他說:“這樣一個沒文化的農村人也能賣出產品?這完全是不可能的嘛!”